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多元對話人聲室內樂集 教堂音樂會
2010/12/02 10:55:11瀏覽423|回應0|推薦14

多元˙對話 

動人的教堂音樂會

演出團體:多元對話人聲室內樂集

演出時間:2010年11月28日

演出地點:台北市耕莘文教院

記得第一回聽到教堂音樂,是在德國的紅磚小鎮羅騰堡,一個盛夏星光滿天的夜晚。從聖雅各大教堂傳來昂揚的管風琴樂聲,能在充滿中世紀風情的古堡中,與來自世界各國的觀光客共賞聖樂,是個美妙又難得的經驗!

還有一年的冬天,我在巴黎閒晃,一天不經意地走入Les Halles附近的一座教堂,意外的碰上管風琴演奏。琴聲迴盪在高聳的哥德式教堂中,與穿透花窗玻璃而下的陽光相互交映,激起我前所未有的心靈感動! 

布拉格的教堂應觀光所需舉辦的小型室內樂表演,除了價格較廉、曲目通俗外,一個小時的演奏時間更是吸引人。還有什麼比坐在教堂中欣賞韋瓦第、莫札特的悠揚樂聲更幸福的事? 

今夏離開紐約前夕,我去了一趟完工後將成為世界最大教堂的聖約翰大教堂,彌撒的場面當然也不同凡響。除了聖詠團精采的表演外,那天的女輔祭抑揚頓挫柔而有力的聲音,無論是讀經、答唱詠或掌控彌撒節奏與氣氛的技巧,都讓我印象深刻,想必是受過舞台訓練的。

 

由八個愛樂人組成的「多元對話人聲室內樂集」,在聖心堂舉辦的創團音樂會,以亙古貫今的曲目、純淨的聲音、豐富的舞台變化,打造了一場音樂饗宴。 

節目內容從中世紀的格雷果聖歌、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歌曲和牧歌、浪漫時期以及近代和當代的歌曲選粹,有宗教有世俗,有傳統有創新;歌詞也從經文、詩句到生活對話,涵蓋了音樂史、創團宗旨與本場音樂會主題的意圖。 

在觀眾坐定、燈光暗去之後,團員們身穿白色斜肩長袍、手持蠟燭進場,分站在祭壇及教堂的幾個角落起唱,再慢慢聚攏在祭壇台階上下,隨著歌曲聲部的變化作簡單的隊形變化,以齊唱、對唱、答唱;單音、複音交錯的清唱手法,將<垂憐曲><羔羊經><如鹿初慕溪水>宗教歌曲,一首首的吟唱出來。這些一千多年前多以拉丁文寫成像散文般長短不一的無伴奏歌曲,經由動人的歌聲迴盪於教堂內,是整場音樂會最動人的時刻。 

由義大利文譜成的世俗歌曲――牧歌,愛情成了主要內容,加上輕快的節奏與生活化的語言,呈現出世俗音樂的特色。例如<我的心著火了>:「噢!救命啊哎呀哎呀,我坐下來哭泣並呼求協助,唉!但卻沒有人親近我」毫無掩飾的描繪出渴望愛情又得不到協助的焦慮心情。<他英俊又體貼>熱情奔放的歌詞中,有不少模聲部分:長舌婆的聒噪聲、抱怨聲,母雞的咯咯聲等,都藉著人聲的模仿傳達出歌曲情境,十分逗趣。由布拉姆斯改編自匈牙利民謠,也以愛情為主題的「吉普賽之歌」選粹,以鋼琴伴奏的抒情式詮釋,和奔放的牧歌形成對比。 

愛爾蘭作家斯坦福的無伴奏混聲作品「青鳥」,是整晚音樂會中舞台氣氛最濃烈的。七位歌者站在祭壇左前方,與站在二樓遠方的歌者遙相呼應,將全場觀眾裹入濃濃的詩情中。由藝術總監張俊彥譜成的及三首短詩<><無題><水都>,融入了諸多表演元素,讓歌曲更形豐富,有時離了音樂本質轉入詩句的純粹演繹,強烈的表達傳統與創新的雙重意圖,戲劇效果十足。 

彌撒儀式曾是音樂、戲劇兩大藝術發展中的一環,這場有別於一般在教堂內常聽到的合唱、管風琴或管絃樂團的表演,「多元對話」在優美的歌聲外,融入觀眾、場地的表演方式,除了突顯合唱團的多元特色也讓教堂展現出另一種風貌!

2010.12.1

( 心情隨筆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uhsin300&aid=4657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