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29 03:31:19瀏覽5863|回應1|推薦5 | |
1895年台灣的真實歷史,現在才比較了,看書自修,靠, 20年前讀北聯高中社會組,還靠史地考上大學,台灣1895年的真實歷史要我現在多看書才能了,對當初國民黨的愚民教科書和愚民教育,多麼的憤怒,現在國民黨對當初的黨國深入校園的扭曲歷史教學有什麼悔悟道歉。希望余光中這麼關心台灣教育的說些話來聽聽。 《1895》電影我還沒看,我先看了三本書,應該比看電影更了解歷史,而此貼文後我會繼續看其它的書。 第一本看遠流出版的《八千里外弔民殘—甲午割台始末記》,卻是看到台灣為什麼在1895被出賣割日的前戲,就是看滿清的無能,看慈禧太后在清末胡搞,看李鴻章根本在腐敗無能的清末,如何折衝外敵來戰,又戰不過,談判也就都無能也,和李鴻章也只能如何官僚,跟那時的倭寇日本簽馬關條約,這就是外人賣台,幹。 再來看完陳文德的《1895.決戰八卦山》上下兩冊,終於了解愛台灣的台灣人義勇軍的熱血,就如《1895》電影要演的一般。 滿清密約割台,不見得台灣人想要給日本倭寇統治,看了,才知李鴻章多無能,賣台之後,因為台灣民意不允,他派兒子李經方和日本倭寇談交接,這李經方害怕台灣人已經熱血組了「台灣民主國」還有義勇軍要抗日,這龜兒子只敢在海上和日本倭寇簽約割台賣台。 百年前的台灣最可悲的,就是因為現在中國前朝無能的滿清,自己無能,就賣台,看《1895.決戰八卦山》陳文德序言說︰「公元一八九四年,中日雙方因朝鮮事件談判破裂而正式宣戰,並於同年的黃海大戰中揭開甲午戰爭的序幕,滿清以全中國之力與日軍對抗。十月中旬日軍越過鴨綠江入侵中國,一直到隔年二月中旬日本攻陷威海衛、清軍提督丁汝昌殉職、雙方休戰和談為止,整場戰役歷時五個多月。」然後,李鴻章簽馬關條約賣台,知道中國大陸的政權會如何隨便台灣。李經方不敢來台跟日本倭寇談交接,知道是出賣了台灣。 1895,腐敗的滿清割台,一開始那守台北城的大陸官加上募來的廣東傭兵,根本不戰而降,這些傭兵是想賺錢卻不拼命,結果在無恥的台灣巡撫、被選為台灣民主國首任總統的唐景崧馬上逃回大陸,台北城為了阻止這些募來的廣東傭兵沒薪錢拿只好變土匪搶奪,辜顯榮不得已引日軍入台北城治安,我說那不得已三個字該怪誰??? 當然,駐守台南府的大陸來的劉永福黑旗軍,除了支援彰化八卦山大會戰,也在南部和日寇打了快一年,但他最後還是棄守溜回大陸。 台灣巡撫、被選為台灣民主國首任總統的唐景崧逃回大陸,搞得台北城迅速淪陷,那些開始來不及準備的抗日台灣人,這之後才開始南下武裝抗日。 電影《1895》只演竹苗客家台灣鄉勇在竹苗的死守和那一次1895抗日最大的唯一一次的彰化八卦山大會戰,但之前,台灣人義勇軍已經熱血的從淡水、板橋、土城、新莊、樹林、三峽、鶯歌、大溪、龜山、龍潭、中壢等一路在保衛台灣抗日寇,隨著日軍一路南下接收,真是從北到南一路都有武裝的台灣義勇軍保台灣抗日寇。 《1895.決戰八卦山(上)》目錄http://www.ylib.com/search/ctn_show.asp?BookNo=N1089 第三章掃蕩大嵙崁 地靈人傑桃仔園/突擊福德坑,日軍慘敗逃竄/日軍冒死突圍/雙方人馬激戰大嵙崁/土城義民偷襲日軍偵騎隊/血戰塔寮坑/戰火延伸龜崙嶺/日軍擬定掃蕩計畫/山根火燒三角湧/樹林公壯烈成仁/新莊、土城盡成焦土 (桃仔園=桃園大、嵙崁=大溪、三角湧=三峽、龜崙嶺=龜山、龍潭陂=龍潭) 留下了~~ 龍潭七十三公廟記載抗日史【聯合報╱記者劉愛生/龍潭報導】2008.11.12 客家大戲「1895」電影上演轟動,龍潭73位義民當年7月在龍潭鄉龍祥村竹窩子一帶英勇抗日,全遭日軍屠殺,鄉民集資在聖亭路133巷出事地點興建忠義廟紀念,龍潭鄉公所及義士後代蒐集史料,為七十三公立傳,完整紀錄反抗異族辛酸史。 