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聖王系列(十二):聖人、大盜
2010/09/30 22:24:42瀏覽441|回應0|推薦1

    易損掛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獨行而無友,則孤陋寡聞,三人而成眾,是非能成虎,聖人首出御世,惡天下有己無群,有我無人,爭奪污慢禍亂於世,乃效天地之德以為法制,立是、非、善、惡以化育萬民,興利除弊以為己任,是以為天下利者,莫大乎聖人。

   

    物無限制,則無以為法,人不主觀,不足以制法,聖人效天地而設神道教化萬民。神道者,聖人效天地之法也,法源於欲為天下善之心也,是有為法也,聖人有為,以利天下為己任,然物有生、極、滅,人性為己,以一人之力而為萬世德業,聖人不免心力疲累,是以聖人惡惡,如農夫之惡莠草,莠草刈之不盡,則無以庇佳禾成穀,然人性善變,如水形於天地,幻變無方,隨境遷衍,人性難去,難於蜀道,聖人惡音、色之靡惑耳、目也,惡甘旨適口致四體不勤而迷亂人性,是以視奇技淫巧為德之賊也,欲去之而後快,人強而抑之,非以自我覺之,勉而行之,終必有禍,不免於自傷傷人,聖人亦不禁為之有淚。 

    人因私利而結群,獨行則孤陋無助,是以一人行則得其友,三人行利不均則是非生,口舌多則情意寡,情意寡則見離分,故三人行則損一人。人因私利而結群,是以在群以人私為先,群公為後,先情後義,情為私,義為公,在人以群公為先,人私為後,義為先,情為後,不知先後,顛到次序者,不能知人性、得人心! 

    人之形體,外表雖有強壯、瘦弱,內在雖有上智、下愚,但仍以中庸者為多數,聖人以多數中庸者為本而施政,就不免於壓制強者、智者,而扶助弱者、愚者,然人性本私,變幻似水,孔融讓梨,割肉飼虎者,畢竟一、二人而已。強者所以為強,智者所以稱智,豈是聖人以法治所能壓制?聖人不能因利導勢,使強者習於環境,安於天命,則強者以武犯禁,智者以文亂法,聖人欲禁暴治亂,法令愈密愈嚴,道德規範日弱,物質管制日緊,防人性如圍堵洪水、猛獸,終有率獸食人,決堤潰洪的一日,老子曰 :「法令滋彰,盜賊滋生」,此之謂也。 

    人之災禍,不在無知,而在有知,無知則謙卑,謙卑則有禮,卑則低下,有禮低下則無人與之為敵,可以守福而無禍。知從識物而來,識物致用謂之效法,有法必有準則,有準則則生執念,執於一念而不知是、非、善、惡各自成理,互為生、剋、化、合循環利用者,必不能容人、容物。不容人、容物者,必涯岸自高,強勢有為,有為者,以天下為己任,興利除弊,聖人以己法興利除弊,所興者聖人之利,所除者聖人之弊,非興天、地之利,非除天、地之弊。天地無是、非、善、惡,聖人有是、非、善、惡,天地昨日不仁以為今日之仁,今日之仁或為他日不仁。聖人之仁如日月光照,永晝永夜,亙古常新。聖人強勢有為,則百姓強勢無為,聖人以一人而領導千萬,不出錯也難,以諸葛之賢,尚有淚斬馬謖之憾,況賢不如諸葛者乎?聖人有錯,居下者必為之飾非,聖人身居廟堂高位,距市井小民日遠,雖有耳目,難保不聰不明,百姓勢弱無為,以聖人之為而為,則百物待聖人而舉,百業待聖人而興。聖人不出,其奈天下蒼生何,孔子年屆五十,在魯為官,魯定公十四年代攝相事,三月而魯大治,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齊忌魯強,乃遺美女、寶器予魯君,孔子遂去魯,以孔子之聖,能治下民食、色之性,而不能治魯君好色之疾,終至去魯。聖人有知,民從其知,遂不知他物之知,是以無知,聖人有為,民作聖人之為,而遂無其他作為,是以無為。聖人離物日疏,離天、地日遠,百姓生活於天地之間,用物不輟,物疏則用物少,遠天地則生活不順,不順物少則民疲困,聖人能治下不能化上,則強者、智者不服,不服易有亂,亂而不能治,則中庸者亦亂,天下紛紛,皆為毛賊強梁,老子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此之謂也。 

    掌有掌紋,指有指紋,指、掌紋以助人握物也,人無指、掌紋,手掌光滑如玉,無有皺痕,美則美矣,用則無用,指掌光滑如玉,無有紋路以為摩擦助力,手與物相滑不住,非旦不能握物,攀緣爬附亦無能為力,無紋路之手,美則美矣,不可為用,有紋路之手,醜雖醜矣,卻能致用,聖人之道美矣,惜哉非王者之道也。 

    飛鳥時期,佛寺歷五千年而頹,室町時代,佛寺五、六百年則廢,同為工匠所築,何其年代差之久遠?皆因工法不同之故。飛鳥時期,工匠視木若己,觀木之輪,知木之生長,日向以為利用,東、西互補,南、北並存,用木如木在生時,適性調置,所以能久歷風雨、強震而難頹,室盯時代之工匠,以工法為尊,以木為木,只論尺寸,不論材質,木不分東西南北,裁而鋸之,以適尺寸者為上用,如今之工廠量產商品一般,只具銷售規格,不見人性內涵,於是年輪東密西疏之木並排受重,久之自然偏頗,其不能承千年之重也理所當然。 

    易曰:「有天地,然後萬物。有萬物,然後男女。有男女,然後夫婦。有夫婦,然後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自然之變遷衍化,自一而生,由小而起,所以有個人,然後有家庭,有家庭,然後有國家、夫婦、父子、君臣為自然之演變,三綱之常態,聖人推源自然之道而欲以為法,以為利、用、厚生,變之為君臣、父子、夫婦,由國家、家庭而至個人,是以分上、下,重禮、義,運動萬民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弊。然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為萬民、萬物之準則,求生則不免弱肉強食,物競天擇,聖人惡之。孟子曰:「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聖人之心善之,聖人之意誠之,然聖人不能與時變遷,能治下而不能醫上,則當道者以私欲假聖人之名而遂之,是聖人之過也.是以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天地萬物是是非非,善善惡惡,豈能以一道貫之,是以惡自善來,無善不足以彰惡,盜賊出於聖人之門,無聖人不足以成大盜,聖人之病,病在執一以為寶,生民之災,在於徒識魚目,不辨珠玉。

 

( 不分類不分類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smu&aid=4459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