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留美必看寶典-留學前的留學計畫
2008/09/20 10:52:59瀏覽6260|回應0|推薦1

來美國也有一段時間了,也陸陸續續碰到一些朋友向我請教留學的相關事情,雖然談不上什麼寶貴的經驗,但希望在這裡可以分享一些個人的經驗與心情,更希望能對有志留學的朋友有些幫助。

首先,如果你的留學國不是美國的話,我建議你把這一系列文章當參考就好,因為每個國家的高等教育體制不同,千萬不要把美國的體制當成舉世皆然。像德國與法國就要求不管你語言考試成績多好,都必須要上一個學期到一年的語言課,但是不必繳學費,而加拿大全部都是公立大學,所有學費便宜但是TOFEL要求比美國大學還要高一點(iBT100),這些都是想留學的朋友要注意的。

另外我曾經在別的文章有提到,台灣社會對於留學的一些錯誤價值,例如「留學要趁年輕」,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我就認識很多三十歲甚至四十歲左右的國際同學或美國同學; 也不要以為「來美國留學可以讓英文變好」,如果你不自我要求,可能就算拿到學位也還是只會說很破的英文; 「讀名校最重要」,這是很多台灣同學的迷思,或者說是整個台灣社會的迷思,事實上US News的排名是很有問題的,就連美國人自己也有很多人在幹樵,因為基本上US News的排名是根據各大學在社會上的聲望,這就像你在台灣問一般人台大好不好,當然好,可是台大畢業生在電子科技領域的表現可能遠不如清華交大的畢業生,而且這些名校不僅申請困難學費昂貴,畢業也相對困難很多,立志讀名校前最好先惦惦自己有沒有足夠的才智能力跟財務支持,否則讀名校未必是美事反而可能是災難的開始。

因此最重要的是要想清楚「留學的目的是什麼?」在你申請每所研究所時,系上都會要你交一份讀書計畫,很多台灣學生都是找個範本抄一抄,或是請代辦幫忙寫,但是如果你的時間夠,不妨自己動筆,也順便仔細思考一下,自己到底為什麼要留學?以及你到美國後到底要學什麼?這個其實會非常關係到你往後的學習成功與否,以及你會不會唸得很痛苦,所以一定要在出國以前想得非常清楚。

接下來就是擬訂你的留學計畫。我的作法是去買一本新的記事本,有每個月月曆的那種,然後「千萬要把你的deadline」用紅筆寫在記事本上。這個deadline不必是很確定的日期,而是給你自己一個目標,大概幾年幾月幾日要啟程赴美,如果那時後還申請不到學校或是即使有學校也缺乏財務支持時,你就要慎重考慮放棄你的留學計畫。人生的黃金期很短,大概也就是在25-40這段時間,是你身心都達成熟跟顛峰的時候,所以不要把黃金期都浪費在準備跟申請這些浪費生命的事情上; 更何況申請不順缺乏支持有時也是另外一種上天給你的「啟示」,希望你走上更好的路,所以千萬不要以為你也可以十次革命,別忘了歷史上也只有一個孫中山而已。另外,當你申請研究所尤其是博士班時,系上都會查你過去的申請紀錄,像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就會要求被拒絕的人兩年內不得再申請,因此一定要給自己一個申請的底限,例如三年內沒出國就改採別的人生規劃,這樣才不會浪費有限的生命。

第二個要寫在留學計畫裡的,就是你到底要唸什麼領域,以及這個領域有哪些學校,他們要求的申請條件跟時限是什麼,特別是申請時限務必要寫在行事曆上,而且要預留兩個月的時間,也就是在申請截止日期前兩個月,你就要把該寄的文件都要準備好,然後寄出,否則你就要有花大筆銀子寄Fedex的心理準備。另外,TOFEL成績單跟GRE成績單也要一個月左右才會從ETS寄到你申請的學校,在沒有收到你的正式成績單前,有的學校是不會審查你的文件的,有的學校至少也要你提供成績單影本才會答應送審,所以務必要留下足夠的時間。