立委吳志揚表示:「電影1895整個故事的血與淚讓我永難忘懷。」「1895」客家大戲也明白展現台灣鄉土文化與客家人的硬頸精神,不願做異族的奴隸。 龍潭鄉長葉發海說,「1895」電影上演轟動,再次喚起地方人士敬仰七十三公的英勇事蹟,慕名上香者日眾,也讓年輕一代重新對先輩的敬仰與認識,鄉公所更重視口述歷史,鼓勵地方文史工作者筆錄、轉述七十三公的地方誌。 龍潭鄉往埔心的聖亭路左側凌雲崗(舊名烏林崗)旁,原有一處古墳、一塊墓碑、一方石案,四周荒煙蔓草,就是抗日先烈七十三公舊址,民國62年地方人士集資興建忠義廟,表彰先烈英勇事蹟,72年重建七十三公忠烈塔,使得龍潭抗日事蹟傳頌鄉里。 清光緒20年(民前18年),中日甲午戰爭簽下馬關條約,滿清割讓台灣,翌年(1895年),日軍大舉進台,台灣人不甘異族入侵,紛紛組織義民奮勇抗敵,四處與日軍浴血抗戰。 1895年7月,日軍山根少將率軍夾攻龍潭,義民首領胡老錦等烈士誓死抗敵,日軍在安平鎮之役、龍潭陂之役死傷不少,義軍寡不敵眾,最後轉進新竹縣關西、新埔一帶,其中魏阿盛等75人在龍潭鄉凌雲崗竹窩被日軍逮捕,當場用武士刀一一斬首,其中烈士黃任義重傷裝死倖免於難,日軍留下最年輕的義士胡玉山負責埋葬忠骸,這就是七十三公的由來。 葉發海說,地方鄉親輾轉口述歷史,記錄抵抗日寇入侵而殉難的英勇事績,將埋葬烈士的荒塚建成地方人士祭拜的七十三公忠義廟,烈士可考姓名者共有66人,尚有7人姓名不詳。 地方人士與殉難烈士的後裔每年 民族英雄,或者地方小人物?─樹林十三公的故事http://www.comnews.gio.gov.tw/topic/topic_05.aspx?articale_id=3702 (地方/台北縣)文/翁俊發 摘錄: 小時候,母親載著我們經過樹林新莊交借的俊英街和新樹路,會經過一個樹有長長碑的小廟,那廟不大,不到 上禮拜得空回到新莊家裡,騎去樹林車站買回程車票時,經過那,就好奇地停了下來,那時中午時分,心想,即便是陰廟也沒關係吧?於是,便在廟旁停下,經過一個籃球場,進到了十三公,十三公裡頭有三個碑記很顯眼:第一個是十三公紀念碑主體,署為「乙未抗日先烈樹林十三公之墓」,墓座下方書有「精神不死」。 樹林十三公,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氏。乙未台灣割讓,台胞義不臣倭,自立為台灣民主國,決行民族抗戰, 台灣省議員 黃純青 拜撰 樹林鎮長 王連喜拜書 抗日新楚軍統領楊載雲戰死之迷與楊大人墓(廟)探訪! http://peipu.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432&Itemid=80 摘錄: 坐落在頭份鎮濱江街旁的楊統領廟,雖與無名孤魂的萬善爺合祠,建築也不見宏偉,但因楊載雲戍台抗日事蹟歷歷,悲壯感人,此廟雖小,卻深受頭份後人客家鄉親所尊崇而香火不絕。 在頭份楊統領廟中所書沿革註明,大意是日軍犯台時,楊載雲在頭份莊會同各地義軍北上新竹禦敵,起先屢戰皆捷,後因兵寡械薄而漸露敗象,唯楊載雲仍然奮勇抗敵,士卒有意退縮,卻被楊親手殺了,或許是他的治兵嚴厲,最後遭叛兵,從後開槍打死在戰場上。 沿革上還說,楊載雲死後,被人用戰旗裹屍,葬於頭份鎮打醮坪,稱楊大人之墓,後又遷至南莊石壁下墓地,稱為「石爺」,民國廿年再遷葬頭份棘仔園墓地,民國六十八年,善信在濱江街現址新建「楊統領廟」,立「楊統領再雲神位」碑,與萬善爺諸公合祠。 《1895.