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2/08 21:04:25瀏覽101|回應0|推薦0 | |
發展心理學與英語教學 外文三B B0004023 此次閱讀的書是「媽媽是最初的老師」,這本書以項手扎式的手法寫成。利用生活中所用的的事情,進而培養孩子更寬廣的學習能力和適應力。從第一篇到最後一篇都像是一個母親的日記,雖然文字輕描淡寫的寫過,但道理很深。 作者認為兩點很重要,第一,改變分數是唯一標準的觀念。應該將目光放在孩子自身所需加強的地方,而非與他人的比較,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步調,使自己變得更快樂,生活更有實質感;第二,必須放手給孩子一個發展的空間。假如孩子喜歡閱讀音樂家的生平,並不代表孩子會喜歡演奏。不應將父母的期望加在孩子身上,若孩子不喜愛演奏,那只能將這作為一種對音樂的欣賞。作者主軸的重心是「一個被信任的孩子會自重自愛,一個自重自愛的孩子才會主動去學習,在社會上才會成功。」 看過這本書後,感受很深,儘管我不是以一個母親的立場。書中所寫的都是一些生活中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情,即便事情小到像洗碗,也是有其智慧。書中其中一篇令我印象深刻,也讓我感到驚訝。驚覺現在的教育制度竟讓學生覺得除了讀書外其他事都是可以延緩的,或許在某些方面,我們的價值觀被扭曲,事事以分數來斷定一個人的價值。作者所希望的是能將價值建立在「我們的孩子從之中學到甚麼,收穫到甚麼」。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往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中我們所遭受的挫折和解決後的喜悅。如果現在的家長能有像作者這樣獨特看事情的角度,或許現在的教育不會是如此的死板板。 媽媽是最初的老師 B0107077 「孩子小的時候,幫他們札根;孩子長大了,給他們翅膀」 這句話貫穿了這本書 此書專業的教育方式或許不多,但著重的是一個個母親對自己或對孩子的原則。 看過這本書的人或許印象最深刻的都是母親在人人都選擇參加的晚自習選擇了說服老師不讓女兒參加,而只是為了讓女兒能天天在餐桌上與家人們共進晚餐,聽起來或許很微不足道,但母親的理由往往都能讓老師心服口服。 在書中或許很多體驗是許多父母親一輩子無法實現的,例如陪同孩子出國等等這些比較需要一定金錢能力的,但還有更多值得大家閱讀後深思。 書中分享的多是母親在陪伴兩個女兒成長的過程發生的許多小故事,但其中的名言佳句值得與大家分享 ● 我常常跟學生說,成績單只是一扇美麗的窗戶、豪華的門,我們要蓋的是一座堅固的地基,只有真金才不怕紅爐火。 ● 父母應該為孩子準備一個固定的地方做功課或讀書,而且要求他持續一定的時間,這段時間盡量不要打擾他,以培養他良好的學習習慣。 ● 只有非常幸福的人/才能在愛裡相遇/作為親子/或為手足 ● 因為我是母親/所以/我願意比孩子更積極地/面對成長的困難 ● 讓孩子做家事,除了要幫助她不脫離家庭互助的軌道之外,還要幫助她面對一個永遠存在的事實---人人需要一種平衡的生活。不能因為用功讀書,其他事情就由別人代勞。不親近生活瑣事的人,會失去對生活的情感,也會減損體會快樂的能力。 ● 無論什麼理由/設想妳們的快樂/就是我生活中最開心的計畫 ● 許多時候我會自問:生活的夢想和快樂到底是什麼?當了母親之後,這些問題的答案自然而然地和孩子們牽絆在一起了。做一道菜時,想到的是她們驚喜的表情,布置家裡的任何一個角落,想到的是她們閃亮的眼睛。一盆花能不能換來一瞥驚豔的目光?一道新點心她們會說「好」,還是「非常好」?受了挫折的孩子有什麼可以鼓舞她?哭泣的小孩我拿什麼來撫慰受傷的心靈?母親的擔子既煩瑣又甜蜜,有時沉重,但沒有人想拋開。我也一樣,在日復一日的努力中探索著專屬於「父母親」的樂趣。 ● 妳們是我的快樂日曆/每撕下一頁/既不捨隨之而逝的喜怒哀樂/又期待即將到來的驚喜成長 ● 對我來說,光看一份成績單上的分數,還不如好好看一份她們寫的功課或考卷,這樣的關心幫助我了解孩子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也因為有了了解,我們才知道如何幫助她們,而不讓成績單上的數字來決定一切。 ● 日本人總愛說:「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我覺得這句話真有意思。「看」代表著父母先得做榜樣,所以才看得到。孩子不是「聽」著教誨長大的,「期望」沒有辦法用耳提面命來達成,只有自己努力做才會有背影。 ● 每晚不管有多睏,送書旂上床後,我一定陪樂旂在大桌上一起讀書,直到她合上書本決定去睡時,我才會放下自己的工作。儘管在課業上我幫不上她的忙,但是母女這樣挑燈夜讀也自有一種知心與樂趣,至少燈下的孩子不是孤軍奮戰。我們通常面對交錯而坐,各自攤著書和電腦,埋首在自己的思緒裡,想說話時只一抬眼也就有個安心的伴,感覺很踏實。 心得:這本書看起來不像一般教育類的書,不是你用"看"的就能理解,或許也因為我們還未結婚生子無法馬上體會這樣子的做法能帶給孩子什麼樣的世界觀,但我能很驕傲地說我的父母親做到了不少書中所提到的一些生活小片段。例如對於回家吃飯這件事即使我現在上了大學、多了打工與社團等等非常瑣碎的事情,父母親仍在每個周末詢問住宿舍的我是否要回家度過周末吃午晚餐,讓我總是會在玩樂以及打工之餘特地排出時間留給家人,因為我的父母親也在他們的空閒之餘總是特地留時間給我們。而我的父母親對於我並不出色的成績也並不是不在乎,而是他們會看到我成績單上特別突出的那部分,進而鼓勵我往擅長的方向前進。 但追根究底看了這麼多跟教育有關的書,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本身要對自己有一定目標與期望,喜歡做什麼、擅長做什麼,要做就把它做好,一次做不好,第二次第三次就要想辦法把它做好,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 發展心理學與英語教學讀後心得報告 B0007109 2014/11/15 養男育女調不同 二十年前,大部分的專家認為男生女生的不同來自父母、老師和朋友對待他們的方式不同。這二十年來,排山倒海的研究資料讓我們看到這個差異的顯著性和重要性。性別差異的確是存在的,它是大腦生物基礎上的不同,這對孩子的教養與教育非常重要。作者 Leonard Sax 是一位醫生也是一位心理學家,他試著從大腦的神經結構上的不同去看男女的差異,並依此去解釋許多老師或是父母在教育或教養孩子時所碰到的問題。過去專家認為兩性的不同,除了先天生理上 的差異之外,也源於父母、老師、朋友以及社會對待方式的不同。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大腦生物基礎源自於基因的不同,也使得性別差異確實存在,也會影響到對男孩及女孩的教養及教育方式。在這本書中,心理學家薩克斯醫生帶領著父母走過許多性別差異的迷思,他解釋孩子如何思考、如何感覺、如何學習、如何反應。他從紀律、學習、冒險性、攻擊性、性和毒品等諸多主題切入,讓我們看到男生和女生在遊戲上不同、在學習上不同,他們衝突的型態不同、辨識方位的策略不同、看外界的方式不同、連聽力敏感度都不同。薩克斯醫生是單性教育的主要領導者,他所提出許多男女分班上課好處的例子,非常有說服力。不同於許多教育家和教養專家都認為性別差異應該被忽略或被抹滅,他主張父母應超越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父母、老師應該要認識並且利用這個生物上的差異,來使女生成為女生,男生成為男生。 心得:這本書讓我很驚訝的是書上所提及的男性腦與女性腦的差異性竟然從小嬰兒的時候就可以看得見分野,書裡面藉由很多方面的研究和觀察,顯現出了男生和女生先天上的性別差異,書上所說的,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傷,雄性靈長類會去做危險的事情應該是天生的而不是文化的影響。這也難怪保險業會將男生的危險指數拉到比女生高,保費也相對的提高不少,因為男人的確容易將自己身陷於危險中而不自知,然而這樣就代表女性比較進化比較容易遠離危險嗎?習得的無助卻又點出女性的這種本能反而是讓她停滯不前的絆腳石。