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8/05/19 00:09:00瀏覽19857|回應10|推薦136 | |
2017年8月上旬到巴爾幹半島旅遊,我們的行程從最北邊斯洛文尼亞(Slovenia)開始,沿著亞德里亞海(Adriatic Sea),一路往南,中間大部份行程在克羅埃西亞(Croatia),最後從黑山(Montenegro)首都波德戈里察(Podgorica)離境,結束巴爾幹半島之旅;總結十多天的行程,的確比我們印像中的巴爾幹半島,自然景觀更美,歷史更悠久,文化底蘊更深厚。
這三國都是前前南斯拉夫聯邦的成員國,這個靠政治強人魅力,所整合起來的聯邦,當强人不在,聯邦卽陷入分崩離析,1990年代,更掀起慘烈內戰,血淚斑斑,傷痕到2018年仍未消。行前一直猶豫是否去波赫(Bosnia and Herzegovina)首都塞拉耶佛(Sarajevo)-這個掀起一戰,在內戰中受傷最重的城市,最後還是決定不去,儘管塞拉耶佛有深層的歷史意義,且內戰已是20多年前的事,歐美觀光客聽說也不少,但心裡還是有些疙瘩,何必去看不值得學習的地方呢?
再美的風景,再悠久的歷史,再深厚的文化底蘊,都抵不過戰爭的摧殘,和造成的巨大損害。根據2003年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的著名外交刊物Europe Review估計,光克羅埃西亞,內戰的損失即高達370億美金,約合11.1兆台幣,台灣107年的政府預算是1.992兆,亦即損失約合5.6年台灣政府年度預算,更遑論受傷更重的波赫,和其他幾國的損失,無疑更是天文數字。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這段兄弟鬩牆的慘痛教訓,也很值得海峽兩岸的借鏡。
但當我們由克羅埃西亞進入黑山境內,很明顯可以感覺基礎建設不足、市容混亂等落後的現象,明顯與克羅埃西亞有不小差距,這幾個國家的國民所得,斯洛文尼亞居首位,克羅埃西亞次之,黑山又次之,等於是由繁榮到貧窮,但其實黑山的經濟情況,在前南斯拉夫六個成員國和兩個自治省中,還是屬中段班的。
巴爾幹半島素來被稱為歐洲火藥庫,其實指的就是前南斯拉夫;悲慘的歷史對旁觀者只是故事,但對身歷其境者,卻是刻骨銘心的痛苦經驗,遊客一般來去匆匆,只是過客,事實上無法體會當地民衆内心深層的痛苦;其實南斯拉夫,背後有許多哀愁,是名副其實的悲歌,而內戰中情況最混亂、受傷最嚴重的波赫,人間煉獄般的慘痛遭遇,更是悲歌中的悲歌。前十多篇的亞德里亞海遊記,各處旅遊點,風景秀麗,海景迷人,可能會讓人有人間天堂的錯覺。
從克羅埃西亞首都札格里布(Zagreb),往著名的十六湖公園的路上,距離16湖公園十多公里處,我們在一個名叫卡羅瓦克(Karlovac)的小鎮暫停,小鎮看似平凡無奇,在此暫停,主要是要參觀一個簡易的露天「戰爭博物館」。
卡羅瓦克是個早在1579年建立,對抗鄂圖曼帝國入侵的堡壘,16世紀時是阻擋鄂圖曼帝國挺進中歐的最後防線;在1991年克羅埃西亞獨立戰爭中,同樣是阻擋南斯拉夫人民軍(Yugoslav Peoples Army,塞爾維亞及黑山聯軍)入侵的最前線,雙方曾在此激烈戰鬥,戰後克羅埃西亞將戰場中雙方武器的一些殘骸,包括飛機大砲等,加以整理,擺放在這個戰爭博物館中,供人參觀憑弔。其實16湖公園附近,才是雙方武裝衝突的第一槍,時間雖然只一天,造成一些小傷亡,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雙方全面衝突,已箭在弦上。
同樣在所謂的亞德里亞海珍珠,位於克羅埃西亞南部的濱海古城杜布尼克(Dubrovnik),也有類似的一個戰爭博物館,杜布尼克也在1991/10/1~ 1992/5/31,遭南斯拉夫人民軍,圍城八個月,猛烈砲擊,連屬於世界遺產的杜布尼克古城,都難倖免,被嚴重破壞;這樣的軍事博物館,多少有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警惕意涵。雖然當年南斯拉夫人民軍的指揮官,後來也被聯合國國際刑庭判罪,但對被破壞的珍貴人類文化遺產,又有何補 ?
