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30 22:11:58瀏覽2437|回應2|推薦19 | |
喝一杯咖啡,翻看了三本書,算是賺到了吧。 不過能這麼翻看,是翻著讀啦,是為了了解這本書和作者而看看,像隨便翻雜誌一樣,因為現在的我,要仔細讀的書,很挑。 這是一家不錯周六休閒的書店,Google的搜尋:「有河book - 樂多日誌 《有河book》書店座落於淡水河岸,捷運與渡船頭之間。店員1號686,店員2號隱匿。店內書籍分類有文學、電影、生態、旅遊,以及二手書買賣、影音產品...等等。附設咖啡吧和不定期的電影播放、讀詩會。新書95折,簡體書X5,收購二手書1~3折,免費無線上網。 ...blog.roodo.com/book686/ - 98k - 頁庫存檔 - 類似網頁」 第一本,了解一下作者「簡文香:五年級生,二個孩子的老媽子.文化大學新聞系,曾任中央日報,TVBS周刊,時報周刊資深記者,無可救藥的射手座,無可救藥的傻氣.曾榮獲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著有"家有小老公","不要肥胖不要復胖","一個人帶著孩子去旅行","瘦興大發".」,看寫什麼大概了解,得到一點點上海遊的認知,但我要去玩會買本guide仔細讀。 第二本,柯裕棻/著的《青春無法歸類》,比較想讀,因為對作者本比較有聽聞,想讀書認識,不過因為是輕鬆隨筆雜文,翻讀很快,一本不錯的藝文休閒讀物,內容簡介: 「我是個三十多歲的單身女性,生活在台北。我的朋友也多半如此。 本書集結了作者在《聯合報》的專欄《文化胭脂》的多數文章與其他新作﹐從女性與消費生活的角度提出觀察。本書呈現出一位具現代感的讀書女子對於單身生活的種種意見﹐或論理或抒情﹐或反省或嘲諷﹐或提醒或感動。 作者的文字時而犀利潑辣﹐如:「過了三十歲,一切的起伏都趨於穩定,即使遭逢打擊也不至搥胸頓足,頂多自暴自棄化悲憤為食量,託希望於工作。」」 作者簡介:「柯裕棻,任教於政治大學新聞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大眾傳播藝術博士。常發表評論、散文或書評於《聯合文學》、《誠品好讀》等雜誌和報紙閱讀版面。去年於《聯合報》撰寫一年的專欄《文化胭脂》﹐從女性與消費生活的角度提出觀察。此書為作者的第一本作品。」 第三本,上承上月中香港遊,在香港書展上有看到這本街角叢書《"71, 97, 167"》,旅行間沒時間翻,沒想到回到台灣很快就翻看了,這本書探討《羅湖關外的港人兒女》的居港權,和美國非法移民要就地合法的有異曲同功之妙,也和台灣外籍新娘的爭取訴求相交交雜。本書用採訪當事人心聲作證式寫作,篇章不多,因為每個人的事因看來差不多。
以下一則新聞~~ 千人靜坐百人絕食爭居港權2002年03月18日 BBC中文網駐香港特約記者 楊禮民: 一千多名爭取居港權人士從星期天夜間開始在香港中環的遮打花園通宵進行靜坐抗議,其中有百餘人從周日晚開始接力絕食,要求香港特區政府重新考慮他們的居港權申請,並以絕食表達他們拒絕返回內地的決心。 參加靜坐及絕食的爭取居港權人士表示妯他們的行動一直會延續到3月底特區政府定出的寬免期限結束為止,並聲稱不排除會採取進一步的行動。 他們希望政府能夠讓已經向法院提出上訴的內地人士妯留在香港繼續爭取居港權。 一直協助這批內地人士的甘浩望神父對香港傳媒說,希望以絕食呼籲政府為爭取居港權的內地人士定出明確的來港安排。 多年不得要領 有內地子女的港人家長對傳媒說,他們為子女爭取居港權歷時多年,小孩已經成為大人,但還是不得要領,所以無論如何不願讓子女返回內地。 香港入境處處長李少光周一(3月18日)回應爭取居港權人士的要求,呼籲他們先返回內地,在通過合法的途徑申請來港。 針對有部份爭取居港權人士的絕食行動,李少光希望他們面對現實,接受法院的判決。 李少光指出,向當局提出申請的內地人士,多數以家庭團聚為理由,不過全世界任何國家都有年齡方面的限制,香港也一樣會採取同樣的做法。 根據終審法院今年1月作出的判決,特區政府定出三月底作為敗訴人士自願返回內地的最後期限。 李少光處長稱,政府目前還沒有定出具體的遣返行動計劃,他呼籲爭取居權證人士在政府定出的寬免期限前到入境處領取身份識別信件,盡早返回內地,同時入境處也會在月底前處理所有要求政府行使酌情權的申請。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