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18 11:26:10瀏覽3572|回應16|推薦23 | |
從這次的「九月政爭」開始,馬總統就一直處於挨打的地位。到了現在,總統夫人勸他要多與社會溝通,他才開始打電話聯絡媒體,聯絡立委、大老。這不是在發動攻擊前,就該做的嗎?關於這點,藍營群眾普遍覺得非常挫折。但有什麼好挫折呢?當初馬總統不願意出來選立委,只想要窩在政大當教授,可能就是有自知之明,不善於溝通,不善於整合,不善於說服。結果藍營群眾用半強迫的方式,把他逼了出來。結果他現在的溝通技巧缺點,又再次暴露無遺。誰誰為之?孰令至之?藍營群眾心中的理想明王聖君形象的投射,是不是本身該要檢討呢? 但這樣講,也太晚了。馬總統八年任期只剩下一半不到了。但是我們在臺下看戲的,還是可以發些馬後砲,以為將來為政者之警惕。依不材如在下,事後諸葛來看,馬總統最大的盲點有兩個。
臺灣立法院一年通過160個法案。 日本國會一年通過400個法案。 韓國國會一年通過1600個法案。 在這樣的立法效率下,工商界無法可依,民眾莫知所從,只能眼看機會從眼前流逝。但這一切,能夠單純責怪民進黨嗎?馬總統放棄爭取民意、輿論、意見領袖的機會,難道不是主觀的原因嗎?
以前,老蔣總統在國共戰爭時,失了民心,很大一部份就是失了輿論的支持。而列寧、毛澤東、周恩來都是操縱輿論、群眾運動的高手。而且列、毛、周的奪權手段,就是透過筆桿子來掩護槍桿子。周恩來甚至在私下,很輕視的說:「這些人都是很軟弱的,要他們怎樣,他們就怎樣。」現在看來,國民黨還是沒有學到教訓。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