這本書所提到的性別角色天生的不同讓我們突破了刻板印象的問題,不僅僅是對於新手爸媽很有幫助,也能夠讓我們了解兩性教養的問題,是一本很值得探討的書。 教養妙食譜:親子遊戲300道 B0105240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作者很厲害,作者將遊戲治療的觀念導入生活,觀察孩子的個性反應與生活喜好,然後做出應對各種孩子以及各種情況的方法,像是責任問題、情緒問題、學業問題甚至連手足衝突的問題都有詳細介紹,當然,本書也有一個重點,每個家庭的問題雖然,不盡相同,但是考慮到家庭組成,環境因素,和各國文化的差異,這些都需要父母親自己加以調適,就像食譜一樣,需求不同,就可以加些自己喜歡的東西,然而在讀完這一本書後,我才發現,台灣家庭教養的方式,跟其他國家真的很不一樣,在西方國家中,家庭教育的方式在於思考,他們教育孩子,是讓孩子思考,思考是非對錯,但是在台灣,就讓我想到有句俗話,不打不成器,這句話不知道害慘多少小孩的童年,還有甚麼等長大就知道,不解釋為什麼,這些雖然有文化上的差異,可是我認為台灣在過去的家庭教育跟西方國家比起來真是完敗,幸好到了近幾年,這種情況在法律的規範與國際化的衝擊有改善,不過還是難免在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下獲得顯著效果,不過我想只要台灣知識水準能夠以現在的速度穩步提升,我相信一定能夠將傳統台灣家庭教養的文化打破,讓孩子以最好的方式成長。 發展心理學與英語教學 讀後心得報告 B0007056 2014/11/16 QBQ!教養問題背後的問題 QBQ的意思是the 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這本書主要在探討有關教養的問題他的背後的問題。優質教養的第一步就是先學會問問題!例如:1.是誰把這裡弄的像個垃圾場?2.為什麼我叫你做的事,你就要抱怨?3.什麼時候你才會照我的話去做?接著雙方關係就是:挫折、吵鬧、崩潰、冷漠、對立…。而一個有擔當的父母,則是這樣問的:1.我該做些什麼,成為孩子的好榜樣?2.我該怎麼成為「不找藉口、不抱怨」的父母?3.我可以做什麼,來贏得孩子的尊重? 學會提出以「個人擔當」為原則的精準問題,就邁出優質教養的第一步!以「個人擔當」為核心原則,首先要學會提出可以確實實踐「個人擔當」原則的問題,問對了「問題背後的問題」,解決方案就會自然浮現。這種積極的思考與訓練,不但可以應用在組織團隊裡,同時,也是提昇個人自省自律的有效方法。以正向積極的觀念、精準明確的原則,從自我改變出發,先成為「有擔當」的爸媽,進而教養出有擔當的孩子。 書分為38篇,每一篇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直接傳達了正確的教養觀念,中間會穿插1到2個故事,同時帶入QBQ的方法。QBQ總是致力於行動,是一種實用的親子教養工具,學會問對問題,不要問為什麼、什麼時候或誰,改問什麼或怎樣開始,之後慢慢地會發現答案就在問題當中。 教養兩個字所說的就是「教育」和「養育」,這充滿了行動的涵意。我們其實不需要很多的教養技巧和理論,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把道理、紀律以行動表現出來。親子之間的問題往往在於大人能不能夠先改變自己,大人改變自己的想法和立場,相對的小孩也能在其中學到東西。看完這本書之後,我覺得教養孩子不要一心只想著去改變孩子,改變自己才是對的。運用QBQ的方式教養孩子,不但能讓自己和孩子變得更有個人擔當之外,我們也會成為傑出的爸媽,親子問題也相對的會有所減少,孩子未來也會感謝我們使用這個方法來教他們。讀完此書之後會覺得原來問問題也是很重要的,不能問我們原先的IQ問題而是該問QBQ問題。教養孩子是一大門學問,如何教導孩子成為更好的人是身為父母親的責任,如果我們從小就使用QBQ的方式來教孩子,我們自己本身會變的有擔當,而孩子也會因我們而有所改變。親子問題是現今社會中常見的問題,如果大家都看完這本書,我想親子之間的問題會改善許多,社會中的許多案件也會減少許多。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