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人寫這麼長的長篇小說?我看的是電子書版,看得眼睛都快脫窗了。
《The Goldfinch》一書已在美國暢銷書排行榜盤踞已久,是紐約時報 2013 年度十大好書,通俗性與藝術性兼顧。不看這此書,會對不起自己。
(後記:作者 Donna Tartt 因此書獲得 2014 年普立茲小說獎。)
乍看書名,以為要讀的是一個風花雪月的愛情故事。結果讀到的是吸毒、賭博、黑道糾結...當然不是只有這些。
作者的敍述手法是能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的,讓人不忍放下。
故事開頭,主人翁自述,耶誕節,27 歲的自己已經在異國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家旅館裡,待了一個多禮拜,病厭厭恍神渡日。電視與報紙報導著兇案,警方會不會找到他?
他開始敍述自己的故事。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遭受恐怖攻擊大爆炸,主人翁,13 歲的 Theo,陰錯陽差地與母親身處其中。在一個垂死老人慫恿之下,Theo 從末日景象的博物館,斷垣殘壁,滿地橫屍中,攜出一幅荷蘭中世紀畫家 Fabritius 的畫 The Goldfinch,還有老人托付的一枚戒指。
他的一生就從此改變。他帶著失去母親的創傷(trauma)與內疚,及偷來的名畫,繼續他的人生。
就是這幅不該擁有的無價名畫,把讀者的心從頭吊到尾。
未成年的 Theo,先是寄住在紐約市富有的朋友家。再轉往拉斯維加斯,與賭徒父親及其女友同住。而後,返回紐約市華盛頓廣場附近,與老人的古董傢俱店合夥人、修理古董傢俱的 Hobie 同住,這才安定下來。耳濡目染,成為古董傢俱交易商。
名畫呢?像個燙手山芋,想要交回,為時已晚;想要擁有,內心不安。
多年之後,居住拉斯維加斯時,年少時的結交好友 Boris 的再度出現,給了劇情戲劇性的轉折。
作者 Donna Tartt 相隔 11 年後,才推出第三本小說,慢工出細活。閱讀本書,可以感受到作者多方考究及親身經歷,傾畢生之力,加上她傑出的文筆,構築成這部鉅作。
小説寫得長,卻不冗長。
細膩貼切的描述常讓人有身歷其境的感覺。例如:從驚爆的博物館一個人回家,路上的混亂。回家後,心神不寧地打了無數通尋問電話。看電視。以至於修理抽屜,想討好仍是行蹤不明的母親歡心。
母親的死帶來的創痛,陰魂不散縈繞著他,作者寫得多卻不爛情,讀者很容易感同身受。
是這樣沈重的失去,讓 Theo 緊抓著名畫當寄託,不肯放手?
作者寫父子關係。書中三位父親都不是好爸爸,反而不是父親的老人 Welty 在書中有較正派的代理父親的形象。另外,收容 Theo 的 Hobie 亦師亦友,良善老好,像是黑暗中的沈穩燈塔,每每給 Theo 正向的指引。
寫友情。不同個性的 Theo 跟 Boris,同樣失去母親,同樣跟著惡劣的父親,在拉斯維加斯外圍荒涼的住宅區,自力求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發展出肝膽相照的友誼。這兩人的友誼在書中受到最嚴峻的考驗,背叛、贖罪,還有生死一線。
好友 Boris 在書中是最是鮮明有趣的角色。從小跟著父親世界各地居無定所,周遭環境長久生存歷練之下,有著明快的動物性直覺,經常有異於常人或爆笑的觀點。他覺得 Theo 的爸爸是好爸爸,讓他住在家裡,給他錢。他覺得討債的 Silver 不是壞人,並一度投靠旗下。
作者在本書最後,借由主人翁 Theo 經歷如此荒誕人生後,講述自己對本性、命運、生命、藝術的看法,有些觀點令人心有淒淒。畢竟,Theo、作者,如同你、我,都在本質虛無的生命中,試圖尋找一些意義。
很豐富的一本小説。
有關 The Goldfinch 這幅畫:
快看完本書時,到網路上尋到這幅名畫,立刻就喜歡上它了。(其實這幅畫在書的最前頁就出現過了。)調和的色調,完美的構圖比例。筆觸看似抽象簡單,卻精彩地捕捉到鳥的姿態與神韻。
畫家 Carel Fabritius 是 Rembrandt(林布蘭登)的學生,也許是 Vermeer(維梅爾)的老師。Rembrandt 的超級巨幅大作 The Night Watch(夜巡)是阿姆斯特丹荷蘭國家美術館 Rijksmuseum 的鎮館之寶。
Vermeer 近幾年來也漸漸受世人熟知。有本小說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與改編成的同名電影,取材於 Vermeer 的同名畫作,虛構畫家與女僕之間的故事。
Fabritius 32 歲時,畫 The Goldfinch 那一年,與他的許多畫作,一同葬身於火窟。借由小說《The Goldfinch》的大受歡迎,讓三百六十年後的我們認識 Fabritius 留下來的少許的畫作。
不朽藝術,如書中所説,超越時空,仍與我們對話。
此畫現收藏於荷蘭海牙 Mauritshuis 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