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恩寵豐沛
2013/11/09 06:21:04瀏覽1213|回應0|推薦133

             

我根據最新的病人床位表,更新志工訪談紀錄簿裡的資料:填妥、加進新病人資料的新頁;查出舊病人離開的日期與原因,並將他們的記錄分別存放到出院往生的檔案裡。再看看其他志工的訪談記錄和留言,及有關公告或注意事項之後,我例行地先往紀念牌位(Memorial)走過去。

 

這個小小的紀念牌位位於以前志工辦公室外面一角。一個小桌櫃上頭經常擺有鮮花、蠟燭,還有置放小卡片的金屬架子,卡片上面寫著最近在病房往生的病人姓名縮寫、以及他們往生的日期。小桌櫃後面的牆上是同一顏色、材質的尖頂拱型木板,上有造型典雅、寫著:「願豐沛與恩寵降臨此處」(Plenty & Grace Be to This Place )銅雕。字句雖然簡單,其涵意之詮釋卻可能因人而異;我個人則偏好慶祝這些病人已活過之生命的豐沛,同時也祈求他們獲享神佛的恩寵

 

由於入住安寧病房的,都是來做疼痛難當等症狀處理的病末者,雖然症狀獲得控制之後,有人可以出院回家,或者轉到比較長期的安寧之家(hospice),不爭的事實是大部分的病人都在此離開他們心愛的家人,單獨走上黃泉路。十五張病床的病房,每天都有人往生是常事;我更曾經有過一次將六位病人資料歸檔到往生者檔案的記錄;紀念牌位擺上的卡片當然也是從來未曾間斷過的。

 

這天,由於加拿大的感恩節(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一)才過不久,整個安寧病房依然南瓜、楓葉的裝飾處處,秋熟豐收的景象洋溢,讓人感染到節慶團圓的溫馨氣氛。

 

紀念牌位只有兩個牌子,我看了看名字,都不是我熟悉的病人。然而,不管認不認識,既然曾經在同一個單位「共處」過,就算有緣。我還是默默地為他們祈福,祝福他們不歸途中一路好走,並享受永恆的寧靜與自由。

 

         

凝望著銅雕,我一時竟然思緒滿懷...。加入安寧照護的行列,好像才是不久以前的事;一路走來,卻已經五年多了。時間過得真快!剛開始時,對自己能否勝任、或者可不可以堅持下去,還有一份懷疑,雖然那之前自己曾陪過幾位同事走過人生最後的一段路。我不知道一生「重情」的我,會不會因為曾經照拂、陪伴過的病人的離去而不捨、難過得無以自持,而萌退卻之心?

 

開始時,那份等待死神降臨時的陰晦、悽惻,的確困擾了我些許時候;喪家失去至親時的逾恆哀痛,尤其讓我浩歎死亡帶來的失落。然而,我時時告誡自己「生老病死,人生之常」的道理;也提醒自己加入安寧照護的初衷,本來就是希望在瀕死者最需要的時候,有機會陪伴著他們,再適時提供協助,冀求他們能夠無牽無掛、自在自如地離去。而且,我也從病人對死亡的不同看法,與家屬照護親人的各種態度裡,仔細觀察、慢慢學習,經常想像並模擬:如果當事者是自己的話,我又該有何種應對之方?我又會採取什麼態度才能走得無怨無悔、也讓家人安心無慮?

 

就這樣,遇到有泰然自若、視死如歸的病人,除了為他們感到欣慰、內心暗自羨忌之外,我會利用時機去揣摩、探測他們的心靈狀態,希望自己學到竅門,以便臨走前也能有他們的那份淡定;每逢看到慌張失措、徬彷無主的病人,我會祈望有機會為他們解開心中的死結,俾便他們能夠安心上路,同時,我並會以之為誡,盼望將來不會步上他們的後塵。

 

         

人的一生,短短數十載,除了各種維生、育樂的活動之外,「努力學習」應該也是要務之一。魏斯醫師(Dr. Brian Weiss) 的"Many Lives, Many Masters"(中譯「前世今生」)談輪迴。他暗示每輪迴到人間一次,人們就有由老師帶領學習該修的功課,以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這和天主教「在煉獄受苦、錘鍊之後,才可以上天堂」,與佛教「六道輪迴修成正果之後,方證涅盤」的道理不謀而合、相互呼應。穆迪醫師(Dr. Raymond Moody) 在他於1975年出版的"Life after Life"(台灣中譯本叫「死後的世界」)一書裡面,談到他訪問了眾多在鬼門關走了一圈卻有幸回來的人,這些人幾乎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在「那邊」有個發光體問他們:在這一生期間有沒有修好「愛人如己」與「不斷學習」這兩門功課。兩位心理/精神醫學大師都如是說,豈止巧合而已?!

 

「不斷學習」需要有課目,更要有老師。為現在的我來說,學習生死大事應該是我目前努力的目標之一;而安寧病房的病人與家屬正是我唾手可得、不需遠求的老師。我感恩在生死的大學問上有這麼多有以教我的老師們;我真是何其幸運!

 

死生無常」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是講多了,就會變成不具意義的陳腔濫調。然而,在安寧病房,可以親眼看到常人瀕死之前的苦況,而且也常常目睹一個本來還是有血有肉有精神的人,一分鐘後就可能剩下逐漸冰冷的軀殼一具。這些活生生的例子,在在都告誡我:死神隨時都可能駕臨」的真實性,任何人對死亡都該有所準備;更何況是即將步入古稀之年的我?

 

在安寧病房的這幾年,我學習著「要如何死,就要學會如何生」;我也努力體驗「希望死得無牽無掛,就要學習活得自由自在」的道理,這極端難得的學習機會,也是我對於安寧照護的工作樂此不疲的最大誘因。

 

收回神遊的眼光,我再次注視著紀念牌位的那兩個牌子,心裡念著:願他們獲有神佛的「恩寵」,也祝賀他們生命的「豐沛」,我除了繼續虔心為他們祝禱之外,也謝謝所有曾經入住過病房的病人與家屬的教導、協助我修習我的人生功課,更為上天賜給我「恩寵」之「豐沛」而深深感激不已。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su43&aid=931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