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27 08:54:13瀏覽3132|回應0|推薦23 | |
陳凱歌的《梅蘭芳》,從少年和前輩十三燕的三戰成名,中年和同行孟小冬的知己之戀, 到赴美登台揚名海外、堅拒為日演出不惜留鬚明志的宗師氣節。陳凱歌擷取梅蘭芳的生涯片段,『紙枷鎖』的心靈桎梏貫穿全戲,而提升伶人地位的功績,則是為傳奇人物下的正向結論。 《梅蘭芳》用時間的縱軸推演著大師的幾個人生事件,我卻覺得以戲劇串聯的橫向人物關係,才是這部戲饒富興味的地方。
第一類是戲劇的演出者:梅蘭芳、十三燕和孟小冬。 他們是舞台上的主角,觀眾矚目的焦點,卻也是最孤獨的。台上一刻的演出,是台下數十年的積累,身為藝人,必須面對後輩的競爭、時代的變遷、體力的侷限和情緒的壓力,而這一切都只能獨自承受,最了解這份辛苦和榮耀的,可能只有同在台上演出的彼此,但今日的同台也許又是明日的對手。戲如人生,每一次的表演都是內心真情的體現,人生如戲,藝界生涯的起伏又豈能操之在我? 全片最好看的,是少年梅蘭芳(余少群)和十三燕(王學祈)的段落,余少群本身就是戲曲演員,王學祈苦練的京劇身段和深厚演技也有一定氣勢,兩人戲台上下的對手戲都有說服力,而前輩對傳統的堅持和後輩對創新的理想間的矛盾,一老一少惺惺相惜的知己之情,更是既突顯了戲劇主題又感人的篇章。 相較之下,中年梅蘭芳(黎明)和孟小冬(章子怡)的相知情誼就力道有限,兩人的表演明顯是代唱,中段梅蘭芳粉墨登場的部分,亦是由替身(尹治─《霸王別姬》裡的小豆子)代黎明演出。 梅孟間多年的情感糾纏,在戲裡淡筆化為連同看一場電影都不成的惆悵,最貼近現實的,是坤生之皇和乾旦之王的彼此吸引,專扮女子的梅蘭芳和擅唱老生的孟小冬,同為反串的高手,肩負著盛名而來的傾慕和異樣眼光,台上台下的性別倒錯又互補,成了別人難以介入的默契,戲裡的互動更加深了戲外的情愫。我喜歡梅蘭芳將兩人宣傳單摺成紙飛機,送給孟小冬的那一幕,無論世事如何變換,那並列的名字見證著他們曾經共同創造的感動。 在戲中陪伴梅蘭芳度過困扼的心靈力量,是十三燕對他提昇伶人地位的期許,和孟小冬那句『畹華,不怕!』的鼓勵,讓他嘗試掙脫藝人大伯被罰戴上的『紙枷鎖』,從梨園生涯中活出自己。 第二類是戲劇的輔助者:邱如白,福芝芳。 沒了王學祈壓陣的穩度和余少群奪目的清艷,電影中段以後的支柱,其實是梅蘭芳的身邊人─經紀人兼好友邱如白(孫紅雷)和妻子福芝芳(陳紅)。 他們不是表演者,但都是懂戲的人,亦是成就梅蘭芳戲劇事業不可或缺的左右手。 邱如白從和梅蘭芳書信往返研究戲劇,到辭官全心輔佐梅蘭芳發展事業,梅蘭芳之於他,彷彿就是美和藝術的化身,而他為了梅蘭芳付出一切。諷刺的是,當他在工作上和梅蘭芳越接近,心靈上反而越疏遠,再沒有當初魚雁往還時的契合。 表演並不是一個人的事,邱如白的出謀獻策,是梅蘭芳戰勝十三燕、站穩腳步進而名揚海外的最大助力,但他對梅蘭芳的督促期許,亦帶來相對的壓力,當好友變成經紀人,知己的情誼也不再那麼單純了,這或許是對梅蘭芳執著到近乎癡迷的邱如白,始料未及的事。 因為戲外阿嬌的桃色新聞,少女福芝芳被刪的只剩一個披著紅蓋頭的背影,少了年少的鋪陳,看不出梅蘭芳娶她為平妻的緣由,是兩情相悅還是父母之命?梅蘭芳是否也曾對當過伶人的她,有過相惜之情?我只看到福芝芳一邊應付著藝人的開銷,一邊打理著藝界的人脈,一個曾是演員的妻子,的確是梅蘭芳最好的賢內助,但她面對另一個女演員的介入,看著丈夫戲假情真,卻只能告訴對方“梅蘭芳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兒(觀眾)的”。 電影中段梅蘭芳的事業如日中天,內有福芝芳照料,外有邱如白、馮子光輔佐,可是真正能進入他心中的,只有孟小冬。或許正因為在藝術的領域裡,梅孟都站在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所以能帶給對方無可取代的理解和力量,然而這對為梅蘭芳傾盡心力的福芝芳和邱如白來說,也有種情何以堪的無奈吧! 第三類是戲劇的觀賞者:田中隆一,宴會殺手,邱如白 我覺得電影把當時觀眾對梅蘭芳的熱愛,主要投射在田中隆一(安藤政信)、宴會殺手(尹治)、邱如白三人身上。 田中隆一是日本軍官,梅蘭芳的表演曾帶給他情感的撫慰,而他也將其視為中國文化的象徵,希望他能為日本演出,田中不願意梅蘭芳的表演因為戰亂中斷,也不明白梅蘭芳留鬚明志的堅持,但他寧死都不肯傷害梅蘭芳。 我認為觀賞者對作品的感動是很個人化的,觸發的點可能各有不同,有時候感動的熱度會超出創作者的想像,因為它結合了個人的情感經驗。就像梅蘭芳對於田中的重要性,恐怕不是別人能理解的,甚至梅蘭芳本身也預料不到,當時其他為梅蘭芳風靡的觀眾們也是一樣,有他們自己熱愛的理由。 宴會殺手是邱如白為了逼走孟小冬請來的刺客,沒想到殺手也是梅蘭芳的戲迷,還跟他一樣男扮女裝,在為梅蘭芳著迷的同時失去了自我,他對梅蘭芳的痴狂和對孟小冬的嫉妒,彷彿是邱如白說不出口的心聲。 然而不論多少人鍾愛著梅蘭芳,他還是只能做他自己,邱如白或許是明白了這一點,在他由於買兇事件和梅蘭芳決裂,又看到梅蘭芳為拒絕日本人情願染病之後,不再期待梅蘭芳依著自身的想法,只是做回最初的觀眾,欣賞著他帶來的感動。
影片由多個事件組成,可惜調性不太統一,有出色的段落,連綴起來卻不是通順的篇章。但少年梅蘭芳和十三燕的對手戲,仍是值回票價的序幕,其後配角漸漸搶眼過主角,到後段更像是著迷於梅蘭芳的人,各自表述著不同的期望,而梅蘭芳在失去尊敬的(十三燕)、傾心的(孟小冬)對手後,沉默的探索自己的路。 作為一部傳記電影,主角後段的塑造扁平了些,反而圍繞在梅蘭芳身邊的人們,有著更鮮明的形象,那份因戲生迷、為戲而癡的情感,串起了表演者、觀賞者和所有推動戲劇的人,或許『梅蘭芳』的盛名,代表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成就這名字的所有生命。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