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或許「參賽奪大獎」的策略可以提升國際行銷力
2016/12/28 10:34:00瀏覽513|回應0|推薦5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有感而發,這則新聞是 < 蔣尚義保證,不做傷害台積電的事 >,截圖如下(截圖時要注意保留媒體的標註權;至於為何截圖而不使用 HyperLink,這是因為臺灣的媒體隔一陣子就會把新聞砍掉,所以 HyperLink 會失效,不像 New York Times 會永久保留網路版):



看完只能無奈的微微苦笑,技術與 know how 被學走是遲早的事情,加上大陸的市場極大,一旦做起來,進步的速度會很快,即使口頭承諾是誠懇衷心的,整個時勢與決策也不是蔣先生所能掌握的;臺灣的處境,該怎麼往下走?

臺灣的市場太小,對於各行各業的升級都是個致命傷,然而要跨越國境打市場,是一場艱難的戰。

2016 年初,看了兩本本田宗一郎的傳記,之後一段時間才瞭解(個人的主觀理解與推測,書本上是沒有這樣寫),為何本田宗一郎要不惜成本地跑到英國與歐洲參加世界摩托車大賽(包含競速、越野、耐力賽),甚至有可能危及公司的財務安危也要奮力參賽:

因為本田宗一郎知道,唯有在歐洲人自家舉辦的賽場上擊敗他們,歐美人士才會認同與信服本田的技術與成就,否則以歐美人的優越感,如何說服他們購買日本本田的產品。

個人的推想:臺灣的國際品牌,可能在行銷能力不足以及不會做軟體之外,歐美人的優越感很可能也是一道隱晦的巨大障礙。

臺灣的下一步怎麼走,各黨派的政治人物與執政團隊在撈錢之餘,也要用心思考一下。


--------------------------------------------------------------------------------------------------------------
思考一:參賽得大獎來提昇國際行銷力,也得將產業特性考慮進去,像以手機硬體規格與效能評比來論高下,也不見得能提昇國際行銷力,例如 2016 年推出的 HTC 10,被手機評比專家讚美為「完美的旗艦機種」,在許多專業雜誌上的評比是名列前茅,但叫好的評比似乎沒有反映在銷售數字上,甚至上市銷售兩個月之後遭到合作營運商 T-Mobile(德國電信的子公司)將它下架,在中國大陸的銷售成績也是慘不忍睹。手機的行銷是一門繁雜的學問,除了硬體規格與軟體服務之外,有時候在地文化以及當地基礎建設的良窳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當全球都展開雙手擁抱智慧型手機的時候,有誰能料到在某些國家智慧型手機反而賣不開,反倒是按鍵型手機大賣;除了 iPhone 之外,使用者需求與品味的多樣性、以及轉換品牌的成本極低,也讓大部分的手機業者難以建立品牌忠誠度;庫存管理也是一個大問題,如果無法掌握即時的銷售數字,只是一眛地把手機成品塞到通路(塞到通路就認列業績,而非實際賣出之後才認列業績),一旦銷售不佳,經常是來不及反應而累積過多的庫存,最後又因為要去化庫存而不得不調降售價來刺激銷售,據此就容易造成虧損。

思考二:2016 年美國汽車市場的品牌搜尋度是由 Honda 拿到冠軍,該品牌搜尋分析指出,Honda 車主對於 Honda 品牌的忠誠度極高,大部分的 Honda 車主想要換車時,會以 Honda 為優先考量,所以會先搜尋 Honda 的其它車款是否符合其需求。Honda 是如何建立這樣的品牌忠誠度,仔細地去找原因,或許這些原因也可以運用到其它產業上。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ungchia&aid=86697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