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羅大佑的鹿港小鎮
2011/11/11 03:17:22瀏覽3950|回應7|推薦214

鹿港原名鹿仔港,早期漢人移民未大量遷入時,為平埔族的居住地,也是原住民獵鹿之處,此乃鹿港名稱由來之一。

充滿懷舊風味的鹿港小鎮,在清朝因港口貿易興盛、商業繁榮,曾是台灣第二大城市,所以有句俗諺說:「一府、二鹿、三艋舺」。

港口淤塞逐漸沒落後,鹿港仍保有昔日的風華:望風懷古的古蹟,古色古香的老街屋,在懷舊當道的今日,鹿港的魅力有增無減,使得全台各地瘋老街的熱潮中,鹿港一向都是遊客的不二之選。

探尋鹿港幽靜古意,首站一定要來天后宮。

因為羅大佑的《鹿港小鎮》一開始是這麼唱的: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

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

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

天后宮創建於民前三百二十一年,係台灣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聖母神像的廟宇,由天后宮封靈分香出祖的大廟宇眾多,信徒遍佈於台灣各個角落,終年香客絡繹不絕。

(來源:http://www.mustards.idv.tw/intro1-2.htm

這個時代的能見度這麼低,從小信仰的普世價值一再被推翻,於是再也不知道能夠相信什麼?所幸宗教總是教人向上、向善,如果一定需要信仰什麼,那麼,到廟裡擎一柱香,祈能帶給心靈短暫的慰藉。

天后宮不但香火鼎盛,鄰近幾條街的商圈也熱鬧非凡,街道兩旁盡是鹿港美食:蚵仔煎、炸蝦猴、麵線糊和蝦丸、生炒五味,都是特別的鄉土口味;牛舌餅、綠豆糕、鳳眼糕和口酥餅等,也都是鹿港特產代名詞。

鹿港美食讓人垂涎三尺,也多得令人眼花撩亂,不知該如何選擇?

老字號「巧味珍」門口,蒸爐不斷冒著熱氣和香味,一下子就俘虜了我。

古早味鹹蛋糕,「蒸」的不一樣,有菜埔和肉鬆二種口味,是很好的伴手禮。 

中山路、民生街周邊店街,店家大都改建為水泥房子,嚴格來說已無古意,要尋找古街老巷,唯有避開大條街道,往深處巷子裡去。

由埔頭街和瑤林街串聯的一條古市街,是由政府出資重新整修後的面貌,但其格局仍保有清朝時期的風貌。

昔日古市街從事大宗貨物買賣,設有碼頭和私人船隊,街上的二十多棟房屋,除了商家居所、船行辦公室、倉庫,還提供其勞役、婢及船員住所。(來源:http://www.mustards.idv.tw/intro1-7.htm

保存相當完整的長條型店街建築,呈現清代以來的傳統樣貌,每一間老房子都各有特色,還有說不完的故事,值得細細品味。

老街也販賣各式各樣的懷舊商品,在保留文化風貌同時,也散發昔日生活的氣味。

三槐堂是古市街的大戶人家,牆腳底下有一囗「半邊井」,是鹿港民風淳厚的最佳見證。

半邊井其實是完整的一囗井,被一道牆隔成兩半。一半在自家庭園牆內,露在牆外面的那一半,則是供給沒有能力鑿井的鄰人汲水取用。

半邊井目前雖已封閉,仍可追想前人睦鄰之用心,後人望塵莫及。

欣喜鹿港有一條古街保存區,可惜還有許多老建築不堪風雨侵襲,任其傾痞毀壞。

在一些遊客未涉足的巷道裡,多的是屋瓦毀損、牆垣傾塌,一付破敗荒涼的景象,對照著《鹿港小鎮》其中的幾句歌詞,不勝感慨:

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

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 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

門上的一塊斑駁的木板刻著這麼幾句話

子子孫孫永保佑 世世代代傳香火

以一首《鹿港小鎮》紅遍華人世界的羅大佑,去年接受媒體專訪時透露,當時寫這首歌時,根本沒去過鹿港!

這句自白讓許多人錯愕不解,因為《鹿港小鎮》歌詞深入人心,大多數人都會直覺以為羅大佑是鹿港人,沒想到1982年這首歌紅遍大街小巷時,他連鹿港都沒去過。

羅大佑自己解釋道:「鹿港」在他的歌裡,只是一個象徵,曾經是新的後來變成舊的,舊的都市沒落而它的沒落來自於被人們遺忘、被新的一個都市給取代,因此讓他想到像鹿港這樣的地方。

羅大佑又說:時代是殘酷的,不去保護一些文物,會慢慢被一些東西取代,甚至被環境糟蹋。

羅大佑希望,每一個聽到這首歌的人,都不要忘記,這首歌最原始的意涵:傳統文化與舊有事物的美好,要記得代代相傳。

走出彎曲的小巷子,來到熱鬧的大街上,迎面騎來一台復古三輪車。

騎車載客人兼導覽服務的阿伯,笑容滿面的和我打招呼,接著騎向車水馬龍,宛如一個舊世代融入新時代中。

鹿港是引人入勝的歷史小鎮,然而,鹿港短短幾年的變化,讓它的古味漸失,不太像鹿港了。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繁榮的都市 過渡的小鎮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羅大佑的《鹿港小鎮》歌詞寫道,「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現在的鹿港幾乎和台北一樣,霓虹燈徹夜閃爍不停,其實城鄉差距已經沒有那麼大了。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双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11/14 07:52
http://a3.sphotos.ak.fbcdn.net/hphotos-ak-snc7/375849_1584650793755_1760334173_815030_2116128952_n.jpg
蝶非(changerose) 於 2011-11-14 22:58 回覆:
謝謝

