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何幫助孩子學習音樂
2006/08/15 21:23:02瀏覽3233|回應2|推薦10

許多家長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不懂音樂,不知道要讓小孩上音樂班還是學鋼琴?」、「我的孩子學鋼琴,但是我又不懂音樂,不知道他學得怎樣?」、「我的孩子愈來愈懶,現在都不練琴了……」、「叫他去練琴,就拖拖拉拉,沒有開始學琴的那股熱忱……」……;現代的經濟突飛猛進,每個家庭生活狀況都獲得改善,加上政府幾年來「兩個小孩恰恰好」的宣導,因而每一個家庭都只有一、二個孩子,父母親們回想到自己孩提時代生活艱苦,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再受那種苦痛,因此,都儘可能給小孩最好的一切,不只是物質上的供應,在孩子的才藝學習上,更是費盡心思,要在起跑點就領先一步,或是提供孩子一個充實完美的童年。於是,現代的孩子也跟著成人一樣的忙碌起來,馬不停蹄的穿梭於各類的才藝教室,像音樂班、英語班、電腦班、數學班……。有許多家庭都有鋼琴,許多小孩也都學鋼琴,因為別人家有鋼琴,別人的小孩也都學鋼琴,我們家的小孩也要趕快跟上去,以免落伍,這樣下來,就產生了許多問題。就像本文開頭的問題,筆者經常會碰到。父母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以及所費的苦心,真令人感動。然而,這一份心意卻不見得為子女所了解或接受,於是就造成父母的迷惑與質疑:「到底當初的選擇對不對?」,「他這麼小,要不要替他決定」。

首先,父母親應該認清的一點是「為什麼要讓他學音樂?」,這個音樂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是要做個快樂的孩子,在學習音樂中得到樂趣,調劑身心、培養優美的情操?還是要成為一位音樂家,有一位音樂教育大師鈴木先生說:「接受才能教育的孩子們,並不是要訓練成音樂家,或是使他們當音樂家。而是,藉著音樂在身上獲得美好能力的人,再走到別的領域時,照樣能在那個領域中顯示很高的能力。」。創立「相對論」的物理學大師-愛因斯坦,是小提琴名手,他自己曾說:「我對於這問題(指運動的光學),是憑著直覺想到的,而這種直覺的原動力,就是音樂。我六歲時,就隨父親學小提琴,我的新發現,是這個音樂世界給我的直覺恩惠。」事實上,想像力、思考創作能力、組織能力、記憶力、表達能力,並藉著宣洩情感中,使生活音樂化而達到健全的人格教育。

父母在兒童的學習階段佔有十分重要的角色,因為,孩子年紀小,必須靠父母的選擇來踏入音樂的殿堂,大提琴家馬友友在三歲時,就由其父親馬孝駿先生啟蒙,經過悉心培育成為當今閃亮的明星;莫扎特,四歲學琴,五歲作曲,六歲開始旅行演奏,奧皇譽之為小魔術師,世人稱頌為音樂神童,而這一切成就莫不歸功於音樂家的父親自小有計畫的教導。因此,一旦選擇上音樂班,或是學習某件樂器之後,父母要站在推動的崗位上,讓孩子能一直往前,不斷進步,同時要維持孩子對音樂學習的熱忱,並且與老師保持聯繫,時常鼓勵孩子,使他能再接再勵,更上一層樓。

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感到愉快而減少挫折感呢?

1.愛他並尊重他:每個人活在世界上都需要愛,尤其是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愛,父母不但要讓孩子們感受到愛的溫暖,更要尊重孩子,使孩子覺得父母也是他們最親密的朋友。失去愛的孩子就缺乏愛別人或信賴別人的情操。

2.關心與參與:關心孩子的每一個學習過程,並且實地參與他的活動,例如:送他去上課,偶而陪他練琴,幫忙他複習。

3.讓孩子在疲倦前結束所有的練習活動:孩子專心的練習幾分鐘,比強迫他二小時,而他卻心不在焉的彈奏有效,講求效率是最重要的。因此,可以把練琴時間分散開來,尤其是初學者。

4.要有耐心,了解孩子的需要,解決孩子的困難。

5.要有同情心:每個小孩的資質不同,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也不要拿他和自己的兄弟姊妹比。

