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11 22:29:49瀏覽3308|回應2|推薦2 | |
引用文章4月9日【靈魂的旅程】說唱現代原民音樂會(一)用生命大聲唱-國內首部以原住民語言發音為主軸的原住民戲劇~在齊秦北京跨年演唱會摔落台下過世的不浪.尤幹遺作 4/9去慕哲咖啡館Cafe Philo聽了尤勞尤幹演唱,和知道了《靈魂的旅程》導演陳文彬是如此nice的;買了兩張CD回來聽,真是讚~~《靈魂的旅程》是一定要去看的 昨天聽<靈魂的旅程> 現在聽尤勞尤幹的<北京 台北> 他的歌真是泰雅族的原聲 感謝《靈魂的旅程》陳文彬導演 讓我得知買聽 【靈魂的旅程】演員尤勞尤幹電影節現場吟唱泰雅古調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LJWxt4zxnk 尤勞尤幹現場吟唱泰雅古調,希望讓外出的泰雅族人不要「忘本」,不管到哪裡,心中都要有泰雅族。《靈魂的旅程》也是《不能沒有你》男主角陳文彬的導演新作,劇情議題深刻,具有反思意義,也請多多支持喔! 北京台北-尤勞尤幹.m4v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fDX3-COblY&feature=related 尤勞尤幹自彈自唱《北京台北》紀念其弟不浪尤幹,於台北電影節《靈魂的旅程》映後座談 (2010.7.8) 大樹下-10-泰雅族歌謠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wCKh76CnDg&feature=related 何處是泰雅的家? 《靈魂的旅程》導演陳文彬專訪 http://www.funscreen.com.tw/head.asp?H_No=343&period=301 報導 / 洪平珊、賴育瑩 較鮮為人知的是,他也是一位長期關注社會議題的紀錄片與劇情片導演。2006年間,陳文彬因拍攝短片〈泰雅千年〉接觸到泰雅族代代相傳的部落文化,讓他開始思考原住民文化與現代社會的價值觀衝突。而後認識在《夢幻部落》中飾演瓦旦的原住民演員尤勞‧尤幹與弟弟不浪、尤幹,讓陳文彬看見失根的原住民依然渴望土地芬芳的部落生命力。
《靈魂的旅程》的前身其實是導演之前的短片〈泰雅千年〉,可否跟我們聊一下〈泰雅千年〉一開始的企劃概念,以及它是如何轉化為《靈魂的旅程》? 陳文彬(以下簡稱彬):〈泰雅千年〉本來是一部簡介片,而且本來不是我當導演,因此案子到我手上時,劇本都已經寫好了,甚至連分鏡腳本都已經畫好了。老實說如果要照著分鏡執行是一件蠻容易的事,但我想既然是拍泰雅部落,我就得到部落去跑一趟。我當兵時就在深山的部落裡,這次再到幾個部落去了以後發現,我不能這樣子拍。 尤其我是個漢人,不是原住民,我不能以漢人的角度去詮釋泰雅族的生活。我要如何詮釋泰雅人的傳統生態智慧與Gaga(泰雅耆老口中古老的倫理規範)呢?後來我丟棄了原來的劇本,花了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在部落裡面,跟長老們聊天、溝通,從裡面找到了「泰雅古訓」為故事主軸並成為電影的基調。從〈泰雅千年〉到《靈魂的旅程》之間,我一直都鎖定「泰雅古訓」的基調不變。 火光映耀下他們的臉龐,是如此的具有故事魅力。我越來越覺得下戲後的故事,比上戲時的劇本更豐富精彩。慢慢地我開始有了電影長片的構想。拍攝這部作品可以說有劇本,也可以說沒劇本,因為後來呈現的版本,跟原先設定的劇本完全不一樣。 雖然說素人演員並不像專業演員那樣準確,但他們常常給我驚喜,甚至更讓我覺得演員當下的反應比原先設定的劇本要來得好。而《靈魂的旅程》就是這樣慢慢觀察琢磨、相互創作激盪出來的作品。 導演為何為從平常多方關注的議題中,選擇原住民議題為劇本創作的源頭,前後大概蘊釀了多久? 彬:我很早之前就認識了尤勞‧尤幹跟不浪‧尤幹倆兄弟。2002年我在鄭文堂導演那邊工作,因此認識他們兄弟,直到2004年時因為工作的關係,跟不浪有比較密切的合作。因為有個機會需要請不浪幫忙寫歌,後來雖然計劃沒執行出來,卻在互相溝通過程中,聽到不浪告訴我許多關於原住民在都市生活的故事。 因為我也認識他哥哥,我就開玩笑講說:「耶!你們兄弟倆的故事,幾乎就是台灣原住民長期以來在都市裡的寫照。改天你一定要為你們的故事,唱一首屬於原住民的主題曲。」不浪也回應:「好啊,如果你拍了我們的故事的話,我來幫你唱這首歌。」沒想到隔年不浪就因意外而過世。 摘錄 未完 請點選 http://www.funscreen.com.tw/head.asp?H_No=343&period=301 因為知道《靈魂的旅程》,日前周間特別去烏來走探,還真開車進入要登記的孝義部落,以前是開車進入要登記的福山。 有人守的要登記的,進去後是真比較原野點。 這條路是到底可登山到宜蘭啦,不是我的菜。 很nice的《靈魂的旅程》導演陳文彬在facebook回我問說,電影場景是搭在鎮西堡,ㄏㄏ,在新竹ㄟ,我還跑去烏來找。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