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聖王系列(十三):神、人、同、異
2010/09/30 22:20:07瀏覽259|回應0|推薦1

        人性如無底的黑洞,慾望沒有滿足的時候,像巴山之蛇,連象也照吞不誤,人性又如水一般,形體變幻不可捉摸,無法形容,貪、狠、癲、痴,喜、怒、哀、樂等等,只是它形於外的部分,奸、狡、欺、詐則像未露出海面的冰山體積一般大得嚇人。 

        當道者為求教化萬民,了解人民的外表言行易於管理控制,人民的內心難以測定,為防微杜漸,以神道教化,以求由內心而至外表一體管理。 

        宗教因當道者目的的不同,所教化人民資質稟賦不同,而有不同的方式,對中國而言,國家由宗族、世家所構成,自古以來,帝王除了民生經濟的問題外,在政治上最重要的是如何得到世家、宗族等宗長的支持,以維持政令的推行。從古老時代的黃帝以鳥族族長的身分號召各族與蚩尤一族決戰,勝利而取得天下共主的地位,一直到啟伐有扈氏,湯伐桀,武王伐紂,都是會合認同理想之各族族長、諸侯共同參與,進而認同而為天下共主,即使到了魏晉時期,世家、宗族的力量依舊龐大,雖王導、謝玄等家堂前燕子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中,世族仍然根深蒂固,所以孫中山先生曾說:「中國有家族、宗族的認同,而沒有國家的認同」,日本亦然,從繩文期傳說的出雲之地、太宰府、奈良、京都以迄江戶,不停的透過以天皇為主系向外擴張,不停的消滅或結合各地世族,分封為諸侯、大名,以捍衛高天原所傳承的血脈,一直到明治以降,一八九零年代,高山橒牛與井上哲次郎等人創建「大日本臨會」,鼓吹『日本人』的觀念,在以薩摩藩為主導的擴張運動中,雖有動亂,終究使薩摩人、長州人、土佐人、江戶人等等名稱,融合而成一致對外的日本人,雖然現在仍習慣有關東人、關西人蝦夷人、沖繩人等稱謂,但大部分都以是日本人自居,因此中國人宗教以服務政治為目的,透過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以協助政府管理山、林、河、海資源,透過神、人一體,使人性自覺,以化解各族間或政治上的爭議,以維持政府政策施行及保障帝王利益,因此人因利或血緣關係構成群的結構,群以義來維持個人利益平衡,違反者則以家法、族規處置,私刑有時凌駕於國法之上,政府在群體中以道德為宣化手段,對上教忠、向下教孝,平行則要求信、義,告訴百姓「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人人皆可以為堯、舜,為了證實不誤,以忠義聞名後世的關雲長,被歷朝封為「武聖關公」,為天上的神,人努力可以成聖,聖即是神,神、聖一體。日本亦是如此,以文學名世的菅原道真被奸臣陷害而流放太宰府而亡,後人懷念追崇而封為學問之神,立祀天滿宮,香火不輟,以庇學子。 

        人人都可以為聖成神,不管是日本的神道,中國的道教,天竺傳至中土的佛教,皆是相同,人在群中,為群而奉獻,甚至犧牲生命,只要符合忠孝節義之標的,常為人遵奉祭祀。中國福建省眉州的林默娘,一生為鄰居奔波服務,最後為救父而亡,被後世人祭祀,稱為媽祖,受歷朝封贈為天后、聖母。日本淺野籓四十七武士為報籓主之仇,刺殺仇人後集體自殺,後世人視為忠臣,祭祀不斷,忠臣藏之劇至今上演不絕,也因為神、聖思想的影響,表現在軍事思想上,就以不殺人為最高的原則,孟子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孫子曰:「攻心為上,攻城次之」,戰爭的目的在根除對方的惡,而不在消滅對方,因此夏啟伐有扈氏不勝,即反躬自省,認為是自己德性不夠才會戰敗,理屈在己,所以修心修德與士兵同苦、同憂,修至有扈氏不戰自降。宗教在東方世界裡,是政治的輔佐,是社會安定的基石,充滿著自由的空問,信者自來,不信者自去,來去自由,一無牽絆。 

        西方的君主為了強調政策的合法性,常提倡「君權神授」說,雖然東方、西方君主都自稱受命自天,但是中國的帝王也瞭解即使是真龍天子,也有運衰氣竭、改朝換代的一天,所以敬天、畏天,不敢政教定於一尊。英王亨利五世則不然,不但君權神授,自己為英王,因婚姻問題而自創英國國教,自為教宗,集政教大權於一身,雖然英王自為教宗,臣民可稱其為聖者,但亨利五世他不是神,他也不能自稱為神,他只能稱自己為上帝的使者,耶和華的臣民。上帝是唯一的,絕對的神,其餘的人最高也只是聖者、聖徒,雖為宗教理想殉身,也只能入聖者之祠祭祀,不能成神,神是上帝唯一的名詞,無有人物可以並列,人透過唯一的真神告解,祈求上帝原諒自己的罪惡,使自已靈魂得到救贖,絕對的神透過戒律使他的臣民遵從,以宣揚他的榮耀,並維持群體互動的和諧,人對群中求取民主以求得自身權利的保障,群對人的行為以法律明訂,使人對群之義務明確,人與群間權利義務經由法律界定,透過民主方式實踐,以維持群與人相互間的和諧,成為文明的動力,社會的基石。 

        人可以成神,犧牲奉獻被視為理所當然,而不是一種美德,群正當或不正當取用於人都視為正當,形成精神上解放而生活上受壓制的現象。人不可以成神,犧牲奉獻被視為英雄行為,是一種高尚美德,群不可以不正當取用於人,否則人可以正當防衛,形成精神上受限制而生活上開放的現象,所以唐朝可以有道教、佛教、波斯教、景教(回教)、摩尼教等等,並行而無害,大食帝國只有回教,羅馬帝國只有基督教即是名例,在中國,宗教教導人超脫物質慾望,是一種出世思想,在西方,宗教教導人博愛服務,是一種入世思想,出世所以與世無爭,入世則有同、異,非同教者即為異教徒,若不信同樣宗教,就必須消滅,所以在西方有宗教戰爭,如十字軍東征,中國則無,西方宗教影響政治,中國則為政治影響宗教(如佛教史上三武法難之滅佛事件)。由於東、西方人群構成有異,政治、宗教、思想不同,因此風俗行為也互異,東方人依賴群生活,政治領袖通常是族中長老或有德長者,不以能力強弱為優先條件,西方,人與群制衡生活,人依賴群,但群不可以超越人,領袖通常為強者,能力是優先考慮條件,所以在日本旅行,陌生人通常會受到安全、舒適的對待,突然造訪也不會受到無理接待,在美國則不然,人與人,人與群等關係平衡和諧,是依照法律允許的正當自衛所形成的平衡和諧,所以槍是正當防衛武器,幾乎戶戶皆備,陌生者貿然造訪,或請求援助,在聽不懂對方英文喝止時,常會挨上致命子彈,所以不瞭解水分子的執念,就不能瞭解水分子的思想,進而得到水分子的認同,進而得到水分子的利益,而有孔子望水之嘆了!

( 不分類不分類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smu&aid=4459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