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智慧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這篇文章的讀後感
2010/12/30 13:02:40瀏覽7703|回應0|推薦1
筆者在台灣的新聞網站、部落格以及 Facebook 的「閱讀」等,都見到 < 智慧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 > 這篇文章被轉載,而原作者已不可考。原本,筆者無意發表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想法,但是見到此篇文章被轉載之頻繁,網民爭相「借分享」、「借推」之餘,讓筆者有一些感觸。

這篇 < 智慧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 > 的全文如下所述,整個原旨大意不變,但部分敘述筆者有略做修改,看過此篇文章的讀者可直接閱讀文末的筆者讀後感。



< 智慧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 >

在某個電視訪談節目中,嘉賓是一位當今頗為知名的青年企業家。

節目漸近尾聲時,按慣例地,主持人提出最後一個問題。

請問,您認為事業成功的最關鍵品質是什麼?

青企家在沉思片刻之後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平靜地敘述這樣的一則故事。

十二年前,有一個小伙子剛畢業就去了法國,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留學生活。

沒多久,他就發現當地公共交通的售票系統是自助式的,也就是你想要到哪個地方,就根據目的地自行買票,車站幾乎都是開放式的,不但沒有設立檢票口,也沒有檢票員,甚至連隨機性的抽查都非常少。

他發現了這個管理上的漏洞 ── 或是可以這麼說,以他的思維方式來看是個漏洞。

憑著自己的聰明勁,他精確地計算出這樣的一個機率:
  • 逃票被查到的機率大約是萬分之三。
他為自己的這個發現而沾沾自喜;從此之後,他便經常逃票上車。

他還找到一個寬慰自己的理由 (以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 自己還是個窮學生嘛,能省一點就省一點。
四年過去了,名牌大學的光環以及優秀的學業成績讓他充滿自信,他開始積極地尋敲巴黎一些跨國公司的大門,躊躇滿志地推銷自己,因為他知道這些公司都在積極地開發亞太市場。

剛開始,這些公司對他都是熱情有加,但在數日之後,卻又不約而同地婉言相拒。

一次次的失敗,讓他的憤怒積蓄到了最高點,他認為一定是這些公司有種族歧視的傾向 ── 它們排斥中國人!

最後一次的面試又被拒絕了,他按奈不住心中的怒火,憤怒地衝進該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的辦公室,要求經理對於不予錄用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然而,結局卻是他所始料未及的。以下所述是當時的對話過程:

HR 經理:

先生,我們並不是歧視你;相反地,我們很重視你。因為我們公司一直在開發中國市場,我們需要一些優秀的本土人才來協助我們完成這項工作,所以你一來求職的時候,我們對你的教育背景和學術水平很感興趣;老實說,就工作能力而言,你就是我們所要找的人。

逃票年輕人: 

那為什麼不錄取我為貴公司所用? 

HR 經理:

因為我們查了你的信用記錄,發現你有三次乘公車逃票而被處罰的記錄。

逃票年輕人:

我不否認有這些情事,但為了這點小事,你們就放棄一個多次在學報上發表過論文的人才?

HR 經理:

小事?我們並不認為這是小事。

我們注意到,第一次逃票是在你來到我們國家後的第一個星期,檢票人員相信了你的說詞,因為你說自己還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統,所以就讓你補了票,但在這之後,你又逃票了兩次。

逃票年輕人:

那兩次我口袋裡剛好沒有零錢。

HR 經理:

不、不,先生。我不同意你這種解釋,你在懷疑我的智商;我相信在被查獲之前,你可能有數百次逃票的經歷。

逃票年輕人:

那也罪不至死吧?幹嗎那麼認真?以後改不行嗎?

HR 經理:

 不、不,先生。此事證明了兩點:

一、你不尊重規則;不僅如此,你擅於發現規則中的漏洞並刻意利用。

二、你不值得信任;我們公司的許多工作是必須依靠信任進行的,因為如果你負責了某個地區的市場開發,公司將賦予你許多職權,而為了節約成本,我們沒有辦法設置精密的監督系統,正如我們的公共交通系統一樣。因此,我們沒有辦法雇用你,甚至可以確切地這麼說,在這個國家或甚至整個歐盟,你可能找不到願意雇用你的公司。


直到此時,他才如夢初醒、懊悔難當。然而,真正讓他產生一語驚心之感的, 卻是對方最後所說的一句話:

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但智慧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



筆者的讀後感:
  • 我們喜歡借用 < 智慧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 > 來訓誡他人,但卻經常縱容自己與所喜愛的人;
  • 主試官與面試者 (逃票青年) 沒有情感上的連結,所以可就面試者的誠信紀錄做出正確的抉擇 ── 不予錄用;但如果主試官與面試者有著情感上的連結,例如是同校甚至是同系的學長弟,而且在校時就很麻吉,畢業後也斷斷續續地有所聯繫,在這樣的情況下,面試的結果還會是不予錄用嗎?
  • 情感上的連結、人情壓力、世俗的鄉愿壓力、或印象指數,會影響人們的決策思維,阻礙人們做出正確的抉擇。
  • 在現實的企業環境裡,誠信的行為並不是企業主的首要考量;通常,企業主潛意識的首要考量是:
    • 聽不聽話;
    • 忠心與否;
    • 彼此的磁場是否對盤;
當然,在檯面上企業主都會說「能力」與「誠信」等等是首要的考量,但實質上大多淪為次要的考量。
  • 幾乎所有的企業、公家機關或組織,或多或少都有違背誠信、投機取巧、或言行不一致的行為;因此,這位青年企業家所說的這則故事,對自身而言也是適用的;
  • 相較於亞洲國家,歐盟以及歐洲企業或許比較有誠信或守規矩,但歐債也是部分歐洲政府與企業耍了一些欺瞞手段造成的;此外,部分歐洲企業到中國大陸做生意,也是屈服於當地的貪污習俗而行賄,部分的情事是有被歐盟逮到並罰款。
  • 人性是選擇性的;當掌權者欣賞你,你的學經歷與能力再怎麼不適任、誠信紀錄多麼令人質疑,掌權者都會給你機會;當掌權者不欣賞你,你的學經歷與能力再怎麼優秀或適任、誠信紀錄多麼令人折服,掌權者也不會給你機會。
  • 這位逃票青年如何看待與解讀事件或情勢的思維邏輯,也常見於台灣的社會之中。
  • 「智慧」與「聰明」不一樣;筆者認為這篇文章講到的是「聰明」、「聰巧」,而不是「智慧」;因此, < 聰明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 > 會是比較適合的標題。
  • 有誠信以及言行一致的人,是很少很少的稀有動物;如果我們有幸遇到這樣的朋友,真得是運氣很好,要好好地珍惜!
  • 儘管人性不盡完美、社會不盡公平、人生不盡如意,我們仍要砥礪自己做個才德兼備的人。

最後,筆者將結語略做修改為:

道德可以彌補不夠聰明的缺憾,

但聰明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ungchia&aid=47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