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景深與焦平面、以及光圈與景深的關係
2015/10/14 19:55:58瀏覽8589|回應0|推薦1

<< 景深與焦平面 >>

之前在 << 光圈優先或快門優先 >> 的文章中提到,使用「光圈優先」的主要好處,就是可以控制景深,而所謂的景深(Depth of Field, DOF),就是在已經合焦後的影像平面(Image Plane)之前與之後的某段距離之內,景物看起來都是清晰不模糊的空間範圍。

當我們將對焦點對準被拍攝物體並半按快門時,相機會根據對焦點去做合焦的工作,亦即透過鏡頭的馬達去移動鏡頭內部的透鏡,將被拍攝物體的影像合焦於影像感應晶片(Image Sensor)之上,而所謂的合焦,就是讓焦平面(Focal Plane)與影像感應晶片的平面(Image Sensor Plane)完全吻合。

景深的形成,與人類眼睛的解析力有關。在合焦影像平面上的每一點,都是一個清晰的點,但偏離合焦影像平面的點,已經是一個模糊的圓而非清晰的點,但因為人類眼睛的解析力有限,所以看起來還是一個點而非模糊的圓。偏離合焦影像平面越遠,模糊圓就越大;當模糊圓大到人類眼睛的解析力可以辨識的時候,看起來就是已經有點糊掉的景物,而且景物偏離合焦影像平面越遠,看起來就越糊 ── 因為模糊圓越大。據此可知,模糊圓還沒有大到人類眼睛所能察覺的空間範圍,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景深。

下圖是截圖於 Nikon 官網,其中對好焦之後剛好吻合於人物的那一片虛擬平面,就是影像平面;在影像平面之前的景深叫做「景深前緣」,之後的則叫做「景深後緣」(整個景深 = 景深前緣 + 景深後緣)。

景深前緣與後緣的長度會隨著對焦距離的遠近而有所變化;對焦距離很近時,景深前緣與後緣的長度不會相差太多,而景深後緣的長度通常會稍微大於景深前緣;隨著對焦距離越來越遠,景深後緣的長度會劇烈地增加,而景深前緣的長度則呈較為緩和地增長,套仿經濟學需求彈性的講法,就是景深前緣的伸縮彈性是有點小,而景深後緣的伸縮彈性是很大。

景深前緣與後緣的長度,可以根據某些數學公式計算而得,網路上有一個叫做 DOF Master(Depth of Field, Master) 網站,上面有提供免費的 DOF Caculator應用程式可供下載,使用者必須鍵入鏡頭的使用焦距、對焦點的距離、相機的型號、以及所要顯示的單位(feet or meter),即可計算出景深前緣的起始點與景深後緣的終止點。

以 Nikon D800 以及 f/2.8 與 f/5.6 為例,筆者透過其應用程式分別計算使用焦距為 14mm、50mm、200mm,以及對焦點距離分別為 2 公尺與 5 公尺,求得下列數據:

使用焦距 14mm,光圈 f/2.8,對焦點距離 2 M,景深前緣起始點為 1.08,景深後緣終止點為 14.3;
使用焦距 14mm,光圈 f/2.8,對焦點距離 5 M,景深前緣起始點為 1.58,景深後緣終止點為 無窮遠;

使用焦距 14mm,光圈 f/5.6,對焦點距離 2 M,景深前緣起始點為 0.74,景深後緣終止點為 無窮遠;
使用焦距 14mm,光圈 f/5.6,對焦點距離 5 M,景深前緣起始點為 0.94,景深後緣終止點為 無窮遠;


使用焦距 50mm,光圈 f/2.8,對焦點距離 2 M,景深前緣起始點為 1.88,景深後緣終止點為 2.14;
使用焦距 50mm,光圈 f/2.8,對焦點距離 5 M,景深前緣起始點為 4.28,景深後緣終止點為 6.01;

使用焦距 50mm,光圈 f/5.6,對焦點距離 2 M,景深前緣起始點為 1.77,景深後緣終止點為 2.31;
使用焦距 50mm,光圈 f/5.6,對焦點距離 5 M,景深前緣起始點為 3.74,景深後緣終止點為 7.53;


使用焦距 200mm,光圈 f/2.8,對焦點距離 2 M,景深前緣起始點為 1.99,景深後緣終止點為 2.01;
使用焦距 200mm,光圈 f/2.8,對焦點距離 5 M,景深前緣起始點為 4.95,景深後緣終止點為 5.05;

使用焦距 200mm,光圈 f/5.6,對焦點距離 2 M,景深前緣起始點為 1.98,景深後緣終止點為 2.02;
使用焦距 200mm,光圈 f/5.6,對焦點距離 5 M,景深前緣起始點為 4.90,景深後緣終止點為 5.10;


DOF Master 的網站可以在線上直接求得 DOF Table,觀察其數據可以得到下列三點結論:

  1.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2. 對焦點的距離越近,景深越淺;對焦點的距離越遠,景深越深;
  3. 當光圈的大小與對焦點的距離都相同時,鏡頭的使用焦距越小,景深越深,使用焦距越大,景深越淺;所以在相同的條件之下,廣角鏡頭的景深較深,望遠鏡頭的景深較淺;




下面這一張是筆者使用 600mm f/4G 的大砲來拍台北植物園的荷花,圖中可以看出偏離荷花之前與之後有段距離的景物(例如荷葉)都已經糊掉 ── 已經掉到景深前緣與景深後緣之外。



<< 光圈與景深的關係 >>

光圈與景深的關係: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筆者隨意拿了幾樣兒子小時候的玩具,以及數本由圖書館借來的書籍,隨興地擺一擺來展示光圈與景深的關係 ── 使用「光圈優先」模式,以 f/2.8、f/4、f/5.6、f/8、f/11、f/16、與 f/22 各拍一張。讀者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當光圈由大變小(f 值由小到大)時,景深會變深(清晰不模糊的空間範圍會擴大)。


光圈:f/2.8




光圈:f/4




光圈:f/5.6




光圈:f/8




光圈:f/11




光圈:f/16




光圈:f/22




最後總結:

  1.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2. 使用的焦段越長,景深會變淺;使用的焦段越短,景深會變深;
  3. 對焦點近,景深會變淺;對焦點遠,景深會變深;

透過光圈來控制景深,可以將不相關、不重要、或是雜亂的景物等給糊掉,以突顯主體。


2017 年 12 月的新書發表:《 隨興攝影筆記簿 》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ungchia&aid=330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