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17 15:12:51瀏覽3507|回應1|推薦13 | |
引用文章讓妳知道楊儒門事件,感激吳音寧寫《台灣農業觀察--江湖在哪裡》 以下劇照翻拍自《無米樂》。 真是好看的台灣紀錄片,真是無樂不米、無米不樂,好個《無米樂》,「隨興唱歌,心情放輕鬆,不要想太多,這叫做無米樂啦!」難怪從2005年起口碑紅了這麼久,台灣老農崑濱伯也是台灣國寶啦,在茂伯之前就被發覺了。 就如簡介說的︰「《無米樂》這支紀錄片企圖拍攝這一群60、70歲的老稻農,如何面對WTO帶來的衝擊,同時呈現台灣農村的生活與仍然保留在鄉鎮的傳統技藝,以及台灣悠久的種稻文化與技術──他們如何犛田、淹水、插秧、灑肥料……等待稻田出穗,與最後的收割。」 這部電影讓我終於有機會完整的看到種稻子從無到有的種種努力,可以是說「米的一生」,別說農夫種稻這麼專業,還很吃力、艱苦,稻子去殼、裝米成袋、賣給米商也是一門專業生意。 可惜,如片中崑濱伯說的,兩夫妻忙了四、五個月種出一期稻,扣掉成本賺七萬元,這錢真難賺,難怪每個老農都沒退休的想法,就是做到不能動囉! 也難怪都是老農,種稻這樣的收入,年輕人怎麼過得下去,不是怕吃苦,是賺不夠生活。 就如崑濱伯說的他們是台灣「末代稻農」,農夫走到這個田地,都「倒了啦」,崑濱母更絕,她回說台灣政府都在「末代滅農」,只會要田地「休耕」。 所以囉,這部片子的重要性,是那天真的台灣農滅後,這部片子才能還原台灣出好米的歷史風華。DVD片子之後還有一段導演的話,導演顏蘭權談拍片的努力、對剪接的用心,對片子、崑濱伯和台灣農業的感心,很精彩,看完片子來聽真是好。顏蘭權說了反複N次剪,才終於能定調,讓片子本身可以感受到男主角75歲的崑濱伯濃的智慧、深的厚度,在生活悲喜之間,完成他們自身的圓滿,他用生命經驗去敘述台灣這50年來的農業史,更真誠實在,不需要那些什麼理論的學者專家了。 另外的剪接導演莊益增,比較有意念的說,就是希望還給農民的尊嚴和肯定,還有關注那後面隱藏折龐大的格局,那台灣農業的歷史與問題。 吳音寧那本厚書《台灣農業觀察--江湖在哪裡》的台灣農業問題和歷史,真得是被崑濱伯三言兩語的回答就直接點出精神,這電影真是厲害,崑濱伯真是厲害,作田一輩子的生活智慧,有時不輸只會搞出連動債騙錢賣坑殺投資人的金融從業。
片中第二老農,煌明伯,沒崑濱伯那麼愛搞笑,但真是guts十足,原來他還是手工彈棉被一代匠人,片中完整露了一手,種稻沒錢好賺,他也用這種傳統手藝一年做365條棉被來賣給熟客,手工彈棉被我小時候有看過,現在的小孩子應該沒機會看過了,不過應該可以專程去台南後壁菁寮買一條棉被,順便現場看著做。 片中還有養著全村最後一條牛,有感情捨不得賣,用牛在耘田的文林伯,那人牛之間和樂融融的台灣農村畫面,也快走入歷史了。 http://www.pts.org.tw/~viewpoint/arch/93.9.30htm.htm 無米樂(上.下) 故事大綱 : 一季望過一季 無米樂、無米樂 台灣錢淹腳目,是用來形容臺灣的富裕;我們很想發明一個新的片語--臺灣米淹腳目,來讚譽臺灣農業技術的成熟。 WTO--這隻看不見的巨獸張著牙、舞著爪,就像烏雲密佈的惡魔天空,而這群老農民就像手無寸鐵的孤兒……主流社會關心他們嗎?政府在意他們嗎?捫心自問,我們自己曾經想過他們的存在嗎……我們是不是有時候愛吃不吃的,隨便扒了兩口飯,就把一千五百顆的米粒遺棄在孤獨的碗裡呢……即便如此,我們仍舊相信他們終將存活下去,只因為他們懂得如何糊口……。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