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那年畢旅32
2008/07/28 18:47:18瀏覽345|回應0|推薦2

 

    學生見到這些字,紛紛望向海賊開始起鬨。

「好啦,別鬧了喔……」她掛著微笑扠著腰,想轉移焦點。

「海賊臉紅了喔!」學生故意鬧她。

「那是天氣很熱好不好?這位同學。」

「好啦,同學待會兒就要趕快上岸沖洗,小心晒傷。」我怕玩笑開太大。

 

    這群來自台北的學生看到南部的海洋樂不可支,便在沙灘上塑起泥人吸引其他人注意,班上的學生林建宇,自願趴在沙灘上,其他人負責把周圍的細沙全都蓋在他背上,只露出頭與四肢,活像隻大海龜,為了要顯示是它的雄壯威猛,林建宇還裝出猙獰的表情,大家也圍起來伸出手臂握緊拳頭,像八家將出巡配合演出,邱一峰更在他的龜背上寫下一行字:「猛獸在此,誰敢放肆」

    我靈機一動,在這行字的最後加了一個「料」字,變成「猛獸在此,誰敢放肆料」(飼料)

大家笑到翻,海賊還幫我跟這隻大海龜合照,我打開一包乖乖,做出餵食的動作。

照片裡班上同學們咧嘴歡笑,林建宇也配合張開嘴巴口含乖乖。

 

    後來,我先走回洗手台邊沖走了手上的細沙,結束了很「排球」的南灣烈日,儘管剛剛脖子背上很刺熱,但滿手細沙彈掌托球、躍起扣殺真的很刺激,每當我跟她一攻一發之間配合得恰到好處,多希望不要回台北,我想學生應該也恨不得延長幾天畢旅吧。

    等著其他學生上岸的空檔。

看著藍色海波上,她跟學生們撈起海水互潑嬉笑,又被學生抱舉起來在水裡狂丟,濺起陣陣浪花。

    自從教書開始工作以來……

    好久沒感受夏日鹹鹹的海水;好久沒踏著細沙快步追浪;好久沒閉眼傾聽海浪的節奏。

    我坐在遮陽傘下微閉著眼睛,試圖記下所有的聲音、味道與畫面

    聲音……

    沒多久,耳邊隱約:「排球高手,要不要喝飲料啊?」

    味道……

    來自她臉頰上的隔離霜,散發著淡淡清香,還有一點點海水的原味。

   「要不要坐一下呢?排球美少女。」我頂著帽子瞇著眼,指了指我旁邊的沙灘椅。

    畫面……

    她浸濕的髮梢微微發亮,淨透的脖間肌膚頓時吸引我的視覺神經,覺得一陣清涼。

    瞬間,我的手部神經也涼了一下!

   「請你的。」她把冰涼的飲料塞到我手中。

   「謝謝。」

    我們一起望著前方無際的蔚藍、海浪潮起潮落……

    她先開口,「喂、你看,我不僅藏了鹹鹹的海風,還把南灣的金沙給收在這。」她手裡握著一個小玻璃瓶,裡頭裝了細細的南灣海沙。

    彷彿每個淡黃色的細小顆粒都記錄著我跟海賊這趟南灣的快樂旅程,包括:接發球所培養的默契、她被球K的嘟嘴樣、還有一起手握著手喊加油、加油、加油……

   「跟你打排球很好玩耶。」她喝了口飲料望著天邊。

   「那妳下一次出團來到這裡,還會記得沙灘上敏捷的身手嗎?」

   「是、是、是,身手矯健的數學老師。」

我們相視而笑。

   「嗯,我再去周圍巡一趟。」她拿著飲料起身,短T恤配牛仔短褲,勻稱的雙腿在沙灘上印出俐落的腳印。

  

海風,耳畔呼呼作響;海濤,岸邊片片碎白。

    海沙,南灣綿綿回憶;海賊,嘴角呵呵微笑。

 

    跟學生玩夠了,我起身走向教師休息區,正巧國文科江老師、徐老師,加上我們數學科林老師、張老師,一行五人走到入口處前的大馬路旁隨便逛逛,非假日整條大馬路只有稀疏的車輛,路旁防風林一整排依舊默默挺立著,馬路的對面只有一間賣豆花的店還開著,少了假日人潮的南灣卸下了車水馬龍,回到鄉下地方應有的寧靜輕逸,坐在樹蔭下的老人頂著遮陽帽,拿著扇子嘴裡嚼著檳榔,這可是南台灣才有的人文特色。在北部,檳榔一般只有司機先生或粗重勞工才會在嘴裡咬著。

    老人們悠閒地坐在路旁,邊咬著紅色口香糖,望著來往稀疏的遊客享受寧靜的下午。

    我們也選在豆花店前的遮陽棚下,享受難得的南台灣閒暇午后,「平常這個時候我們不是在上課就是在備課吧,而且辦公室窗外的捷運施工又干擾聽覺。」我這樣一說,忽然顯得這裡是多麼世外桃源。

   「好像是耶,很難想像同一個時間裡,可以這樣忙碌,也可以這樣放鬆。」江老師說。

   「學校旁邊科學園區裡的工程師現在可能都還抓著頭皮,忙著寫電腦程式。」徐老師附和。

    豆花店的老闆端上一盤盤清涼的豆花冰,「兩位國文女老師,今天可是我們認識快兩年,第一次與妳們一起吃豆花。」我舀起一口品嚐。

   「哪是……,我記得去年剛來學校的那陣子,我們這批新老師也常一起聚餐啊。」徐老師說這句話的眼神,讓我把記憶拉回一年多前,大家常約好一起中餐的時光。

   「對啊,我還帶大家去麗山街那間小餐廳吃海鮮飯。」張老師這麼一說,那股海鮮飯的香味瞬間湧進味蕾。

    那時候,大家比較有所謂『同一梯』的革命情感,就像剛進新兵中心一樣,都需要彼此的照應,或教學上的互相支援。

    後來,慢慢地熟悉了學校的教學運作之後,互相詢問請教的機會變少了,相對的,互動也不多,因此大夥相聚用餐的次數也寥寥無幾。

    後來,我們辦公室就用一個鐵方盒裝了所有餐館、便當店的menu,第二節以前大家寫好餐點,誰第三節沒課就負責訂中餐,每到中午第四節下課,飯菜香就會飄進剛下完課之後飢腸轆轆的味覺裡。
( 創作連載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ou0618&aid=2087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