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醫療促進溝通關懷之醫病關係案例分享 ―先救人再論責,積極關懷,幫信任感「打預防針」
2019/04/08 15:29:59瀏覽4187|回應0|推薦35
七十歲男性因兩側慢性鼻竇炎的問題於某醫學中心接受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過程平順。出院後一星期病人因突然意識不清被送到急診救治,當天值班的住院醫師第一時間便通知病人的主治醫師到院處理。家屬描述病人出院後常會打噴嚏,當天發現有高燒的現象後就不省人事,因此緊急叫救護車送到急診來。主治醫師評估後判斷病人確實沒有意識,當即親自給予插管,確保生命跡象,收住院並安排一些檢查。

家屬質疑一定是手術不當才會導致病人昏迷。主治醫師初步處理病人後,隨即跟家屬解釋,病人會這樣當然很可能跟手術有關係,但是否為手術失誤,建議家屬們先等急救好病人再來討論。並表示自己一定不會逃避責任。現階段只想積極拯救病人,希望家屬也能配合。
經過安排的檢查後,結果為腦脊髓液外漏併急性腦膜炎。原本主治醫師考慮用鼻內視鏡來修補,但考量是傾向醫療糾紛的個案,因此決定照會第三者的腦神經外科醫師來修補,以做最安全的處置方式。主治醫師也跟家屬說明的原因,是為了有效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所以特別請腦神經外科醫師修補腦脊髓液外漏的地方,但主治醫師仍掛在原醫師名下以表示負責。期間也向院方報備這個案例經過與處置方式。

手術後一個星期病人才逐漸恢復意識。手術中的發現與過程,由腦神經外科醫師向家屬說明,手術恢復的期間則由原主治醫師每天早晚探視病人以及安撫家屬,同時耐心的跟家屬解釋病人腦脊髓液外漏的部位與內視鏡手術所引起的相關性不大。推斷是病人年紀大,顱底骨頭較薄較脆弱,因激烈的咳嗽或打噴嚏,腦壓增高而使骨片破裂,進而引起腦脊髓液外漏及腦膜炎。
因為耐心且親切的探視和關懷病人,並且常和家屬溝通,終於獲得家屬的肯定。病人住院將近兩個月,雖可自主活動,但仍有一些腦前葉症狀。雖然出院時家屬還是表示希望醫院有所補償,主治醫師當下並沒有一口回絕,然透過院方人員跟家屬溝通,最後病人安然出院,也沒有任何賠償。

一旦發生醫療事故,主治醫師一定要儘早到場,一方面處理病人的病情,當下溝通關懷,一方面安撫家屬的情緒,並且表示負責的態度,也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要讓家屬知道你和他們同樣的在關心病人並且積極的在搶救,用負責的態度和同理心進而和家屬建立良好與互信的關係,這就是醫療糾紛的黃金時間。如果能掌握這個黃金時間,積極主動關懷,若是醫療結果不如預期,家屬也會以比較平靜的心情和你談責任歸屬與賠償的事,不至於獅子大開口或動輒興訟。第一時間的處理,態度很重要,是決定事情平順的關鍵。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會訊第41期 107/6/15)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ouhj543&aid=12133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