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4/12/01 16:19:55瀏覽67|回應0|推薦0 | |
發展心理學與英語教學期中報告 2014/11/06 外文三B B0107086 <我數到3ㄛ!:三招讓你成功教出有規矩的孩子> 大綱: 本書主旨是在說明如何透過「1-2-3魔法術」,教導2~12歲的孩子。教育分為很多種,身教更重於言教!藉著書中方法,新手父母可以更快理解孩子們的需求,也能適時的給予幫助。無論是從生活方面,亦或是課業學習,父母都可以從此書中獲得靈感,進而達到教育小孩的目的! 「 1-2-3魔法術」將提供你教養三大招。每招都很清楚、獨立、容易做,且非常重要,但並非獨立存在,忽略任何一步都是很冒險的事。 第一招(書中的第二部和第三部)談到控制孩子不好的行為。如果孩子常常哭鬧、頂嘴、欺負弟妹、耍脾氣、吼叫、吵架,你們絕對不會相處融洽。在1-2-3魔法術中,你將學到如何給孩子這些行為數1-2-3,而且你會很驚訝,如此簡單的技巧,效果竟然這麼棒! 第二招(書中的第四部)談到鼓勵孩子的好行為,像是孩子會收拾自己的東西、上床睡覺、自動自發寫功課等。對大人和孩子而言,這部分可能要比第一步多費一點力氣。你將學到七種鼓勵孩子正面行為的簡單方法。 最後,在第三招中(書中的第五部),你將學到幾種既寶貴又不困難的方法,讓你與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某些父母只需要稍微提醒一下,另外一些父母則需要多付出一點心力才能辦到。注意親子關係的品質,對前面的第一步與第二步都有幫助,反之亦然。 心得感想: 我認為每一個小孩都是獨立的個體。雖然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叛逆、不聽話的時期,然而此時父母的愛很重要!"鐵的紀律”固然會使孩童懼怕於威嚴之下,但唯有替小孩著想的那顆心才會深深讓她們受到感動。小時候,當我做錯事時,最怕父親嚴厲的指責!每次被父親訓斥一番,內心總是很沮喪!可是就在我難過之際,母親總會默默的把我擁入懷中安慰我!也許,把一個孩子教育成五育皆優等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但我認為,與其擁有一個聰明,但卻什麼禮貌都不懂的孩子,還不如把孩子教育成就算課業成績不理想,但擁有一顆善良,會替對方著想的那顆心! 外文三B B01070695 <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 大綱: 芬蘭是小國,但他們擁有好的態度。”先見林再見樹,先有視野高度,看到學習目標全貌;學生可以自己動手解決最根本的人生需求時,他才有能力打開自己的視界。”在芬蘭,他們教育學生主動,從主動思考、到主動找答案、主動學習,他們教孩子怎麼釣魚。若有方法,凡事爭取機會,必會成功。芬蘭小,但沒有因此式微,他們運用專業、科技、以及行銷,培養出強大的競爭力贏了周邊其他國家。 芬蘭很強調公平,沒有資優、沒有排名,"芬蘭沒有壞學生,即使最差的學生也很好,我們承擔不起放棄一個人。”他們在教育當中和分配教育資源皆是如此,無論是學習遲緩的小孩或是身心障礙者,都有權利享受相同的資源,沒有人會受到輕視,更不會有太多偏心的時候。 芬蘭人喜好閱讀的程度是全世界皆知的,他們每個人平均一年借17本書,除了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他們還擁有對的政策用正確的人。 心得感想: 或許我們常常不勇敢,但只要努力堅持下去,一定會有好結果。這種態度從學校生活到社交生活,到出社會工作甚至只是日常生活,都非常管用!芬蘭人曾經欠下鉅額的戰爭賠款,但他們認為只要是責任,就一定會完成。記得國小老師常常告訴我們,做了不一定最好,但不做一定不會有成果。 芬蘭人有很多第一名,但他們謙虛,像螞蟻一般的持續儲存糧食,越是接近冬天,他們越是辛勤工作。在臺灣,大學以下幾乎看不到這樣的制度,取而代之的是成績、排名、資優班。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我們是不是應該學習別人的好?在芬蘭,老師不教知識,他們教導學生「學習怎麼學習」,倘若掌握釣魚技巧,要釣到大魚想必不是難事了!