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黃、紅,種族分別除了顏色之外,有何不同?《The Help 姊妹》這本書以美國南方60年代為背景,從白種主人與黑人幫傭的生活做切入,用書中不同角色當第一人稱細膩地寫出各個人物的內心寫照。
故事的起點從黑人在白人家做事的情況開始,帶出白種人的種族優越感與對“黑奴”的歧視,諷刺的是他們不屑與黑人為伍、制定出一條條的隔離法案,甚至餐具、衛浴設備等都必須分離,生活上卻又極度仰賴黑人的幫忙,無論是看護、幫傭還是褓母,黑人都一手包辦,白人認為理所當然,又有誰想過黑人的想法?
書中角色個性鮮明,每個都有代表的象徵,白人至上咄咄逼人的希莉、個性倔強從不認輸的黑人米妮、身為白人但想改變黑人生活的史基特、安分守己,因摯愛離開人世而想為自己勇敢的黑人愛比琳,幾個重點人物的軸線穿插,描繪出我們看不到的生活。
其中我很佩服史基特,她雖然身為白人,在好友希莉極度種族優越的勢力籠罩下,依然敢做自己想做的事──寫出黑人女傭的心聲,即使失去友情、愛情也在所不惜,這在黑白分明的美國南方社會是件驚人的舉動,畢竟若被發現,後果不可想像。
在讀這本書的同時,我不斷想起顧玉玲所著的《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這本書是描述東南亞外籍勞工在台灣的生活情況,與史基特冒險所著的黑人幫傭生活有異曲同工之妙。外籍人士、種族不同,又代表什麼呢?
在台灣的社會,外籍勞工也總被認為是低賤的,來台工作受到層層把關,但其實我們都一樣!黑人在白人社會工作,受到無盡的屈辱與歧視,卻無法改變現狀,那種無奈和辛酸,我想我們無法體會,但相反的,我同樣無法了解,優越感如何而生?那種與生俱來就覺得應當如此的歧視是怎麼回事?
或許是環境抑或教育使然吧,我們都在一個金字塔中生活,一生中追求的也就是如何往上攀升,但其實職業不分貴賤,工作無關好壞,只是每個人的位置不同,所以做的事也不一樣而已,若沒有底層的支持,何來的金字塔頂端呢?
美國打著自由民主的口號,各州間依然存在種族問題;台灣踏著美國的腳步前進,外表上人生而平等,但實際上還是存在對偏遠落後國家的偏見與不公平。無論是凱瑟琳.安托基特所著的《The Help 姊妹》還是顧玉玲所寫的《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其實想表達的都是──我們都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