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5/11/24 15:11:10瀏覽3227|回應0|推薦7 | |
在介紹色階分佈圖之前,讓我們先來瞭解一下 Munsell Color System: 我們可將 Munsell Color System 想像成地球來做理解,沿著緯度的方向表示 Hue,亦即被物體反射的光線,也就是我們所見到的物體顏色(Color);沿著經度的方向表示 Value,亦即物體顏色的明暗度(Brightness),南極代表全黑,北極代表全白;由地表往地心的方向表示 Chroma,亦即物體顏色的飽和度(Saturation),越接近地心則顏色越不飽和。在上圖的例子中,明暗度被分成十一個等級 (0 ~ 10),在此可想像地球被水平橫切為十一個等分,飽和度則被分成七個等級(0, 2, 4, 6, 8, 10, 12),在此可想像成地殼被分成七層;在第七層地殼的 Purple-Blue 這個顏色,其飽和度是最飽滿的,但若往地心的方向移動,則飽和度漸減(因為灰度增加的緣故),到了地心時就變成了灰色(等級介於 5 ~ 6 之間的灰色)。 先搞懂 Color System 的三要素 ── Color、Brightness、以及 Saturation,接下來就不難理解色階分佈圖的意義。讓我們先來看一張褐鷹鴞的照片: 筆者在拍這隻褐鷹鴞時,相機的測光模式是採用「點測光(Spot Metering)」,對焦點是對在褐鷹鴞的左眼上(為何對焦在它的左眼上而不是右眼?文末再公布筆者的想法,讀者自己也不妨想一下)。拍完之後,筆者看了一下相機的色階分佈圖,就已經知道點測光有點失靈,因為整張照片有點偏亮,整個色階分佈是往 Highlights(中文翻譯成「高光」)偏移。由 Nikon ViewNX2 的色階分佈圖,是有點看不出來整個色階是往 Highlights 偏移,但從相機或 Lightroom 的色階分佈圖,都可以看到它是明顯地偏向 Highlights。底下的截圖是取自 Lightroom:
相機測光失靈的例子不會很少見,例如底下的這張「逆光的紅尾伯勞」,筆者使用點測光對焦在它的身體上(眼睛太小難以對焦,所以對焦在身體上),而它的身體亮度很明顯地比「18度灰」暗很多,照理來說相機的測光系統應該要把整個畫面調亮,但是並沒有 ── 失靈! Well,失靈的原因,有可能是畫面中的紅尾伯勞已經太小 ... 有可能 ... 相機的點測光如果正常發揮功能,則畫面應該是像這樣:
也許會有讀者問:直接從螢幕觀看曝光結果就好,幹嘛察看「色階分佈圖」?Well,當戶外的光線有點強烈且直射螢幕時,直接從螢幕觀看會有偏差 ── 這時因為反光嚴重,會誤導拍攝者以為自己所拍的照片太暗! 迷霧中的金翼白眉 (色階分佈圖大部分落在 Highlights 與 Whites 區域,但主體的曝光是正常的) 2015.09.29,超級月亮過後兩天的月亮(農曆 17 號,正 15 號因杜鵑颱風來襲而見不到超級月亮),這張的色階分佈圖,Midtones 部分是月亮本身,而其周圍的黑色,則全化成了「左貼壁的分佈圖(落在 Blacks 區域)」。 已經到文末了,那隻褐鷹鴞的對焦點為何要對在「左眼」上?因為褐鷹鴞的本身站向是「左向」,相對於筆者是有點背向,當它將頭部往轉左時,左眼會比右眼更靠近筆者 (左眼離筆者的距離會比較近),雖然它的頭轉得很左,但還沒左到超過 90 度時,非完全正面,所以還是要對焦在最接近拍攝者的那隻眼睛上,也就是「左眼」。 好了,今天的色階分佈圖就介紹到這裡,希望對愛好攝影的初學者有所幫助。 |
|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