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A3. 基督徒信仰與上教堂做禮拜的相關性
2008/10/28 15:00:49瀏覽924|回應0|推薦0

不再去教會反倒覺得輕鬆,心理偶爾愧疚只是思想上的制約反應,這個矛盾的環綑綁著我,箝制的思想不經意浮現。
「應該要去教會。」
「算了啦,去教會反而弄壞心情跟好不容易理好的心田。」
「所以應該不要去比較好。」

只是無法手術般地切除應該去教會這思想的殘影,

思想上習慣不了沒去教會的行為,好像,藍波(註:「第一滴血 Rambo First Blood」影片中的男主角)離開了越南,可是他的一生都在打越戰,在心裡、腦海裡。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就不在教會裡尋求感動,因為那裡只有割捨不下的矛盾。

我的思考邏輯:「基督徒應該要有愛心、信心,為真理而堅持」
當我看著會友在海裡浮潛之後,快樂地談論著下次要帶網子來抓魚,這對我來說,是一種矛盾。
如果他們快樂地吃著山海產,不問這些為自己口腹所犧牲的憐惜,是矛盾。
看著基督徒在教會爭權奪利,排除異己。
看著對上帝信心不足,動不動就要指揮上帝,做這個、做那個。
如果以我的標準做成一副只能看到真正基督徒的眼鏡,聯想,亞伯拉罕與上帝的對話,「如果有一個義人,你願意放過這個城嗎?」

於是乎,人編造了謊言。
「看人會跌倒,所以要專心看耶穌。」(至少還有一點來教會的理由,每星期都來教會找耶穌,每次都沒找到,下次再來,週而復始)
「你只要來教會,上帝就會祝福,不論教會多麼爛!」(重心在禮拜這個行為,而不在於信仰的追求)

信仰,應該在遇到抉擇時,可以不猶豫的做出屬於基督徒的選擇。
看到有人來賣玉蘭花時,很多基督徒也會說,大部分都是騙人的。
我愣住了,這樣子也叫基督徒,假如這個人真的有需要幫助呢?如果你被騙了十次,真的幫助到一個需要幫助的人,為了幫助一位需要的人,寧願不斷地被騙,這才算符合基督徒的精神。
耶穌說,你們做在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抱持這種心態怎麼做得到耶穌的身上,整個教會,咦,都沒有人在做,我看十字架該拆下來了!

人不應該過於聖潔、憤世嫉俗,不然怎麼活下去呢?
少看、少聽、少說,裝聾作啞,所以不太看電視新聞,也不太去教會。

小時候的主日學老師,教導我們在寫不出考卷的時候禱告,我看可能太多人在禱告吧,看不出對於考試分數有沒有幫助。

記得我國小的成績,爸媽向友人都形容十幾名左右,國中呢,也差不多,好不容易高中聯考考上了所謂高雄中學,那時真有點自豪,我都有做禮拜、有禱告,所以有神的祝福。

之後呢,高一暑假補考,有驚無險,高二暑假也在補考,還沒墜機,高三呢,一次當掉4科,拿著同等學歷到補習班重考;真是,好像神的恩典跟見證不見了。

如果我的邏輯是,都有去做禮拜、有禱告的人都會好成績,這當然不是事實,那教會幹嘛設計這樣的假象、誤解呢?我必須回到信仰的原點,自我重新重整、定義,才能與主同行。

常常禮拜中的見證,離不開升官發財,好像邏輯是有做禮拜、有禱告、有說我是基督徒的人,升官發財是神的恩典,這當然不是真的,可是你想想,如果負債累累,即使有神滿滿的恩典(像是錢莊來討債,如何度過痛苦煎熬之類),因為這樣無法為上帝塑造有形的偶像,就無法在禮拜中成為分享的見證(如果信上帝無法升官發財,還跟苦難連結在一起,信徒會跑掉不少呀)。

「雙面翻譯 The Interpreter」影片中,人在年輕時,有熱情、理想,卻在成長的某個時候醒悟,原來那些發明口號、高喊口號,自封為有信仰的的人士,只是為了圓謊製造另一個假象,而當你發現事實之後,卻發覺醒來的只有你自己,而周遭充斥著想「治療」你的邪惡。

現在所謹守的信仰,是尼采所說三相精神的變化,獅子、駱駝、嬰兒,只有回到嬰兒的天真無邪,重擔才能卸下,旅人才能找到歸途,所以要多珍惜跟嬰孩相處的時光,因為人生的答案,將從他們的身上找到方向。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rislin1212&aid=2335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