6.保持熱忱,與孩子分享音樂的美感,表現出你的滿足和對孩子的滿意。

7.每次練習只要求他一個重點:不要同時數說他的許多缺點,而每次只要求他做好某個地方。例如:這次是把節奏練穩,下次是把音階彈奏清楚。

8.不要增加孩子的壓力:有的父母在孩子上課之前直叮嚀:「唱歌要唱準」、「彈琴時手要站好」、「不要跟別的小朋友說話」……或是一到老師家就對老師說:「他一真貪玩,都沒練琴。」、「他愈來愈懶,叫都叫不動」……,這樣會使孩子上課時很緊張,充滿精神壓力。

9.多讚美、少責罰:孩子好的地方,進步的地方就馬上讚美他,表示你的滿意,在別人面前(媽媽在爸爸面前、兄弟姊妹或朋友、老師面前)讚美,會使孩子更有成就感,提出他好的地方再要求應該改進的地方。

10.適當的獎勵:孩子表現很好時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例如帶他去散步,出去郊遊,買一本書、一件小玩具……,獎品不要太大,以免孩子的胃口太大,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

11.設計一個具有音樂氣氛的家庭環境:譬如選購一些音樂帶、唱片、錄影帶或空白錄音帶,錄下孩子演奏或練習彈奏,讓他自己批評,發現優點及缺點,也可以與別的小孩互相觀摩。

12.帶孩子欣賞音樂會或參加發表會:培養當聽眾應有的修養,注意應有的禮貌,同時培養審美的情操。

父母在孩子的學習上既然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就要與老師保持聯繫,做好老師與孩子之間的橋樑:

1.要信任老師:既然選擇了這位老師,就應該尊重老師,相信老師。

2.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評老師:在孩子面前批評老師,會使孩子失去對老師的信任與尊敬,有時,也會引起孩子對父母的重新評估。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前讚美老師。

3.了解上課的情形:不管上音樂班或個別的音樂課,都要與老師聯絡,以便了解孩子上課的情形。

4.了解上課的進度:知道孩子學了什麼,以便在家輔導。

5.認識孩子的優缺點,在家,予以配合,改正缺點處。

6.參與學校的座談會:知道一下整個學校或音樂班的計畫及活動,以便參與。

7.孩子有問題時,馬上找老師協商:例如孩子可能陷入低潮或某些地方不適,找老師商量,共同幫助孩子去克服。

8.個別的音樂課,像鋼琴或小提琴課,父母可以陪孩子去上課,幫他記筆記或特別注意事項,但是千萬不可以妨礙老師上課,不要越俎代庖。

9.觀摩別人上課:有時不妨請求老師讓孩子看看別人上課的情形,以學習別人的優點。

10.請老師介紹一些與孩子當時學習有關的音樂書籍或音樂帶,讓孩子在家,能夠欣賞,提高學習的興趣與效果。

有時候,父母會覺得小孩子進步好快,父母都跟不上他的腳步,無法達到督促的效用,這時父母就應該加強本身的音樂素養,提昇欣賞能力:看看有關音樂的書籍,有關兒童心理及輔導的書籍,常常欣賞音樂,參與孩子的觀摩會或發表會,帶孩子去聽音樂會、兒童劇展、舞展……,與孩子共同討論,發表個人的見解,和孩子共同成長。

總之,音樂教育是最好的啟蒙教育,如何將一株株小豆芽加以播種,悉心呵護,不受傷害,並且使他們成長茁壯,經得起任何考驗,以培養獨立能力是父母老師的共同的責任,我們都應該秉持著無比的愛心、耐心、細心,來輔導孩子們,使他們能充滿信心,並且能專心一致,有始有終地樂於學習,讓優美的跳躍音符佈滿了生活空間,讓家庭充滿幸福和樂的氣氛,增加生活情趣,充實生命內涵。

本文選自陳惠齡著《快樂的小豆芽》台北光佑出版

( 創作另類創作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0424&aid=400471

 回應文章

Catlike Cathy(文字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也拜讀過~
2006/08/17 17:57

好書一本!!!

^^




Sharing life,sharing smile!

Catlike Cathy(文字遇)

金紡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本書我在圖書館看過...
2006/08/15 21:36

妳就是作者陳惠齡老師啊!

好興奮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