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聖王系列(十):無為之為
2010/09/28 20:51:10瀏覽289|回應0|推薦0

 

   「黃老治術」相傳為黃帝、老子所傳下的管理思想,著重於天、地、人的相互配合,以現代的解釋即為結合科技優勢,配合環保,以促進人類生活生存進步舒適的一種管理思想。   

以老子的天道、人道為例,老子認為社會應該突破強凌弱、富欺貧的毀滅方式,達到強助弱,富幫貧的和樂境界,人如果只見到自然界表面的物競天擇現象,而不了解天地間平衡合作的真實義理,人類將自我毀滅,消失在天地間。 

老子藉六十四卦地方圖運動來解釋他對空間的看法,六十四卦西北向為坤,東南角為乾,乾六陽,坤六陰。坤六陰,陰上於六,上無可上,退而為陽,故西北為乾之開始。乾六陽,陽上於九,進無可進,下而為陰,故東南為坤之開始。乾為坤之始,坤為乾之觴,陰陽達到了空間之極,就自然轉變,是故有無相生,禍福相倚。人世間如陰陽轉變是相對循環的,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人生不如意是短暫的,只要一直努力,不要自滿,牢記滿招損、謙受益的教訓,自然有成功的一天。 

由一至九數字的空間排列,衍化至八卦、六十四卦的空間變化排列,再以六十四卦為一單位,可以持續放大或縮小,成為天文曆算建築計算的基礎,旁支則成為堪輿風水命卜的理論基礎,數字在空間顯示出的“極”、“中”、“合”等觀念,更行成了中國獨有的思想體系,影響數千年來中國人的生活形式,形成中國人特有的和平、忍讓、保守的個性。 

「黃老治術」就是善於利用“極”、“中”、“合”的觀念,利用“變”、“簡變”、“不變”的原則治理國事,國民“不變”的追求技藝的精進,使本身技術由的表象提升到“道”的境界,達到“變”的目的,統治階層的皇帝及官員負責處“變”的任何狀況,以使國民在不受任何下擾侵害下,戮力於本業技術的追求,所以應“變”的目的在於追求“不變”的生存環境,使國民安居樂業,吏秉持著法律規範,隨著生存環境變化,為官民之間橋樑,在官應變以求不變,民不變以求變中,持“中”維持平衡,變化以求全體利益之“合”,因此政府放任國民在大原則下自由發展,由發展徵兆再加以支持或反對,使國民自然信服遵守,形成一個善用資源,又有效率的富強國家。 

由於政府善於得天地之利,盡天地之用,導國民以利,順而用之,使賢、智、愚、癡的國民,各盡天份發展,人人能盡其材,物能盡其用,表面看起來政府毫無作用,完全是國民各自努力的結果,實際上這正是政府深藏若虛的表現,能虛、能容、則大。無為之為,大矣哉。所以聖王行無為之為而民不知不覺,弭禍事於無形而民不知不覺,聖王日理萬機而民不知有事,民安樂而無覺,此為黃老治術之精義。 

    「黃老治術」不但造成漢朝文帝、景帝時期的大治,流傳到後世,在唐朝,唐太宗時形成了著名的“貞觀之治”的盛世,“貞觀”一字按易經的解釋為天地之道,所謂“天地之道”正是「黃老治術」的精髓,隨著日本的大化革新運動,“黃老治術”也隨著日本的唐化而深入日本,表現在制度、建築、生活習慣上,成為日本的一部份。 

    由於唐朝自唐太宗以下的皇帝不能如唐太宗一般的英明自立,而流於聲色情慾的享樂,唐朝國勢在亂倫,以下犯上的父子相凌,藩鎮造反的亂局走向衰亡的命運,繼之而起的宋朝,為了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轍,除了強化中央軍力,減弱藩鎮兵力外,更強力推動思想的控制行動,意圖改變唐朝自由放任的習氣,使國民皆在政府的群體思想下。一旦喪失了人性的活力,當人心不能虛、容時,人性即為侵奪的慾望所蒙蔽,不能展現人的力量,人即受群體意識所左右,無為即不存在,欲求無為之為自如鏡花水月,渺不可得矣。

( 時事評論政治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smu&aid=4453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