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08 21:59:55瀏覽1987|回應0|推薦2 | |
再談錯字何其多 幾年前,人民日報把大陸總理「溫家寶」,寫成「溫家室」,據說編輯到印務主管都遭降職處分;旋即,中央電視台網路版又把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誤植為「刁近平」,消息一出,引起議論。 以正體字而言,「寶」與「室」、「習」與「刁」,差距頗大,理應不會誤植才是;但簡體字的「宝」與「室」、「习」與「刁」,字形相近,寫錯機率不小,猶如「烏」與「鳥」、「享」與「亨」、「減」與「滅」、「傳」與「傅」、「荼」與「茶」、「余」與「佘」、「訢」與「訴」、「待」與「侍」、「辦」與「辨」及「顧」與「願」(註一)……等,經常搞混一樣;特別在鉛字排版時代,類似錯別字情形,所在多有。 人類書寫工具,幾經變革,不同工具有不同的錯字型態,即以目前普遍使用的電腦為例,「烏」與「鳥」、「減」與「滅」(註二)想必不會誤植,但若使用注音輸入法時,則有可能將「郵資」誤作「游資」、「陳前總統」誤作「陳錢總統」。使用倉頡輸入法,則有可能將「貢獻」誤作「頁獻」、「趨勢」誤作「趨劫」;甚至於「茲因」誤作「苡因」,也有案例(註三)。再者,遇有拷貝情形時,常忽略部分文字的修正,以致留存的錯別字,難以用常理判斷。 去年,行政院修正《文書處理手冊》,在第16點第2項增列第3款:「敘述事實或引述人名、地名、物名、日期、數字、法規條文及有關解釋等,應詳加核對,避免錯漏。」該規定旨在要求承辦人員擬稿時,對所列項目應詳加核對,以免錯誤或遺漏。所以,不論什麼型態的錯別字,只要小心謹慎,切莫得過且過,稍有疑惑,立即上網或查字典求證,當可避免錯漏。 普通文件,偶有錯別字,尚可諒解。正式公文書,如有錯別字,不僅影響機關形象,若是造成誤解,可謂茲事體大。所以,公文書必須採用「逐字默讀」的方式,詳加核閱;甚至於重要公文,更應初校、複校、三校的手續,以求精確。 錯別字確實造成諸多困擾,因大陸媒體兩度將重要人名誤植,有感而發,再談「錯字何其多」! 註一:91年司法特考四等閱讀測驗,題出郁永河《稗海記遊》<北投硫穴>乙文,其中一段「……願君濟勝有具,與導人行,輒前……」,當中的「願」字乃是「顧」字的誤植。按「顧君」指的是「顧敷公先生」。原意應為「……顧敷公先生具有風光攬勝的體力,所以跟隨嚮導的腳步,往往走在前面……」。可見連考試院出題,也會有錯別字。顧敷公,浙江黃巖人,順治16年(西元1659年),隨父南金先生任江南糧儲道,後鄭成功所用來台,至1697年郁永河採硫時,已在台居住37年,稱得上是早年的「台灣通」。 註二:早年公務員按眷口給與實物配給,若有增加,稱為「增口」;若有減少,稱為「減口」。適有某人眷口減少,人事單位因一時不查,誤植為「滅口」,造成趣談一則。 註三:教育部99年11月17日臺語字第0990198837號書函,請所屬機關學校,遇有機關地址用字,要用正體字的「臺」而不用異體字的「台」。惟在說明三「苡因推動正體字為本部政策……」,當中的「苡」字乃是「茲」字的誤植,按「茲」字,倉頡輸入法為「廿女戈戈」,「苡」字為「廿女戈人」,只是錯按一個鍵而已。可見連職司教育的最高機關,也會有錯別字。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