第三,deadline跟申請日期寫好之後,就要開始安排你的考試計畫,看什麼時候要考完TOFEL,什麼時候要考完GRE跟GAMT,尤其是GRE現在台灣一年只有兩次,而且考筆試前一個月要先考完分析寫作AWA,所以你的考試時間一定要搭配你的申請時間,免得到時來不及送成績。另外如果你要考公費,因為公費是七月報名,報名時要繳交正式TOFEL成績單,所以我會比較建議想留學的朋友先去把TOFEL或IELS先考起來,然後再報名10月的GRE,這樣時間比較不會浪費。

看到這裡,聰明的人應該看出,留學最根本的關鍵就是你要先想好學什麼,花多久的時間,以及想申請跟能申請哪些校系,這些才是留學成功與否的最重要關鍵,而不是你的考試成績跟GPA推薦信,只要你先把關鍵問題都釐清也預先蒐集好適合申請的學校資料,後面等於像填空一樣把該考的考試考完把資料準備好寄去就行了,但是如果你不事先釐清這些關鍵問題,後面出的紕漏可能就會毀掉你所有的努力,千萬注意。

申請博士跟碩士班有很大的不同。基本上美國比較相信自己系統培養的碩士,所以一般來說,如果沒有美國的碩士學位,要以台灣的文憑直接申請美國博士,成功的機率比較低,也很不容易申請到美國的名校,除非有美國老師幫你寫推薦,或是幫你寫推薦的老師在美國很有名,不然你都要有被拒絕的心理準備。其次越是名校越會看你的學術背景跟目前的研究興趣,所以「千萬」不要請代辦幫你寫申請文件,而是你自己要先去想申請的校系詢問,尤其是打聽看看有沒有老師正在做跟你同領域的研究,這往往就會決定你的申請被接受與否。以我自己申請Syracuse University失敗的經驗為例,我寫email去詢問我被拒絕的原因,系主任很客氣的跟我解釋是因為他們一年只收五名博士生,而挑選的標準就是學生跟老師正在進行的研究能否合作,他們認為這樣可以比較快讓學生融入情況。所以不要以為你把資料丟去就好,事實上每年都有來自全世界幾百人甚至上千人跟你一起申請,憑什麼要錄取你而不是別人?當然是看你符不符合他們系上的需求。所以真的奉勸有志留學的朋友,除非你本身實力很強或是萬不得已,不然先從碩士讀起真的是比較好的選擇。

碩士班則要分成兩塊來談,MBA跟非MBA。為什麼要把MBA獨立出來呢?因為大家都知道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MBA製造機,一年大概有三十萬到五十萬左右的人在美國讀 MBA,這還不算那些野雞大學跟社區學院的MBA,所以MBA已經成為美國各大學最賺錢的科系。正因為量大,所以比較好申請,但也同因為量大,所以課程品質參差不齊。更重要的,很多大學的MBA是certificate的,也就是類似向我們的在職專班,不必寫畢業論文跟考資格考,只要交一篇報告就可以畢業,這種program是沒有授予學位的,請特別注意。再者,為了多開班次,很多學校把MBA的課程排得很滿,可能3個月或兩個半月就結束一個quarter,但是你一週可能要上16~21小時的專業課。上課時數也許不是重點,但是你必須考慮你剛到美國,語言還不適應,一週這麼多專業科目能聽懂幾成?可能一年後你的英文才有起色,整個program也快結束了,這樣對你的專業到底有沒有幫助會是很大的問題。其實我聽過MBA的班通常比較大,可能30~50人,離譜的甚至有100人的課,這根本不可能跟老師有什麼互動,難怪很多MBA畢業生回台灣後英文跟出國前沒什麼兩樣。因此,一定要慎選的你的MBA program,美國學費不便宜,來一趟一定要達到你的目標才划得來。

申請非MBA科系的人則要注意,你的GRE or GMAT以及學校GPA一定要弄得越高越好,否則不只會影響你的申請,還會影響要你入學以後的修課。我認識的一個阿拉伯碩士班學生就因為他的GRE考得很糟,被他的advisor要求先去上大學部的課,害他還要多浪費一兩個學期。

總之,很多有志留學的同學都只針對申請學校訂計畫,但卻忘了他們其實是在決定他們往後留學跟留學返國後的人生,當然要針對自己的人生做仔細的規畫。好的留學計畫其實就像跟自己內心的不斷對話,不斷問自己到底為什麼目的而留學,自己到底有沒有那個能力圓夢,想清楚了自然知道如何繼續進行後面的步驟了。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opo&aid=223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