波赫首府塞拉耶佛的拉丁橋(Latin Bridge),三公尺多寬十多公尺長,看似無甚出奇的古橋,卻是引爆一戰的地方。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王儲斐迪男(Franz Ferdinand)就在橋頭的街角,遭到屬塞爾維亞激進民族主義組織人士普林西比(Gavrilo Princip)等六人所暗殺。波赫當時歸屬奧匈帝國,王儲到塞拉耶佛主要是視察軍事演習,而這些採激烈手段的組織,主要是要阻止同屬斯拉夫民族的波赫,在國族認同立場上倒向奧匈帝國。
暗殺事件後,奧匈帝國要求塞爾維亞道歉懲兇,但被拒絕,奧匈帝國宣戰,同屬斯拉夫民族的俄羅斯出面挺塞爾維亞,引發英法等歐洲強權捲入,一發不可收拾,終致引爆一戰的漫天戰火。之後巴爾幹半島為「歐洲火藥庫」之名不逕而走,事實上巴爾幹半島還有羅馬尼亞(Romania)、保加利亞(Bulgaria)、阿爾巴尼亞(Albania)和希臘(Greece)這些國家,但政局相對單純隱定。
二戰時出身克羅埃西亞,但靠近斯洛文尼亞邊界,父親為克羅埃西亞人,母親則為斯洛文尼亞人的傳奇人物狄托(Josip Broz Tito),憑其出身及協調能力,領導南斯拉夫共產黨及軍隊,打敗德國和義大利,成立屬共產集團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Socialist 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簡稱南聯SFRY),成員國包括塞爾維亞(Serbia)、克羅埃西亞(Croatia)、斯洛文尼亞(Slovenia)、波赫(Bosnia and Herzegovina)、黑山(Montenegro)、馬其頓(Macedonia)六國,和屬於塞爾維亞的科索沃(Kosovo)、伏伊伏丁那(Vojvodina)兩個自治省。
但南斯拉夫種族宗教非常複雜,有所謂「一個國家、二種文字、三種語言、四種宗教、五個民族、六個共和國;七個鄰國、八個政治區」的說法(註1),而情形最複雜當屬波赫,其他五國,大抵是單一民族及宗教可以過半的國家,相對單純,而波赫則可說是南斯拉夫複雜情形的縮影;波赫境內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及波西尼亞人皆有,且沒有一個民族過半,宗教上更是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回教各教不缺。
狄托在位時,憑其政治手腕與魅力,各成員國之間大致相安無事,當時的南斯拉夫經濟快速發展,被評為全球經濟快速發展地區之一,可與當時亞洲四小龍中,排名最後的韓國並駕其驅,是共產集團內的異數,更是難得的樣板,波赫首府塞拉耶佛,還曾主辩1984年冬奧,塞拉耶佛美麗景色,隨著電視轉播,傳遍全世界,—片欣欣向榮景象。
但狄托1980年去世,榮景在蘇聯1991年解體後嘎然而止,當年的「蘇東波」也吹到巴爾幹半島;1992~2003年,南斯拉夫除了塞爾維亞與黑山之外,其他成員國紛紛要求獨立,彼此之間陷入激烈血腥的內戰,南斯拉夫也一步步解體,2006年黑山公投獨立,南斯拉夫完全走入歷史,終結從1929年以來的聯邦關係,留下許多的惋惜和嘆息。本文最前面一段的卡羅瓦克及杜布尼克戰爭博物館,卽是那時克羅埃西亞獨立戰爭,激烈血腥內戰的遺物。
內戰中受傷最嚴重的波赫,除了外有南斯拉夫人民軍入侵之外,波赫內部各族裔之間相互傾軋,教派彼此淩遲,互不相讓,嚴重程度,事實上傷害不下於外侮。波赫內部,信奉回教的波西尼亞族人,和信奉東正教的塞爾維亞族人,及信奉天主教的克羅埃西亞族人之間,兄弟鬩牆,自相殘殺,那時不時可以從CNN現場實況報導中,看到塞拉耶佛的漫天硝煙和斷垣殘壁,到現在仍是印象深刻,戰爭的傷痕,其實到現在仍處處可見。
