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也該有一條「奧之細道」
2013/11/20 22:41:41瀏覽2292|回應0|推薦5

  有一次,司法特考閱讀測驗從郁永河的《裨海紀遊》乙書出題,有同學拿當中一句話「願君濟勝有具,與導人行,輒前……」問本人,我無法理解其意,懷疑其中有誤;於是找來原書對照,果然應該是「顧君濟勝有具,與導人行,輒前……」。顧君,即顧敷公先生,是作者的朋友,當年與他一起到北投來採集硫磺,顧先生身體強壯,便於攬勝,跟隨嚮導走在前面。
  為什麼三百多年前會有人到北投來採集硫磺,由於好奇心使然,隨即便把《裨海紀遊》乙書看完,發現該書記錄了漢人開墾北台灣之前的人文風情,讓大家了解我們所生活的這種土地,過去究竟如何?康熙23年(西元1684年)台灣雖然納入清朝版圖,但也僅有南部才有漢人開墾,台灣北部仍然一片荒野,僅有部分平埔族原住民居住,郁永河於1697年銜命來台採硫,便把他所見所聞,編寫《裨海紀遊》乙書傳世,成為台灣最早且最完整的一本遊記。
  民國96年,李前總統想去日本一遊「奧之細道」,以償平生宿願。10年前,本人有幸踏著日本俳句詩人-松尾芭蕉的足跡,遊賞當地風景;如今,又研讀《裨海紀遊》乙書,發現兩人有相同之處,於是在李前總統遊覽「奧之細道」的同時,為文一則投書《聯合報》,並於96531日刊登於該報「民意論壇」乙版。本人有感於該文有留存必要,原發表在「無名部落格」,特轉錄於此,以饗網友。
       台灣也該有一條「奧之細道」
報載,李前總統登輝先生即將有一趟「奧之細道」的旅行。數年前,筆者有幸從仙台到酒田,走的就是「奧之細道」,深深領略當年松尾芭蕉訪幽攬勝之情;特別在「最上川」一帶,乘坐小船順流而下,瀏覽河岸風光,聆聽船家清唱當地民謠,真有心曠神怡、俗念全消的感受。

  三百多年前,芭蕉這趟旅行,目的何在?眾說紛紜。有謂當時日本東北藩鎮有背離江戶之意,芭蕉乃藉旅行之便,行明察暗訪之實。同樣,1697年台灣也出現一位旅行家-郁永河,他銜命來台採集硫磺,不但將當時南北各地的風土人情、山川景色,加以描述;而且也跟芭蕉一樣,沿途作詩,最後編著「裨海紀遊」乙書傳世,成為台灣最早且最完整的一本遊記。
  郁永河採硫的地點,位在北投。因此,他搭船到達安平之後,必須由南部步行到北部,當時台灣北部一片荒野、杳無人煙,他描述「自竹塹迄南崁八九十里,不見一人一屋,求一樹就蔭不得……途中遇麋、鹿,逐隊行,甚夥……既至南崁,入深篝中,披荊度莽,冠履俱敗;直狐狢之窟,非人類所宜至也。」大家遙想三百多年前的桃竹苗一帶,所謂「麋鹿逐隊行」,不就是動物頻道所呈現的非洲原野嗎?而現在高樓林立的南崁,在郁永河眼裡是「直狐狢之窟,非人類所宜至也。」再者,郁永河到達淡水,乘船而入,「前望兩山夾峙處,曰甘答門(關渡),水道甚隘,入門,水忽廣,漶為大湖,渺無涯涘。」今天的關渡平原、士林、北投、社子等一帶,被郁永河形容為無邊無際的大湖,真是滄海桑田,令人唏噓!
  郁永河所作的詩句,也有可觀之處,當他親至硫磺產地,看到「望前半山麓,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搖曳青嶂間。」即賦五律一首:「造化鍾奇構,崇岡湧沸泉;怒雷翻地軸,毒霧撼崖巔;碧澗松長槁,丹山草欲燃;蓬瀛遙在望,煮石迓神仙。」其中用「丹山草欲燃」來形容陽明山龍鳳谷的硫磺產地,真是神來之筆。
  如今,日本的「奧之細道」已成為觀光勝地,足以讓李前總統「心嚮往之」。郁永河台灣之旅與松尾芭蕉東北之旅,有諸多雷同之處,不僅年代相仿,而且負有任務,沿途又瀏覽風光,兼吟誦詩作。由此觀之,台灣也可由南崁沿北海岸到八里,再到北投、陽明山,循著先人的足跡,規劃一條「奧之細道」,讓國內多一條有深度的「文化之旅」。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hsia1113&aid=955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