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15 14:32:14瀏覽755|回應1|推薦9 | |
我的信仰以懷疑論為中心,用機率說來修正,但這還是有些問題。機率大小的決定有時難免流於主觀。要讓機率的決定更加客觀,所以我再加入一個決策機制,那就是黑格爾的唯物辨證法。簡單來說,就是從正反兩面來思考,並要求可信的數據。 思考是一種自我辨證的過程。舉例來說,如果我們只看到事情的好處是單薄的思考方式,只看到事情的壞處亦然。只有宏觀的思考,才會具有意義。 孔仲尼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考是需要數據來支持的,數據則由學習得來,就如同一場辯論會,正反兩方都要廣泛地蒐集資料,資料的完備與否往往是勝負的關鍵,同時也決定了辯論的精采程度。當我們思考重要問題時,如果只憑簡陋的資料,或者資料蒐集過於偏頗,想要作出正確的選擇是不可能的。道心維微,真理就像是一個數學上的點,其實並不存在於空間之中,我們只能從正反兩方不斷逼近。如果其中一方過於弱勢,正反失去均衡,我們將離真理越來越遠。 在眾多辯論方法中,有一種稱為「兩面刀法」,顧名思義,這種方法可以讓對手無處可躲,往左閃是一刀,往右閃也是一刀。相傳有位律師收了一個學生,律師與學生訂下契約,學生必須將第一場勝訴案件的收入繳交給律師。律師將自己所學都傳授給學生,學生學成之後卻遲遲沒有替人訴訟。律師於是控告學生違約,並認定自己一定可以拿到學生的金錢。律師的說法如下﹕ 當學生勝訴時,依照之前的契約,他必須將收入繳交給律師。所以律師可以拿到錢。 當學生敗訴時,依照法院的判決,他必須給律師一筆錢。 這就是兩面刀法,無論官司勝負與否,律師都能夠得到利益。可是,學生已經獲得律師的真傳,他宣稱無論官司勝負與否,他都不必支付金錢。學生的說法如下﹕ 當學生勝訴時,依照法院的判決,他不必付錢給律師。 當學生敗訴時,依照之前的契約,依舊不須付錢。 看了上述的故事,或許有人認為兩面刀法太深奧,其實兩面刀法也可以很生活。某天,我到超市,看見水果攤上,翠綠的芭樂、鮮黃的香蕉、艷紅的蘋果,琳瑯滿目。心裡想買些水果回去,可是不確定家人喜歡吃芭樂,還是香蕉。於是我買了香蕉和芭樂。家人吃香蕉,我就吃芭樂;家人吃芭樂,我就吃香蕉。因為,香蕉、芭樂我都喜歡吃。這也是一種兩面刀法。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