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28 20:46:56瀏覽3062|回應1|推薦5 | |
「台灣人為何偏愛同志電影?」真是問得好,這是影評人藍祖蔚的一篇文章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111&eid=1111006首段言︰「2001年,易智言《藍色大門》中的桂綸鎂徘徊在女性和男性之間,摸索著自己的性向;2004年,陳映蓉在《十七歲的天空》大剌剌地觸碰著男性的情欲;周美玲也接續著她在《私角落》中的扮裝皇后的議題,拍出了《豔光四射歌舞團》…許多知名的台灣電影都有著同志素材的影子,難道台灣電影創作者真如外界所說的:「為求賣座,只好選擇較勁爆一點的同志議題作為賣點和噱頭。」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前幾天,香港城市電台的三位紀錄片工作小組來到台北拍攝有關台灣電影現況的紀錄片,負責導演問了我一個問題:「為什麼台灣電影這麼偏好同志題材?」好問題。 」 老實說,我也這麼覺得「台灣人為何偏愛同志電影?」,但在看完《盛夏光年》、《刺青》和《藍色大門》後,我覺得,其實雖然這些電影都碰觸到同性戀問題,但其實同志的情欲表現都只有一點點,就算是故事主軸核心,但也可以只是之一,常常整部電影我看完之後,發現,說不定同志素材其實當做故事背景都可以,電影本身的意涵有其它更多的表現,譬如《盛夏光年》其實探討到小學的教育和小孩子的寂寞與友情,還有高中教育和聯考的題材;《刺青》除了讓觀影者可以稍微深入一點了解身體刺青這回事,還有孩童對父母親情的渴望,甚至有點隔代教養的缺撼省失。就算《藍色大門》,是擺明探討高中生的性傾向情思,但其實也是著重在思緒面的探討,是一種青少年情感思緒思索的辨證。 所以,可能蔡明亮的電影才比較著重於同志的情欲表現,還讓電影感覺怪怪的,不過再來有空也租幾片來快速看過。 所以,我也疑惑,為什麼《盛夏光年》、《刺青》的電影海報,都要強調同志的情欲表現,讓一些只想異性戀的人不會很想看,真奇怪。反而,我為了解國片,這兩部一定要看,因為有太多好評,看了之後,發現電影都很可以看,都不錯,雖然《盛夏光年》的題材還是給年輕人看多。 回應先前香港人的問題,其實,我不太覺得這些電影是為了賣座而拍同志素材,反而可能是為了從電影來做議題的探討,拍夠多了,就拍別的了,我就想,到今年現在差不多了。 順便,也去看看獲得新聞局87年優良電影劇本的易智言《藍色大門》劇本,看看劇本怎麼寫好,的確,一個好劇本,場景要定得好,場面描述要有影像畫面感。先看了電影再來看了劇本,還可以想想兩者之間的出入,很有趣,就《藍色大門》來說,覺得電影拍出來的角色之間的張力,好多了,可能是劇本也不要寫得太繁雜,當然有些導演,邊導邊改邊發揮,也有可能。 劇本之後附了幾篇評審的話,10年前,謝鵬雄就談到觀眾需要什麼電影,他說:「他們對於你是否要揶揄政治,批判社會,奚落人性或詮釋人生並無興趣。他們只希望看到一個情節紮實,好玩、好笑、好看、動人,過癮的電影,這些要求,無疑地在部份有雄心的編劇者看來,是很俗氣的。」看來,第一個做到成功的魏德聖及其編導的《海角七號》。 謝鵬雄又說:「在理論上,當然一本電影劇本也可能寫到不俗氣、很藝術,但也能滿足『好』、『過癮』的需求,這又要看編劇者的道行和用心了。」我來看《海角七號》,是滿足『好』、『過癮』的需求,也不能就直接說俗氣,是算通俗,但還是有歷史考究和音樂創作的藝術在。 至於之前有些怪怪的人,就純藝術片來批評《海角七號》的不好,我是覺得很無聊,又白目。 《刺青》劇情簡介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stw20891457 摘錄: 《豔光四射歌舞團》導演周美玲的第二部劇情長片,楊丞琳與梁洛施合演,入圍2007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盛夏光年》劇情簡介: 《宅變》導演陳正道最新作品,楊淇、張孝全主演。 故事是從一所海邊的小學開始的.....守恆(張孝全)從小就是一個壞小孩,而正行(張睿家 )是個乖小孩 ;有一天老師希望好小孩可以影響壞小孩,於是就規定好小孩要陪伴在孤獨的壞小孩身旁,慢慢的影響他,讓他有一天也能成為一個好小孩。但是在漫長的成長過程裡,這段從規定開始的友情,慢慢開始發酵。直到有一天,另一個孤獨的女孩-惠嘉(楊淇),像彗星一般闖入兩人的生命中,打亂了一切.....外面的時代,是發展中的台北.....時代很大,三個年輕人心中說不出口的秘密卻很小,但卻是他們的全部! 在世紀末最後的海邊,一切的秘密都將被解開....他們才了解到-不論你心中有什麼秘密......每個人生來就不應該孤獨!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