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岱的鹿港老街
2011/11/14 00:23:54瀏覽3597|回應11|推薦193

白天的鹿港老街熱鬧無比,夜晚的鹿港老街出奇地冷清。

不過才晚上七點多鐘,老街的商店紛紛已打烊,街上不見逛街遊客蹤影。

夜幕低垂,霓虹燈閃亮,是城市開啟夜生活的時候,老街卻在此時結束繁忙的一天,這大概是都市與鹿港城鄉差距最大之處。

門口的攤位空空如也,唯有昏黃的燈光悠悠地映照著古市街。

白天遊人如織,街屋佈滿商品雜貨,老街彷彿畫了濃妝,未能識其真面目,夜晚的老街人潮散盡、洗去鉛華,露出本來佼好的面貌,更適合讓人漫悠悠地去品味它的美。

昔日的鹿港以貿易為主,埔頭街、瑤林街因臨近港口,沿著臨河港岸邊一帶設立船行、商家,將台灣所盛產的稻米、糖、農特產輸出到大陸,再運回大陸的日常用品,這條熱鬧的「舊街」,當地人慣稱「船頭行」,是鹿港發展最早的市街之一。

而後,隨著河道淤積,往來行船貿意的功能消退,昔日「船頭行」的繁華光景不復見,徒留一間間華麗立面街屋。 

民國七十五年,埔頭、瑤林二街被內政部劃為古蹟保存區,聘請漢寶德教授負責修整各個街屋門戶,這是台灣首次大規模將古蹟全面保存的案例。

如今所見的傳統街屋,大致恢復舊觀維持古老的樣貌,或是華麗,或是質樸,有高有低的樓層,沒有一間街屋外觀是相同的,每一間街屋各自述說本身的流金歲月。

由於大多數的街屋都是船頭行兼大盤商,這種「住商混用」的型式,使得活動空間大為受限,只好向上發展,加蓋樓層,有夾層和閣樓。

近年鹿港觀光盛行,部分老式街屋經營起民俗藝品店,後來幾乎每間街屋都開門營生,只有短短幾百公尺的街道,整條街都是古董、藝品、個性商店和傳統小吃,現在已成為觀光客人氣匯聚處,似乎喚回百年街屋的繁華。

家家戶戶垂掛宮燈,燈光悠然的氣氛,更有老街區的味道。

家家戶戶張貼門聯,古意盎然的書寫,確有老街區的文化。

2003年天下文化雜誌出版的319鄉鎮系列中,介紹鹿港是個人人皆會吟詩作對,習寫書法的鄉鎮。

這種說法未免誇張了些,但鹿港是個文風鼎盛的歷史小鎮,卻是不爭的事實。

門聯可以是文藝的創作,也可以時事的抒發,所以有人說,「鹿港老街吸引人之處,在於它是活的。」

古市街的街屋中,有幾間保存較為完整且兼具特色。

瑤林街18號的「友鹿軒」,為一棟長條型的街屋建築,內部設有二座樓井,已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友鹿軒目前是童玩店鋪,遊客可以入內參觀,體驗一下百年街屋的丰采。

三槐堂是一棟融合西洋建築風格的閩南式築,洗石子的門額以泥塑雕字「三槐挺秀」的堂號,其典故出自宋太祖監察院御史王佑,他在庭院種了三棵槐樹,期盼後代子孫能官居三公宰相。

如今王佑的後代、以「三槐堂」為王姓人家的堂號,據說鹿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還住在宅內。

三槐堂祖先為了敦親睦鄰的半邊井,沒想到後來會變成觀光景點。

瑤林街8號的「合德堂」,與「三槐堂」相鄰,也是一棟典雅的古厝,最特別的是宅裡有兩間讀書樓。

合德堂是書香世家,家學淵博,因此培育出不少傑出的後代。

豈只合德堂後代傑出,「船頭行」乃昔日富貴之處,子弟都受高等教育,根據鹿港文教基金會的資料,此地人才濟濟,例如施姓、王姓、李姓多有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及國家棟樑。

作家心岱(李碧慧)女士,是埔頭街布莊女兒,在她所著「我出生的地方-埔頭街」文中敘述道:

我走過北台灣不少老街,例如台北迪化街、三峽老街、 桃園大溪老街、新竹湖口老街,但這些老街都是日據時期大正年間(約1920年)市區改正後新建造的街屋,從沒見過像鹿港這種保存良好的清代閩南式古街。

街屋承載著歲月的重量,越古老越有味道;窗櫺間不時晃動的人影,傳遞仍然流動的舊時光。

.

綠字來源:「我出生的地方-埔頭街」(心岱)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双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愛台灣
2011/11/14 07:54
http://a8.sphotos.ak.fbcdn.net/hphotos-ak-ash4/376081_1584656433896_1760334173_815036_520352240_n.jpg
蝶非(changerose) 於 2011-11-14 22:58 回覆:
謝謝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