塞爾維亞與克羅埃西亞是所謂同語不同文,卽說相同的話,但使用的文字不同。這兩國所使用的語言,是所謂塞爾維亞與克羅埃西亞語(Serbo-Croatian ),但塞爾維亞使用斯拉夫文(Slavic),克羅埃西亞則使用拉丁文(Latin)。這種情形跟目前台灣與大陸情形有些類似,兩邊都同樣說國語(普通話),但文字有繁簡之別;但簡體、繁體畢竟基本上還是文出同源,就文字學而言,相似度極高,但斯拉夫文及拉丁文兩者就有天壤之別。 塞拉耶佛自1992/4/5至1996/2/29,被外部的南斯拉夫人民軍,及內部的塞族共合軍(Army of Republika Srpska)圍城1425天,足足接近四年,是現代戰爭史上最長的圍城戰役,是二戰時史達林格勒戰役(Battle of Stalingrad)的三倍,也比二戰時納粹德國圍困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還要長一年;造成傷亡無數,處處斷垣殘壁;掀起一戰烽火的拉丁橋,不大的石橋,卻承載沈重的歷史傷痕;橋名從拉丁橋,南斯拉夫時期改成普林西比橋(Princip Bridge),以紀念這位斯拉夫民族的英雄,内戰後再改回拉丁橋,但問題未解,傷痕猶在,餘恨難消。
對當地人而言,我們是過客,無法了解不同族裔與宗教之間的深仇大恨,更無法深刻體會戰爭帶給當地人,遷徙流離,生命如螻蟻,朝不保夕的恐怖慘狀;但從過客或局外人眼光看來,是領導階層操弄民粹? 還是族裔之間的深仇大恨難消呢? 何不彼此相讓,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呢 ? 註1: 一個國家-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二種文字-拉丁文字與斯拉夫文字 三種官方語言-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斯洛維尼亞語與馬其頓語 四種主要宗教-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與伊斯蘭教 五大族裔-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人、馬其頓人與黑山人 六個加盟共和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馬其頓、黑山和波赫 七個鄰國-阿爾巴尼亞、希臘、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奧地利與義大利 八個政治區-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馬其頓、黑山、波赫和科索沃自治省、伏 伊伏丁那自治省 ▲▼上圖紅色線以西,到亞德里亞海邊,是前南斯拉夫的疆界,屬於共產集團的南斯拉夫聯邦,有六個成員國,及兩個自治區,1945年成立,1992年解體,整個人口數兩千三百多萬,比目前的台灣稍多。但民族組成及宗教信仰複雜,是前南斯拉夫最棘手的問題。如下圖所示(Wikipedia),其中最複雜的當屬波赫,民族及宗教無一過半,很容易形成彼此互不相讓情況。 ▲ 世界貨幣基金會(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or IMF)公佈的2017年「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人均所得(GDP per Capita) 」。雖內戰已過20多年,前南斯拉夫成員國,捲入戰爭越深地區,經濟被影響程度也越大。台灣在同一份報告的數字,亦列出供參考。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GDP_(PPP)_per_capita ▲2010年上海世博的波赫館還不小。(大陸稱波黑) ▲在卡羅瓦克露天戰爭博物館的告示牌,1992~1995年內戰時克羅埃西亞及南斯拉夫人民軍雙方對峙的地點。 ▲▼這個戰爭博物館其實很簡陋,大概就是將戰場上的飛機大砲等武器殘骸,加以整理,就擺放展示,也沒完整的說明。照片是克羅埃西亞被擊落的兩架米格21。 ▲一位年輕父親,抱著小孩參觀,內戰時他年紀仍小,想必內心五味雜陳。 ▲▼展示的大砲,及戰車、裝甲運兵車等武器殘骸,和一旁戰火造成的斷垣殘壁。 ▲克羅埃西亞風景秀麗的16湖國家公園,其實是內戰第一槍的場景。 ▲▼上圖是克杜布尼克古城空拍圖(Wikipedia),杜布尼克被暱稱為亞德里亞海的珍珠,海景美麗,風光旖旎,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核準的世界人類文化遺產。但内戰期間亦無法倖免,被嚴重炮轟,下圖是懸掛在杜布尼克城門上的古城地圖,上面的黑點是當時曾被炮擊造成損害的地點,紅色方塊則是被火燒毀的建築。 ▲▼杜布尼克古城最繁華的南北大街,被炮轟著火的檔案照(Wikipedia) ▲2017年8月至杜布尼克旅遊,在約莫上圖位置所拍的照片,南北大街大致已修復。 ▲▼杜布尼克古城東北角内戰時被炮擊的建築,滿目瘡痍景象特別被保留,以誌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這裡可以仰望Srdj山頂,依稀可見的無線電發射鐵塔處,就是由古堡改成的戰爭博物館(下圖,摘自War Museum of Dubrovnic 網站 )。 ▲▼塞拉耶佛的拉丁橋旁街角(上圖,Wikipedia),是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被暗殺,掀起一戰的地點。南斯拉夫時期改名為普林西比橋,紀念被視為斯拉夫英雄的普林西比,內戰後又改回拉丁橋,不難看出種族之間的傾軋。街角旁建築,後來改為博物館,展示暗殺事件的相關史料,包括奧匈帝國王儲夫婦的真人大小臘像。 ▲1992年五月,塞拉耶佛的政府行政大樓被炮彈擊中,引發熊熊大火的檔案照(Wikipedia)。 ▲塞拉耶佛市區的公寓,圍城時飽受炮擊後,斷垣殘壁的景象。(Wikipedia) ▲塞拉耶佛圍城期間,波西尼亞軍挖鑿一全長840公尺隧道,穿過塞族共合軍封鎖線,連通市區與機場,使得食品、軍用物資和人道援助等物資,得以進入塞拉耶佛,也有許多人通過隧道逃出塞拉耶佛。現在隧道已經成為旅遊景點,入口處和出口處被改建為博物館,照片為隧道市區端入口,原來是個車庫。(Wikipedia) ▲塞拉耶佛圍城期間,自來水系統也遭到破壞,照片是居民排隊到河流取水的情形。(Wikipedia) ▲▼原赫塞哥維納(Herzegovina)地區的最大都市莫斯塔爾(Mostar),城中心橫跨内雷特瓦河(Neretva )的老橋(Old Bridge),老橋是16世紀鄂圖曼人所建的單拱石橋,是波赫最有名的地標,被視為巴爾幹半島最好的伊斯蘭建築之一。老橋在内戰期間一樣未能倖免,因軍事考量,也被刻意摧毀,上圖是2003年7月重建時的照片,下圖為改建完成後的情形;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核準老橋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Wikipedia) ▲内雷特瓦河(Neretva )旁,建於1617年的科斯基麥哈麥德帕夏清真寺(Koski-Mehmed Pashas Mosque, Wikipedia)。 2018/06/06 10:17 Dear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南斯拉夫悲歌-巴爾幹半島歸來有感」,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新聞頭條區網評,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直接連結到您的內容。 非常謝謝您在網路城邦的分享,但由於聯合新聞網首頁新聞頭條區更新相當頻繁,若你前往觀看已未見到網評的推薦連結,表示你的推薦內容已下線,首頁新聞頭條區已更新,請見諒。^_^ 若前往觀看時,有原因不希望此內容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2018/05/30 10:25 Dear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南斯拉夫悲歌-巴爾幹半島歸來有感」一文,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旅遊頻道│下拉選單│編輯精選,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2018/05/21 12:13 Dear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南斯拉夫悲歌-巴爾幹半島歸來有感」一文,已經登上udn部落格粉絲專頁,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電小二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