TonySk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成住壞空
2011/11/13 14:14

人類渺小卻又愛思索,環境險惡卻又愛冒險,觀察大自然,師法大自然,最先從中領悟就成為文明的先驅

譬如樹木,妳感傷他的葉落花"空",它卻回到地面分解供給"成"生命,不斷的循環

人類的文明發展史包括宗教也是"成住壞空"

最早人類的宗教都是對大自然的敬畏,有崇拜太陽,山岳,烈火以及萬物生靈

媽祖其實是道教(山寨版佛教),但是在清朝前並無媽祖,而是海神廟,我猜各地海神廟的主靈傳說名子並不"統一",妳去查媽祖被清朝皇帝們愈封神格愈大就會發現繆誤之處,"神"因皇帝冊封而位階高於其它"眾神",那比眾神位階高的不就是皇帝,如果如此,你直接幫雍正康熙乾隆塑個金身來拜,不是比漁村少女出身的林默娘更有說服力嗎?

這是政治干預宗教,用政治力統一了"海神"諸神,直到今天,"眾神"都還穿著清皇帝御賜的官服就是鐵証

另外一例是土地公,本來土地公可能是村民膜拜的樹王爺石頭公,國民黨發動媒體圍剿說是迷信,還創造一個落地秀才死後變土地公的故事,所以多神教又被政治統一了

這裡有一個思辨,如果真是有神,妳相信他會附在山川石樹海天太陽,還是會選擇附在一尊有死人名子的木偶?

我相信有神,神存在大自然,不是人力可以超越的

我認為媽祖廟是一個文化,鹿港是一個文化,他已經到"空"的階段,但是我們能不能把他們像落葉般從中汲取養分,供給新文化新生命發展所需,而不是只會蓋四四方方火柴盒般的水泥與鐵皮森林,只會拿香跟拜,卻不知拜的理由

共勉之

蝶非(changerose) 於 2011-11-14 22:57 回覆:

謝謝分享高見

但不太理解

高見與拙文有何關係


羽白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化遺跡
2011/11/13 12:36

很讚嘆那用長板凳所堆疊

架構的樓牌

長板凳閩語又稱椅遼,古色古香實木

製作而成,兒童往上一躺還真遼闊

較其他椅子舒暢多了,大人躺著也

不成問題,腳尾隨意橕個東西,小午

睡不成問題

只是這椅遼也不多見了

能在此鹿港一遊還真謝謝您

記憶中路過該地迷路繞了好

幾圈,急找路甚麼也沒看見~

蝶非(changerose) 於 2011-11-14 22:56 回覆:

謝謝您看圖看得仔細

並為長板凳詳加解說典故

彌補拙文之不足


莫莉﹝忘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消失古味
2011/11/12 08:32
很喜歡這首鹿港小鎮....已經多少年沒去鹿港了,妳說漸漸消失的古味,令人有點著急。
書寫四季風雲 輕夢掠過流浪的軌跡 相聚與別離都是恆長的定律
蝶非(changerose) 於 2011-11-14 22:53 回覆:

大家都想去鹿港尋找古味

人潮帶來的商機

使得商業味越來越濃

古味漸漸消失

二者之間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


Judith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那一年我常遊鹿港
2011/11/11 23:29

那年,在台中工作。

有時間常到附近城市閒逛,

鹿港去了好多趟,龍山寺、辜振甫的老家、摸乳巷、油傘‧‧‧

當然還認識了一些姓施的朋友(施姓是大姓)。

那個年代到鹿港一遊,非要做文物及文化的功課,

不能走馬看花看一遭(許多文物都屬百年以上,且從大陸運來),

否則會褻瀆了鹿港的風采。

時隔多年,

不知現代的人前往是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情?

只是背包客必遊之處,然後畫上一個定格,

還是文化洗禮?

當然希望是後者,而不是只有羅大佑的鹿港小鎮。


心存感念。Judith 亮
蝶非(changerose) 於 2011-11-14 22:48 回覆:

很慚愧

我和大多數遊客一樣

抱著觀光的心態

沒有做文物及文化的功課

但即使走馬看花

多少也接受了文化洗禮


平平安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羅大佑的鹿港小鎮
2011/11/11 13:43

歌也很美

一個古老的城鎮

有它的美....

蝶非(changerose) 於 2011-11-14 22:44 回覆:

因為時間的粹取

使得古老的小鎮更美


江依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鹿港小鎮..
2011/11/11 12:19

鹿港小鎮離我家田尾或永靖不遠,

小時候,和家人常去鹿港海邊遊玩,

鹿港的人情味、古蹟和小吃,很值得去看,

鹿港人的閩南腔也很特別,感謝分享。

祝福

蝶非(changerose) 於 2011-11-14 22:43 回覆:

不知您的故鄉在彰化呢

希望拙文沒有破壞您對鹿港的美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