或許我們學習的不應該只是改變制度,而是從自己做起,凡事都應該要主動,主動發問、學習主動幫助別人,我相信我們若有好的態度一定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外文三B B0107076 <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 大綱: 《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記錄了作者在芬蘭生活的所見所聞,以及兩個女兒學校生活的點點滴滴。 藉由作者的觀察在書中不斷對應台灣和芬蘭在教育方面的不同,對於台灣社會爭執不休的教改、學校排名等議題,有深刻且多面向的討論。 本書能提供所有關心教育的父母、老師,甚至是飽受課業壓力的孩子,一個自我省視教育本質的機會。 洪蘭教授在序文中說:「這本書是我所看到比較東西雙方教育制度最親切、最有人性,也最好看的一本書。」 不為孩子排名,也沒有人人都想進第一志願,老師學校更不會被升學率高底所影響,沒有這些注定要扭曲學習心態的存在,芬蘭教育一心想的,是盡力幫助孩子找到自己最適當的位置,行行都能出狀元。 為什麼芬蘭做得到?對於過度強調競爭、課業壓力繁重的台灣教育體制,芬蘭教育值得我們借鏡。 心得感想: 成長過程中,讀書這件事一直與「考上好學校」是畫上等號的,因為考上好學校,以後才能找到好工作;反之,若書讀不好,好像就會處在找不到好工作的焦慮中。 有時自己的父母與同學父母碰面時,談論的話題幾乎都離不開我們的「分數」,憂心忡忡的情形一直沒有改變。所以即使教改在台灣喊了很多年,「補習」這件事仍是方興未艾;在學校,老師也很難不用分數去評斷學生,並沒有因為可讀的學校變多了而有所改善。 其實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不是只限於在就學時期而已。我認為不需要要求在校時的分數表現,只要用心、盡力,分數高低都可以接受。但是該擔心的是:現在的學校體制下,不容易鼓勵孩子的自信心。一個人的自信心是何等的脆弱,培養自信心需要很漫長的時間,但是要摧毀它卻是非常的快,只要不斷的否定表現,就會造成畏縮不前的窘境,不敢嘗試,跨不出師長所壓迫在他的人生的框架! 人生不是只有一種選擇,也不會只有一條出路。如果不斷進步,怎麼會沒有前途呢? 芬蘭這個國家,清楚的知道自己國家的優勢與劣勢,經過不斷的討論與摸索中,找到「教育基本價值觀」與「人本價值」的方向,於是堅持信念,勇敢走自己的路,就踏實的去實踐。它讓我們看到了成功的教育典範,「對的事,做就對了!」,只要我們能夠「持之以恆的向對的方向前進,目標就不遠了!」這也是給自己的 一個勉勵! 外文三B B0107075 <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 大綱: 芬蘭的教育真心的對帶每個小孩,給予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學習生活中各種不同的事物與知識,從不要求什麼事都必須完美,從不要求老師和學生的教學方式與學習發展,從不講求菁英和資優;講求母語教學、基礎教育、終生學習、不讓一人落後的精神。教師將每個人都視為平凡的人們,以較有人性的方式,去讓每個人培養對學習的熱情與熱衷,陪著他們以健康的身體,快快樂樂、無憂無慮的走完人生中成長的階段,僅僅如此。 心得感想: 芬蘭重視他們的母語,然而我們所學的只有一種國語—北京話,但在我們國家有許多族群,例如:客家語、本土話(台語)、原住民語等等,他們的愛國精神,十分令人敬佩。 在升學方面,芬蘭學生喜歡朝著自己的興趣、嗜好來發展,顛覆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實踐了「行行出狀元」的觀念。 他們重視弱勢學生的教育,而台灣以及大部分亞洲國家為了升學到好學校,而將大部份的資源給資優班;芬蘭教師重視每位學生,弱勢學生得到特別教導,而得到良好發展。 台灣的教育並非不好,而是我們的教育不扎實,時常就是在趕進度,沒有時間可以慢慢的學習,把基礎打好;反之,芬蘭不在乎其進度,而是給予你足夠的時間去學習,慢慢一步一腳印的把根基打穩。 台灣的教育充滿著無數的比較,講求進度,講求菁英、競爭力,而芬蘭講究對終生學習的態度,「重視過程勝於結果」。台灣的學生天天背著厚重的書包,天天讀著艱難的參考書,一張張漫天飛舞的考卷,背後帶給我們無數的壓力。 人生真的不是一場只有贏在起跑點,才是贏家的比賽,而是和自己比賽。所有的考試只是為了評估哪裡需要改善,哪裡需要加強,而不是一個只是用來數落他人的工具。信任與尊重,賦予重大責任,應讓學生有獨立思想的空間與能力,展現他們傑出的一面。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