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03 22:22:04瀏覽780|回應1|推薦29 | |
不再神秘的寶藏巖 順著水源快速道路下方的河濱步道往北走,抵達福和橋下後望向右手邊,是標高80公尺的虎空山,山前有一排錯落交疊雜亂無章依山而築的房子,就是曾經是秘密基地的寶藏巖了。 你也可以搭乘捷運到公館,從一號出口後,拐入任何一條通往汀州路的巷子,經著水源市場、東南亞戲院,來到最靠近福和橋的右手邊巷子,順著寶藏巖的指標走上斜坡、塗鴉牆,就可抵達寶藏巖的正門入口處。入口處前擺放著一張大大的海報,一棟棟誇張而扭曲的房子疊架在台灣地圖上,頗有比利時畫家布魯格爾根據舊約聖經所繪的"巴別塔"(Babel)的味道。 日治時代寶藏巖是儲藏彈藥的地方,派有駐軍蓋有兵舍。二戰結束後,政府接收原有設施成為軍事要地。入口處前的斜坡下有座球場,就是早年軍隊駐紮的地方。 寶藏巖的入口處是座兩層樓建築的佛教寺廟觀音亭,是三百多年前渡海而來的漳州、泉州移民,為了祈求平安而蓋的,原本只是座小廟,經過二次擴建整修後,才有了今天的規模。 緊挨著觀音亭的那三棟房子,是寶藏巖最早出現的違建,警衛亭就設在此處,訪客必須登記後才得入內參觀。順著小路前行,一間間的小屋子,在坡上高高低低的在眼前展開,既無統一格式,也無大門的方向也不同,剛整修過的痕跡處處可見。穿梭在窄梯小巷間,雖然每個樓梯的牆面上都裝有扶把,但是這些山坡和樓梯對年邁的老兵而言,應該是舉步維艱才是。 望著層層階梯,不禁想起造訪三次的"山城"重慶。只是那裏的樓梯寬了許多,階梯兩旁的居民距離得遠些,他們敞開屋子,在露台上活動。寶藏巖在十月對外開放參觀後,所有住戶的門窗幾乎全都緊閉著,偶爾可以看到一二個藝術家的身影外,居民一個都不見。 走過藝術家工作室、營運辦公室、閣樓展覽室的指示牌;尋寶坊、十字藝廊、防空洞廣場、邊境廣場,混雜著新舊元素;外露的水管、手工打造的鋼架、繽紛揮灑的樓梯或躲在轉彎角的壁畫...,稍不留神,就會和你擦身而過。多少兒時記憶,從曬衣處、踩石間及防空洞裡,不斷浮現。 冷風中踩著落花而歸,想著還在整修中的圓角方框的人家、樓梯高處的"白伯伯的家",希望天暖時再來拜訪,有機會和老兵伯伯們說說話、探探舊,聽聽寶藏巖的真實故事!01.03.2011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