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鐵達尼號為什麼要沉沒 ? (二)
2006/05/15 09:51:34瀏覽1117|回應2|推薦11

 

歷史事件是一個無法還原的事實,我們再如何追根究底,也無濟於事。

 

然而解釋某一件事是有趣的,因為解釋活動總是無法避免的,被染上解釋者的觀看方式。因此,解釋本身的目的並不是還原一個事實,它更像是一種「編碼」活動,像電腦一樣,將一堆訊息重新編碼,以方便讀取。

 

解釋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

 

2.

 

歷史事件中的鐵達尼撞冰山只是單純的意外事件,但電影《鐵達尼號》中的那艘貨輪,不再是一艘冷冰冰的貨輪。

 

James Cameron (《鐵達尼號》導演) 將鐵達尼號「重新編碼」,讓它成了一個隱喻(metaphor),成了陽具情節、資本主義、理性主義等多重混血的載體。

   

1912年,鐵達尼事件表面上看來只是科技文明的一個小小挫敗,然而背後卻隱著一個潛在的危機,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然而不安早瀰漫在敏感的人心中。

 

鐵達尼事件兩年後,歐洲陷入一個前所未有的黑暗時期-- 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歐洲人面臨一個啟蒙運動以來最大的價值危機。因為重理性、反宗教的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的興起而奉行的理性精神、自由主義、科學實證精神以及工業文明皆在這場慘烈的戰爭中被重新估價,知識份子對科技文明的樂觀態度也逐漸瓦解。 (註一)

 

科技文明產生的高殺傷力武器和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成了此次戰爭的原兇。知識份子開始質疑啟蒙運動與理性文明所帶來的是更好的?還是更壞的結果?(註二)

 

1917年逃難到蘇黎世的藝術家、詩人、哲學家們聚集在一間叫伏爾泰(Voltaire , 啟蒙運動之父)的咖啡廰,專作一些駭人的舉動。

 

詩人常在咖啡屋裡朗誦無法解碼、毫無意義的詩,藝術家們則發表了許多荒謬的作品、音樂家演奏沒有旋律的音樂,口中喃喃的叫著dada。台上台下打鬥的時間常常多於正式的表演。

 

這些看似無厘頭的前衛藝術家,其實試著以反邏輯的破壞行為對抗整個重理性、秩序、和諧的文明社會。這種激怒群眾、顛覆、破壞即有秩序、無意義的行為,宛如一把直刺理性文明心臟的利刃。

 

然而早在達達之前的一百年,這種破壞理性、古典文明、追求直觀、情感表現的藝術觀早化名為浪漫主義”( Romanticism ) 在進行著,於1830年代達到顛峰的浪漫主義,掀開了100年來反理性運動的序幕。

 

貝多芬正是浪漫主義的時期藝術家的代表,他的音樂一改過去音樂大師如巴哈( J.S.Bach )、莫札特 ( Mozart )等所追求的工整、和諧、對稱與規律的曲風。貝多芬的音樂常常夾雜了強烈的高低起伏,激烈的曲風仿如意欲將人帶入其整個生命的悲劇中。我們今天所有認為「藝術即抒情、表現情感」的藝術理論皆源於浪漫主義。

 

這種對抗理性、邏輯的思潮在鐵達尼號中俯拾皆是,從Rose放棄多金的未婚夫而選擇一個沒有明天的愛情,到Jack在餐宴裡的一席話都明顯的來自浪漫精神。

 

這種精神一直是近代藝術創作的共同的特徵,粗略的描述可將它簡單化約為----反理性思潮。

                                                                                                   ( 未完待續 )

 

 

 

註一:從十七世紀興起的啟蒙運動,鼓吹透過理性精神,懷疑一切不合理的教條,也促成了科學實事求是、眼見為憑的實證精神。

 

註二:理性、科學並沒有為人類帶來更好的生活,科學家發明武器,征服自然,在一次大戰造成了生態的大浩劫。

插圖 :達達藝術家 Manray 的作品 : 安格爾 的小提琴》。(安格爾是十九世紀上半葉有名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 )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ongkiath&aid=273932

 回應文章

方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終於看懂
2006/10/19 22:35
2. 後面 , 想不到要放什麼標題才貼切,所就就擱著了.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好像少了些什么
2006/08/23 01:45
文中第4段的“2”后面,应该是少了标题吧?我是拜读了(一)和(三),重回这里写回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