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詩與畫的對語 台北故宮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
2010/11/24 09:17:09瀏覽1143|回應0|推薦16

詩與畫的對語

   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 

 

  地  點:台北故宮博物院

前期展:10/08~11/23

後期展:11/24~12/26

南宋特展說明書/翻拍

宋高宗后坐像/翻拍說明書

二樓書畫展區/翻拍說明書

馬遠  山靜春行/翻拍說明書

纨扇/翻拍說明書

恩旺速寫 / 南宋特展 

 

這次故宮舉辦的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結合了書畫、器物與善本圖書,除了故宮自身的典藏之外,還從大陸、日本的博物館借來一些珍貴的作品,分成前、後二期展出,。 

展廳分在一、二樓,以繪畫為主也最吸引人。上了二樓左轉202室,是故宮唯一可以展示巨幅畫作的地方,高懸著馬麟的「靜聽松風」圖,以及宋高宗等五幅帝后人物坐像圖,氣派非凡。這次能同時展出五幅看似相近,卻又不盡相同的帝后像,十分罕見。 

定都臨安(杭州)的南宋,在繪畫上捨棄了北宋時期大山大水的磅礡氣勢,轉而追尋江南濃厚的人文色彩以及秀麗煙雨的自然景觀,大量的留白並結合詩詞,造就出迥異於前不同的時代風格,成就驚人! 

李唐的「江山小景」、馬遠的「華燈侍宴圖」和「雪灘雙鷺」、馬和之的「清泉鳴鶴」和「古木流泉」……畫中,都可看出南宋趨向小景畫、重墨色趣味以及暗示空間的繪畫特色,呈現出與西方風景畫截然不同的藝術手法。 

我較偏好有帶點人物活動的畫作,例如馬遠的「山徑春行」、李唐的「坐石看雲」、宋人的「秋溪待渡」等,雖然人物在畫中的比例或許微小,但是仍可看出嚴謹的構圖、巧妙的運筆,至於畫中人物的姿態服裝、配置的所在,更啟發觀畫者去思考這些人物和環境的關係,以及人物對整幅畫所起的交互作用。 

除了以兩棵巨松為主體的「靜聽松風」、保留北宋主山但將水墨技巧的空間融入宋人的「岷山晴雪」氣勢較為渾厚的大畫外,另有南宋依江南的自然景觀入畫,所開展的長卷畫作,例如夏珪的「西山清遠」、李嵩的「西湖圖」等,表現出遠山近岫,溪流環繞,虛實相生的空靈效果,鮮明的反映出時代風格。

人物畫方面,以梁楷的「潑墨仙人」最具特色,看似簡約,卻能將人物的神韻、所處的環境,傳神的點於筆墨之間。()牧溪的「布袋圖」,也是有趣,除了擺放在前的木杖是清楚的,團圈在橢圓形中心的人物,墨色則已淡到難以辨識。至於李唐的「炙艾圖」、 ()蘇漢臣的「羅漢圖」、劉松年的「羅漢圖」以及宋人的「折檻圖」等,人物不再是山水行旅的一小部分,而是主體,趣味性高,值得細細品味。 

至於小品部分,趙令穰的「橙黃橘綠」、李迪的「風雨歸牧」、宋人的「柳塘呼櫝」、「奇峰萬木」、李嵩的「市擔嬰戲」等,雖然只是扇面,卻能從娟秀中看到大畫的動勢。 

今春去美東逛博物館時,看到在紐約、波士頓、華盛頓頗負盛名的美術館內,都珍藏著不少國畫,面對著不知從何看起的窘境與慚愧,激起了碰觸中國繪畫的意念。回台後除了到大學旁聽課程外,並四處借閱相關書籍,加以體會。

資料的閱讀是一回事,如何觀畫又是另一回事,幸好在習畫老師的指導下,連看了二次,才略有些心得。喜歡記錄生活的我,要手握毛筆當著大師的作品速寫,是幾經猶豫,鼓足勇氣的情況下才得以行之。望著十幾個美術科的高中生,群坐在「靜聽松風」的遠方,可以邊說笑邊臨摹的好身手,讓眼眊的我羨慕不已。看不清的部份,也只能以自我想像的方式完成,無形無神,僅能自娛罷了!23.11.2010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uhsin300&aid=463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