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28 22:17:41瀏覽2862|回應10|推薦63 | |
(前排左四為台灣故宮博物院周功鑫院長) 四月間受訓完畢, 五月底,我開始在吉隆坡國家博物館當導覽了! 新手上路,戰戰兢兢,第一次來了一位華人老先生, 他是本地旅遊協會的會員, 當然比我這外國人懂得多, 我從他那裡聽到不少野史和祕聞. 第二次當導覽, 居然乏人問津, 華人佔吉隆坡人口的30%, 來逛博物館的並不多, 即使來了, 也寧可自己逛, 揮揮手說, 不需要導覽啦!
原以為華語導覽的對象是台灣和大陸來的遊客, 但資深導覽告訴我, 旅行團通常不逛博物館, 因為要買門票, 還不如帶去購物, 皆大歡喜! 我的一股熱忱漸漸化為一腔納悶.
萬萬沒料到, 峰迴路轉, 第三次當導覽, 對象竟然是遠來的貴賓 --台灣故宮博物院周功鑫院長, 館方派我這出身台灣的義工出馬, 真是戒慎恐懼, 如履薄冰, 所幸周院長人很隨和, 讓我如沐春風, 達成任務. 周院長是第一次訪問大馬,主要是應坤成獨立中學的邀請前來演講。前一天她先到馬六甲,參觀了峇峇娘惹博物館和鄭和博物館。第二天到國家博物館參觀拜會。 那天她穿了一襲黑色衣褲,頸間圍著黑底紅花絲巾,皮膚白皙,氣質高華。她在法國獲得藝術史與考古學博士,精通法語和英語. 與我們一一握手親切寒暄時,視對象不同,分別用法語,英語和華語,令我肅然起敬。 國家博物館副總監鄭秀梅介紹該館的歷史和建築特色後,大家提問交流。聽說台灣故宮的文物有66萬件,去年有75萬參觀人次,舉座皆驚,再問有多少義工,又是一陣驚呼,竟有500位之多! 故宮的義工制度有20年歷史,凡是有興趣的民眾都可上網應徵,由故宮的教育部門訓練80小時,分英語和國語兩種,以後還有專題訓練。對於我的歐洲和馬來本地義工夥伴們而言,如此大的規模,真是大開眼界,紛紛表示將來一定要去台灣故宮參觀。 相形之下,國家博物館的義工團體歷史很短. 2006年由法國人瑪麗和幾位歐洲太太們發起成立,她們以全職工作的熱忱,全力投入,犧牲奉獻,令人欽佩。義工團體的經費全靠受訓者繳的學費,主要用來印講義,講員也是義務性質,沒有車馬費。義工團體設有網站,溝通會務。三年多來,篳路藍縷, 居然訓練出100多位導覽義工,這樣的成就, 值得驕傲! 我們這個義工團體最大的特色是多元化, 有來自世界各地,十幾種外語的人才,簡直是一個小小的聯合國,可喜的是, 大馬本地人加入的越來越多了, 希望能帶動此間更多人上博物館學習歷史與文化。 當天周院長參觀博物館時,館方請義工團體創始人瑪麗以法語解說A 館史前時期,會長英國女士克麗絲汀以英語解說C館殖民時期,D館由國家博物館副總監鄭秀梅以英語解說當代馬來西亞,我以華語解說B館馬來王朝。 我簡介了早期佛教與印度教對馬來半島的影響,馬六甲王朝的興起,回教的傳入,峇峇娘惹族群,皮影戲等。周院長對瓷器特別有興趣,在海底沉船打撈出來的瓷器專櫃和峇峇娘惹專櫃前,駐足仔細觀看,指出某件峇峇娘惹瓷器是乾隆年間,景德鎮所製,讓我印象深刻。 回家後,我上故宮網站瀏覽,原來每天上午9:30和下午2:30有導覽服務,以參觀者之眾,難怪需要500位義工。 訓練也很嚴格, 80小時的訓練期間,有期中考和期末考,還有口試與筆試,通過後,先跟著資深義工實習,當故宮的義工真不容易!
故宮的女性導覽身穿旗袍,儀態嫻雅,解說詳盡,態度專業,我每次見到, 不免心嚮往之。可惜不住在台灣,否則真想去試試呢! ============================= 以下是吉隆坡星洲日報6月21日的報導 周功鑫:展現多元文化‧國家博物館有活力 2010-06-21 18:44 (吉隆坡)台北故宮博物館院長周功鑫博士說,大馬的國家博物館具有活力,而且展現出它對多元文化的接受度。 她說,這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成果,大馬屬於多元文化國度,博物館成功展現出其融和的一面,一起創造多元資產。 蒞臨大馬訪問的周功鑫週一(6月21日)參觀國家博物館後說,這是第一次來馬,在博物館中看到馬來西亞的歷史,從葡萄牙人、荷蘭人,英國人扮演重要角色,後期則受英國、阿拉伯和華人影響,呈現多元文化。 她指出大馬的多元文化已孕育出精彩的人文和藝術成果,在大馬期間,感覺到馬來人熱情,華人則在社會中有很大貢獻,他們在企業界領導,直接在經濟和文化上發揮影響力。 周功鑫說,大馬的國家博物館可增加更多的收藏品,因為任何一間博物館,收藏品是價值核心。 她指出,博物館涉及的領域很廣,包括自然史、文明史和社會史,需要更多研究人員,只有增加足夠研究者才能豐富博物館。 “博物館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文化座標,可通過博物館看到一個國家的縮影。一旦豐富博物館,將可讓公眾來這裡學習,對歷史和文物有更深的認識。”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