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2/01 16:30:26瀏覽126|回應0|推薦0 | |
小小孩,大壓力 讀後心得感想 B0106047 中文三 大意: 變遷迅速及繁忙的今日社會裡,喧嚷難免、變動難免、倉促也是難免。人們最常掛在嘴上的話是:「我的壓力很大。」到底甚麼是壓力呢?新生小嬰兒有沒有壓力呢?三歲小孩有沒有壓力呢?還是只有大人才有壓力? 其實,只要處在一個特定需求的情境下,就會感受到壓力。壓力是日常生活很自然的一部份,分佈在生活的各處。舉例來說,許多的運動對身體而言,是種要求,會引發壓力;做完運動後,我們會感到放鬆。但是像飢餓、生病、被虐待等,就會讓身體處在非常不舒服的壓力狀態。 壓力的來源除了身體層面外,也包括情緒及心理的層面。不愉快的情緒、生活上的變動,乃至於整個社會群體的大災難,以及來自父母師長或自我的要求及期許都可能對孩子構成壓力。 如果以此觀點來審視現在的兒童,他們究竟處在怎樣的壓力呢?父母又要怎樣協助呢? 這本書的作者從9~12歲兒童的調查,鉅細靡遺的剖析孩子在各種處境下所面臨的壓力及建設性的處置。書中透露的訊息對家長來說,其實是很好的提醒。此書另一個值得稱道的是,性別的刻板印象對孩子所帶來的壓力。這樣既無法依孩子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又不符未來生活所需的特質,是新一代父母應該警惕的。 在書中有個有趣的實驗,是請家長與小朋友做問卷。我們發現大人的臆測,其實跟小朋友的壓力源有一定的落差。因此在第二章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兒童壓力調查結果做分析,並得知孩子的身心與壓力,及其壓力源及反應。此書將孩子的壓力分為下述:學校的壓力、家庭的壓力、死亡的壓力、世界的壓力--地球會毀滅嘛?就寢時間的壓力及同學的壓力。 根據史丹福大學對一千多名兒童的研究指出,觀看電視節目裡的真實暴力事件對孩子的親身經歷恐怖事件的影響是一樣大的。我們常常可以聽到孩子說,其實你不懂我的心。爸媽不懂我的心,會不會過幾年後,換我的小朋友在日記本裡寫著我的爸媽不了解我? 心得: 小孩並不是想我們想像的那樣沒有壓力,每天一睜開眼睛,壓力也隨之而來,不管是來自父母親的望子成龍或望女成鳳,學校的升學壓力、同儕壓力,遇見親朋好友的受傷、生病、或是喪禮。以及杞人憂天—天會垮下來嗎?孩子的想像力豐富,總是會想些有的沒的。大人或許會這麼想,但是這也要小心,這或許就是孩子壓力的開端呢!孩子不像我們已經經歷過些許事情,他們並沒有經驗,他們也不會把所有的事情都跟我們說,除了擔心我們會煩惱,他們也會擔心:父母會不會生氣,覺得我們在浪費時間?因此,多多關心孩子們的身理及心理狀況,幫他們做開導並處理妥當,雖然我們不一定能解決我們的生活難題,但我們可以幫助孩子面對壓力。 發展心理學與英語教學 外文四B B0007105 <如何與青少年子女談心>心得 這本說裡探討了很多青少年面臨的問題,而身為父母應該怎麼樣跟孩子溝通,分成三個章節,共有20篇,第一章是難以承受的大事,對於父母離婚、摯愛的親友過世、約會強暴,其實青少年比年幼的孩子更不能接受離婚,因為這不只會讓青少年對身心都會有很大的影響,雖然他們不一定表現得很明顯,但做為父母的一定要聆聽他們的意見,不任意批評,讓他們能放心地與父母傾訴和交談。青少年在摯愛的人死後,承受的打擊會格外的嚴重,所以父母應該跟青少年分享你的感受,讓他能慢慢地走出憂傷,但如果孩子過了六個月還是深陷悲痛,就需要替孩子尋求專業的協助。對於約會強暴,父母親對於兒子和女兒都需要談論,在跟兒子談論時,一定要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心態、底線和責任,而且一定要尊重女生的想法,在跟女兒談論時,要她們在和男生說話時,要避免表達出模稜兩可的訊息以及相信你的直覺,所以男生和女生都該學會如何保護自己。 第二章是可防範於未來的事,青少年的個性比較衝動,所以父母要先跟孩子說明白,以免發生無法挽回的悲劇,首先是喝酒與酒後開車,父母可以以一則新聞報導來表達你的意見,不必說教,也不必嚴厲譴責,只要簡單的舉一個實例,讓他們明白酒後駕車的後果。現在的科技發達,所以網路上的陷阱很多,但上網不是壞事,它能讓我們學習正面的知識性和娛樂性,但它也有黑暗的一面,所以父母可以利用防護措施來過濾孩子的網站,也可以利用網路的機會來教育孩子。