決戰八卦山》陳文德序言http://www.ylib.com/search/pre_show.asp?BookNo=N1089: 摘錄: 經過長達五個多月的對峙,第一階段的武裝抵抗才告結束,其間日軍一直陷入苦戰中。然而,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情形呢?因為台方的作戰主力是台灣人民! …… 八卦山會戰,雙方死傷慘重,真可謂驚天地而泣鬼神。整場乙未年戰事中,日軍的傷亡人數更超過中日甲午戰爭。會戰前夕,義勇軍曾在台中頭家厝成功地突擊了日軍的前頭部隊,日軍總司令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甚至親臨戰場。攻擊在陽曆 日軍進入彰化城,立刻展開報復性屠殺,企圖以血訓恐嚇台灣人不得抵抗。但台灣義勇軍毫不畏懼,中南部居民還是組成游擊隊,前仆後繼、再接再厲地和日軍硬拚到底。 「平定日」宣布後第三天,台北附近的義軍,便分別在三角湧(三峽)、宜蘭、瑞芳、景尾(景美)、八芝蘭(士林)、桃仔園(桃園)起義。特別是早期抵抗日軍最激烈的大嵙崁(桃園大溪)風雲再起,讓日軍心驚膽戰,疲於奔命。 除夕夜到元旦凌晨,義軍領袖陳秋菊、胡阿錦、詹振、曾玉、簡大獅等人合攻台北城,顯示乙未年戰爭並未結束,且已延伸到丙申年了。 …… 認識真正的台灣與台灣歷史,以建立台灣人的自尊和自信,邁向自我實現的境界,是當前重要的課題,也是解決混亂局面的最佳處方。但願這本書能在這個宏遠的巨大挑戰中,扮演一個馬前卒的小小角色。 最後在 《1895.決戰八卦山(上)》目錄http://www.ylib.com/search/ctn_show.asp?BookNo=N1089 第十篇 不死台灣魂 第一章 北台灣風雲再起 北台灣義軍再集結/胡阿錦積極反攻/圍攻宜蘭城/台北近郊的義軍總攻擊/觀音山烽火起,台北城大混戰/功虧一簣,義軍再轉入地下 最後看個笑話新聞: 亂演一八九五 央視被罵翻【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08.11.16 電影「一八九五」正在台灣熱映,巧的是,大陸中央電視台也正播出歷史劇「台灣一八九五」;不過,後者卻出現許多「張飛打岳飛」時空錯置的劇情,網友痛斥這齣央視大戲和史實不符,要盡快停播。 大陸宣傳,「台灣一八九五」以琅橋中日之戰為序幕,是大陸首次以割讓台灣經過經過為主題拍攝的歷史大戲。本月六日起在央視首播後,因許多劇情背離史實,被批得滿頭包。 大陸知名女作家閻延文在個人部落格撰文說,該劇第二集李鴻章有一段台詞:「八國聯軍剛剛火燒了圓明園」。眾所周知,八國聯軍發生在一九○○年,火燒圓明園發生在一八六○ 年,主要參與者不是八國聯軍而是英法聯軍。「請注意,劇中時間又是在一八七四年」。 網友痛批:「一部所謂的歷史正劇,一家操持著絕對話語權的大眾媒體,竟然對著全國觀眾說出『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這種缺乏歷史常識的經典語錄,難道不是在強姦歷史嗎?」 該劇歷史謬誤不只如此。閻延文說:「第五集中,左宗棠稱鮑超為舊部,更是可笑。鮑超一八五六年建霆軍,左宗棠一八六○年才建楚軍,鮑超何時成了左宗棠的部下?」 第七集,慈安太后早在一八八一年已去世,卻在一八八四年中法戰爭的場景中,傳旨太監穿越層層宮闕高聲大喊:「兩宮皇太后懿旨…」,「已經死去三年的慈安太后,居然能還魂發懿旨?」台灣抗法大捷的主力部隊連名稱都搞錯,孫開華的湘軍將士被信口開河稱為「華字營」。【 電影1895官網 http://www.1895.com.tw/syn.html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