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聖王系列(四):人、群、王、霸
2010/10/04 22:51:44瀏覽264|回應0|推薦0

     人求生存於天地之間,無爪牙之力以自衛求食,跑竄騰躍輸於鹿馬猿猴,既不能飛又不善於泳,偶然間了解雙手萬能,於是鑿石取火,磨石為刀斧,開始狩獵生活,然而單一動物巨大威猛,成群生物遊走不定,個人往往力不能勝,且有生命危險,於是逐漸改良工具,同時結群行動,或設陷阱誘殺,或定點圍獵,雖同樣需面對暴雨洪水,火山風雪的危害,但生活已愈趨安定富裕。 

     人一人生存時,一人食飽全家飽,一人餓全家餓,個人可以率性而為,自由覓食,一旦結群,食物不再能為人獨享,需共同分食,狩獵不能任性而為,必須配合群體,方可收穫豐盛,由於個人力量有強、弱分別,相對狩獵能力亦有強弱分別,於是無形中人類一如生物界般有了階級的產生,強與弱,強者雖強,也不能安穩生存於自然界中,弱者雖弱,成群結隊,也勉強能獵食糊口,於是強少弱眾,結合互蒙其利,這就成部落的初形。 

     人類因共同利益開始結群,結群後漸生階級,沒有階級,就沒有領導者與服從者,自然就無從合群狩獵,所以結群是不得已而為,是基於現實生存所需,自然不能盡如個人之意,因此群體意見就不能滿足每個人所需求,而二者逐漸相對而分立,個人有求於群體時即完全配合群體行動,群體不能滿足個人時,個人若離若合,不合作跡象明顯,因此領導者面對有時合作有時又不合作的個人,亦產生相對制裁誘動作,威脅利誘若是基於群體利益著眼,終究是少數不利,多數得利益,威脅利誘若是著眼於個人利益,則獨利領導者,其餘全體將蒙受其害。 

     天地之間有、月、晝、夜,日月進退間,有時晝長,有時晝短,有時夜長,有時夜短,也有永晝、永夜,天地月間晝夜變化有六,不是單永恆,對應氣候、溫度變化又分四季、二十四節氣,有寒、暑、溫、涼不同感覺,作物、生物又有生長、凋萎、茂盛、冬眠情事,收穫自然會隨著環境的變化有多、少的分別,收穫多時,群體中個人分配亦多,全體皆大歡喜,收穫少時,群體不足,個人分配量寡,嘴手腳紛爭自然增加,如果領導者內不能秉公均分,無私無我,對外不能突破困局,增加收穫,群體中較強者受制於生理需求壓迫,為求生存自然形成搶奪,導致眾凌寡,強欺弱,適者生存的獸性世界發生。

     聖人厭惡人類自我相殘,流血死傷以終。深入觀察天地間自然現象,推敲演繹,歸納整理,乃作整理,創建制度在生、盡變化中,界定『極』的標準,使人類知太『過』之害,進而收斂,自我抑制,以免『不足』之苦。於、晝、夜變化中,定日之極為乾盡坤始,定月之極為陰盡陽生,乾、坤、陰、陽分晝、夜為四,一方面惕勵人類珍惜時間,努力工作,一方面又鼓勵人類能於平常中再創新,勇於變化新局,開務成物,以繁衍昌盛。在退能守、進能成的思想中,蘊育著生生不息的哲學理念,使人類日趨壯大,由宗族而成部落,部落而成國家。 

     聖人厭惡爭亂,也明瞭人有智、愚、賢、不肖的分別,有身強力壯,也有氣力弱小,有老人、青壯,也有小孩,今的壯年人,是昔日的小孩,未來的老人,雖然必須要有階級的分別才能防止爭亂,但卻不能如自然界般以力量強弱來界定階級高低。