現在毒品取得非常容易,所以要防止孩子嗑藥,家庭溝通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父母和孩子討論愛滋病毒和愛滋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去除迷思,了解事實,及增進對受感染者的關懷。有關青少年性、避孕、與懷孕是很私人的問題,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看法,但讓青少年了解父母的立場,利用機會教育來加強訊息,使孩子願意跟父母談論這個問題。 第三章自我探討的叮嚀,競爭是整個社會的基礎的一部分,是人生的常數,跟青少年討論競爭的話題時,先用『其他人』來舉例,在談論好與不好的運動精神,而且要讓青少年明白,人生的贏家不只是勇奪第一的人,在競爭的過程中,勇於面對挑戰、承擔風險、負起責任的人,這才是競爭的獎賞。每個人都有憂鬱的時候,可能覺得心情低落或悲傷,這是每天面對生活壓力的正常反應,幫助孩子處理處理憂鬱的情緒,是防止孩子自殺的第一步,父母要表示出關心以及傾聽孩子的想法,然後要避免造成他們的刺激,最後慢慢化解掉心中的憂鬱。現在有很多青少年加入幫派,是尋求歸屬感以及受到保護,如果父母能滿足孩子的這些需要,他(她)轉向幫派追求滿足的需要會越來越少。不論青少年子女是同性戀還是雙性戀者,要讓他們知道同性戀不是壞事,那只是性傾向,如果孩子是同性戀的話,父母的態度是很重要的,而且讓孩子明白『家是永遠的避風港』,能讓孩子有所依靠。 讀完這本書之後,父母在青少年的成長的過程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孩子出現一些異常的舉動時,父母若能及時去關心孩子,就能避免掉很多事情的發生,而且這本書一直強調了一個概念,那就是『傾聽』,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時,可能是違背常理的,父母不要急於去糾正或是批評,反而是聽完他們的想法,在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對孩子才是最好的,而且父母的言行表現,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看完這本書之後,對青少年的問題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也發現父母在孩子的心裡佔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如果父母能多關心孩子,孩子也多跟父母聊一聊,也許在社會上,青少年的問題就能改善很多了吧! 發展心理學與英語教學法 『愛因斯坦的孩子』 B0007067 摘要: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只有遭人嘲笑、漠視且一生注定沒未來的份嗎?他們大半輩子過著邊緣人的生活,既不甩人,也不尋求解救,偶爾凸槌的情緒讓人抓狂,甚至心碎.然而愛因斯坦一句「想像力遨遊世界」,開啟了他們幽閉的心房,並實現飛向太空的夢想. 一個永不放棄的熱血老師可不這麼想,他始終認為他們儘管狀況連連,但仍然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樣做任何事情,甚至參加所有活動,例如專為資優生設計的太空營.於是在他的努力奔走下,終於破除一般人根深蒂固的有色眼光,促成特教學生進軍太空營的機會.而在經過九個月的嚴格訓練,這群孩子最後以跌破眾人眼鏡之姿贏得滿場榮耀;他們不僅贏得了競賽、戰勝了自卑,同時也讓人見識到人類精神力量的偉大. 心得:特教生也跟我們一樣有被尊重的權利,他們也是人不是什麼不明物體,他們不應該被歧視或被人看不起,我就不信人都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有不擅長的事,而他們也向我們一樣有自己的專長,在書中有些孩子是游泳好手、保齡球高手或是其他的,或許他們真的有些地方不如一般人,那是因為它們一生下來就有些許的不同,但這些也不是他們能控制,但就算這樣他們也不能受到別人的侮辱,我想嘲笑他們的人才是不如他們的吧! 