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際間隔只要6.6個人
2008/08/04 18:56:55瀏覽2327|回應0|推薦24

美國的社會心理學家米爾葛蘭,在1967年發現「六度分隔」現象,這種東西的意思就是:「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透過六個人,你就能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這是米爾葛蘭描繪連結人與社區的人際聯繫網所觀察到的現象,如果換成今天,可以這麼說,如果你努力的轉寄郵件給朋友,只要轉寄六個人之後,而你的這六個朋友又寄給各自的六個朋友,你將有機會收到你自己轉寄出去的mail。怪異的是,每次轉寄給我的六個朋友,他們也各自轉寄之後,就是不會收到我親手轉寄的mail。

或者,把理論代進你的手機sim卡,只要你的手機通訊錄存得夠多,哪天你在泡夜店的時候,和正妹用無線傳輸功能交換彼此的電話號碼,將會發現兩個驚人的可能性:
第一種,眼前的正妹剛好是你的小姨子,那麼,你等著回家頂尿壺跪算盤。
第二種,運氣最好,正妹的朋友都是正妹,真的會讓所有男人眼紅,要是有例外,那也只能怨自己命不好。

運氣更差,可能當你連續換了六任各自不認識的女友,才發現剛把上手的第七任女友居然是第一任的死黨,讓她氣得半夜起床剁掉你的雞雞餵給狗吃。

基本上,「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提供人在社會群體中如何建立人際關係的學理基礎,讓陌生人建立起關係,相對的也可以發現,人在社會群體中的關聯性是一種強大的「微妙」關係。

前兩天剛好看到一則新聞,大概是說有人認為這個1960年代的理論不夠全面性,所以,很閒的研究人員根據微軟MSN資料庫,利用一億八千萬名使用者的三百億通訊息的資料庫進行比對,發現陌生人之間的「人際間隔」平均為6.6個人,才能建立全球人類間驚人的關連性。

這個重大發現的意義不僅在於,實證研究的數據比理論數據還多一點點而已。

讓我體認到,原來我轉寄mail出去,卻無法收到自己寄出的轉寄信,原來是米爾葛蘭在1967提出的數據不夠精確,這也意味著,只要我能認識第0.6個朋友,或把第七個朋友切割成0.6個,一定可以構成這個社會關聯性。搞不好加拿大那個砍頭挖內臟的案子可能就是為了解決「六度分隔理論」產生0.6人的數據誤差問題。

話說回來,這個六度分隔理論已經存在於很多民間故事,更出現在社會心理學家還沒發現之前,有個童話故事說:
「有隻大象種的地瓜大豐收,分了一半給鄰居河馬,河馬又和鄰居乳牛分享,乳牛吃不完,又分一半給斑馬,斑馬吃地瓜很容易放屁,所以分了一半給山羊,山羊又分給……,最後,拿到兩個地瓜的花貓分了一個給住隔壁的老鼠,老鼠想說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就切了一半地瓜分給他的好朋友兼鄰居大象先生。」

不論從學理或民間實證都告訴我們,這個理論與實驗的意義是:「世界真是小。」用俗話說就是:「山水有相逢。」用台語說叫做:「有緣來鬥陣。」而不是「大家相堵會道。」

即便我用e-mail所作的實驗失敗,但是,談話性節目還是會印證這個偉大的理論,就像某個作家和律師主持的帶狀節目,有人講了一個老梗,大意是:有個女人到浪漫的法國與一個型男一夜情,當型男殷勤的送美女上機,給了一個到機上才能打開的臨別禮物,美女帶著期待與興奮的心情打開之後,……

總之,根據六度分隔理論,這個已經傳遍全宇宙的故事,女主角打開的東西都是以各種形式與方式呈現的「恭喜你中了愛滋病」。
至於男人講述這個故事,場景一定是結婚男人在泰國亂搞,下場不是得到愛滋,就是中降頭,不過,中降頭是在愛滋病還沒流行之前的老梗。
這種故事不只是要告訴我們「世界真是小」,還有嚴重的警世意味,警告男人不要偷吃,警告女人別亂搞,至於有沒有用?不過,「六度分隔理論」更方便解釋亂搞容易中鏢生芒果的社會現象。

只是,這種老梗,還讓一堆來賓聽過之後驚呼連連,若這不是「六度分隔理論」沒用,就是證明一個演藝圈的理論:
儘管大家有聽過,不過,為了戲劇效果,老梗永遠不死,而且不會凋零。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gjackal&aid=2104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