     因為力量有其極限,不能久遠常強,所以聖人依照人類的狀況,仿蜂、蟻的建制,設立官吏補佐,來服務萬民,並且教育官吏,使領導者明瞭宗族、部落、國家的群體建制是由個人聚集而成,個人離散,群體也不再存在。群體不能滿足個人生存之所需,使個人得福遠禍,趨吉避凶,個人自然知所取捨,退而離開群體,使群體消失。因此領導者或是官吏,必須在群體運動中,注意維持個人間互相的平衡,工作勞逸的平衡,緒的平衡等等,以持續維持群體的運動。正如同一至九數在空間運動般,在九宮格中,三數均為五,兩端及中數皆為五,如同天秤一般,得其平衡,是求人的平衡,人能平衡,中數去之,兩端或九、一,或八、二,或七、三,或六、四,天秤成槓桿,則為群體運動的開始。數變化之極,四端象陽之變化,為天道,相反則象陰之變化,為人道。因此群體的運動必須由人有階級開始,群運動的的則在求人的平衡,人、群彼此互為表裡,共享利害,所以人者群之本,群者人之用,知本不知用,則不能成其大,知用不務本,則不能成其久。 

     人因血緣、同宗教,同風俗習慣而聚集成群,因異宗教、異風俗習慣、異血緣而離群,所以在群求人之同,能同則大,大則求合,合則公平,能平則能久,既大且久則王,所以王道為治國處世的要道。

     天下善於變化的人,莫過於孫武了,輔佐吳王東征西伐,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婦人女子經其訓練,亦儼然如軍隊般進退有序,不讓鬚眉。伐謀、代交、攻心、攻城,虛、實、奇、正間使敵人潰於眼前,天下間似乎沒有他的對手。但論成就,卻比不上伐有扈氏失敗的啟。春秋時,齊伐魯,曹劌助魯君抗齊,言魯君施政能恩及百姓,使百姓樂於效死不辭,殆齊三鼓氣竭力衰,乃一鼓作氣,大敗齊國,啟伐有扈氏不勝,自認德性不佳,故兵士不能為其效死,所以閉城修德,以謝兵士,食與兵士同甘,行與兵士同苦,深自惕勵,有扈氏聞之,自動請降。今孫武子殺一貴妃而使宮娥婦女成軍,並不是人人願為其赴死不辭,乃是畏懼他的軍法嚴酷,雖然孫武子深知天時、地利、人和,懂山川地理節氣之變化能運動人心,但卻不能保他功業廣大,遍及中國,能攻城掠地,卻不能經世濟民,能使人畏懼,卻不能令人愛戴,他善於群的運動,卻不善求取人合,軍事行動雖如急風暴雨般無所不摧,為霸者典範,卻不能如日月般恆久,成王道的楷模,所以荀子說:「以力兼人者弱,以財兼人者貧,以德兼人者王。」蓋因為力、財二者皆為有形之物,物既有形,自然有其極限,雖單一能勝、逢百能撐,遇千萬則亡,因為他的力量愈分愈小,但對手力量不變,遂大制小相對於小制大,豈能不敗亡,是以有形與有形相對,無形與無形相對,方能長治久安,萬長享太平。 

     王道的基礎在於內求人合,人在群體中能得到生理、心理上真正的公平而滿足,群體就可以運動。領導者與服從者都能上下一心,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就能以一當十,以十當百,出現乘數效應,所以文王以百里之地能得天,殷紂王擁萬里之地,而身死國滅。國家興亡不在於外在力量大小,而在於內部人心的向背。 

     有孫武子的智慧,知天下變化,軍隊有風、火,山、林的盛譽,騎兵團攻無不克,享常勝軍的大名,然青年逐父,壯年殺子,心愛女子不能常左右,一旦病發身死,國亡於次子之手,強哉?盛哉?德業及身而沒而不能蔭及後人者,以其求速而用強,能用群而不能致人合也。此武田信玄之悲,亦甲斐之哀也!是故強者內用強壓弱,雖能見速效,強國於一時,然上下不能一心,離心離德,只見強者風采,不能激發群體力量,其結果只是強者本身力量延伸,為一加速效應,然隨戰線加長,時空加大,一旦強者身心不繼,國家自然土崩瓦解,後族求為平民而不可得,所以知王、霸之分,方能立於天地之間,永世其昌,無敵於天下。

 

 

 

( 不分類不分類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smu&aid=447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