有障礙的孩子並不是自己可以選擇的,他們的人生路途必比別人坎坷,對父母來說,在陪伴成長的過程必須遭受很大的挫折、傷心、無奈、考驗,但畢竟是自己的小孩,身體有障礙並非一種錯誤,所以不要怪罪小孩,也不要怪罪自己,應該要學著尊重小孩,他們只是有著與眾不同的挑戰;更應該尊重自己. 愛因斯坦也是一樣,他不是一生出來就很聰明,他也是日積月累的,我相信他們也會和愛因斯坦一樣,他們只是潛能沒被激發出來,就像這本書打破所有人的眼鏡,原以為他們不會成功,沒想到他們贏了比賽,不再自卑,別人也不會對他們有異樣眼光,反而會對他們刮目相看. 書中的老師只是想證明他們也和一般人一樣,在決定這件事也有人疑惑、反對,一路上要面對各種問題,像錢、上面的人的不同意,但也有好心人的贊助,幫忙,好不容易克服各種難關,但最重要的是孩子們闖禍之類的問題,但還好他們不僅贏了競賽,也建立起自信心.最主要的是老師,他相信他們,不放棄他們,所以是他讓孩子們有了不一樣的人生,讓他們也和其他人一樣朝夢想邁進.他讓這「太空營」不只是為了資優生設計,我們都有能力去嘗試,只要努力就有收穫.在書中原本捉弄他們的人,也不再玩弄,反而對他們另眼相看,幫助他們和他們做朋友. 我相信每個人看完這本書都會有所改觀的,而且佩服。 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 B9911106 外文4B 內容摘要 這是一篇旅遊書,一本作者與孩子一同到英國,一同冒險和累積回憶的旅程。作者的人生就是陪孩子活在當下,從容不迫,來了一趟英國之旅,”邊玩邊學習”是人生最美妙的過程,從旅行、遊戲去觸動內心最深處的感性和好奇心,這都是帶領著自己一步一步踏實的去學習。 望著孩子背著背包的小小身影,我知道,我總有一天要面對孩子離開身邊的人生。但我一點也不沮喪,因為,我已經將孩子的每一份笑容、眼淚、體貼和愛意留存起來了,到那一天,我只要再從心裡拿出來解凍就好--絲絲甜蜜的回憶,就是父母度過老年時,所需的全部養分。 很多父母是這樣想的:孩子還小,等我們什麼什麼的時候,再怎樣怎樣。三歲小嗎?八歲如何?八歲還是太小了,十二歲如何?而機會,常常都是在等待中失去的。 從孩子的五歲到十五歲,唯有這黃金的十年,您可以前一秒鐘跟他像好朋友般說話;後一秒鐘,他卻可以帶著天使般的臉龐依偎在您的懷裡睡著。如此美妙的特別感覺,您只有十年可以享受,一旦錯過,機會將永遠不回頭。 我知道,旅行只是一個概念,只是父母活在當下的一種實現。我知道,不是每個爸媽的保存期限都是十年--放心,只會更少,不會更多。然而,父母能陪孩子多少年、到幾歲,都只是一個提醒:我們不是上一代只求溫飽的父母,我們還要好好享受,養育下一代時,千金也買不到的美好時光。 讀後心得 這是一篇我看了標題原以為是寫給孩子的書籍,但事實上卻主要是告訴父母跟孩子相處的時間,只有10年的書籍。故事的開始是由一位媽媽帶著兩個孩子到英國自助旅行揭開序幕的,父親因為工作關係無法一同到場,所以就由母子三人一同去挑戰這英國之旅。書裡提到跟孩子相處的黃金十年是孩子五歲至十五歲時,唯有在這十年裡,你可以前一秒鐘跟她好像朋友般的講話,後一秒鐘卻可以帶著天使般的臉龐依畏在你的懷裡睡著。如此美妙的特別感覺,父母只有十年可以享受,一旦錯過,機會永不回頭。確切來說,這本書籍也是給我們這一輩年輕人所讀,我們都有機會成為父母,老一輩的長輩們走過的路,現在換我們開始走,總有一天也會換我們去體會這人生中的一點路程。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有時候會看到一些橋段,雖然不是身處在作者當時的地點和那種情節,也還沒到有帶孩子出去玩的相同經驗,不過他描述出來的那種情緒,那種表露,也感染到了我,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那種望著孩子背著小小背包然後心裡想著總有一天孩子會長大成人,會自己成家立業,擁有了自己的家庭,而不再是天天陪著自己的小毛球了的那種心情。想到自己的父母在我年幼時雖然工作繁忙,不過一到了下班時間亦或者週休二日等節慶,一定二話不說立馬陪著我,帶我出去,暑假寒假時甚至都會帶我出國玩,在這樣的家庭長大,何不快樂之有,這就是『隨孩子,樂在當下』吧。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