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寮古道。一「桐」去郊遊
2011/05/13 00:17:37瀏覽3667|回應5|推薦244

抵達獅頭山接近傍晚,歇心茶樓的老油桐已然盛開,在昏暗的光線依舊散發耀眼的光彩。

沒有時間好好瞻仰老油桐,因為趁著天黑之前,要去走一段六寮古道。

去年初走六寮古道,難忘沿途幽靜的氣氛,始終唸記著要再回味一下。

六寮古道也是個賞桐步道,4~5月花開時,油桐花如雪般片片掉落,累積成一條綺麗的花徑。

點點白色油桐花灑落路上、山壁、溪流,樹葉,在這裡賞桐要低著頭瞧,而不是仰著頭望。

一路行來,屬於低海拔郊山的次生林林相豐富,卻不知雪白的桐花從何處來,因為油桐樹都長得十分高大,人走在樹下,只見茂密的綠蔭,望不到樹冠上面的桐花,恰似「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遍尋不著的油桐花,卻在驀然回首處,遠遠地向我招著手,說:我一直在這裡,是妳盲目的視而不見。

紛紛飄下的落花,每一朵都還完整美好,叫人不忍心踩踏。

不忍心落花被踩踏腐爛,小女孩沿路撿拾。

一對小姊妹花,自備小花籃,把落花裝滿回家,小小年紀已懂得愛花、惜花。

誰說愛花是小女生的專利?一個大男生專心的以鐵絲串著一朵朵桐花。

要把花冠送給誰呢?

還有一位大女孩細心的把桐花組合成一顆桐心。

完成了大大的桐心,多少拾回一點童心。

最後,五分鐘編織的桐心,送給了五歲的童心。

於是,這顆桐心成為永恆的存在。

六寮古道是百年前北埔、峨眉到南庄的山徑,因南庄煤礦業沒落,以及產業道路的開通,這些古道在民國70年以後就不再有人跡行走,淹沒在荒煙漫草中,民國94年後叁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加以整理,現成為獅頭山地區重要的休閒步道之ㄧ。(來源:叁山國家風景區)

六寮古道雖有古道之名,其實古道前段已鋪上柏油路,無古樸的風味,比較像是產業道路,由於禁止車輛進入,沒有車聲干擾,也還算幽靜怡然。

沿途未遇到任何汽車,突然看到一輛車子行駛在狹窄的山路,頓覺奇怪不解,以為是不守法的遊客擅自開車進來。

還好看到路旁的立牌,解開了疑惑:

請不要以異樣眼光看待此間往來的車輛,本道路乃六寮居民滴下血汗、協力共同完成的產業道路,請尊重原六寮居民車輛行駛權益,相互禮讓尊重,免於不當意外之發生。

「六寮」,是指「第六個隘寮」的意思,屬於峨眉鄉七星村。早期此地為原住民賽夏族人所有,道光十四年(1834年),粵籍的姜秀巒與閩籍的周邦正合組「金廣福」墾號,進入北埔、峨眉、寶山等地的山區拓墾,建立三十六處隘寮,以防範原住民的攻擊,六寮的地名,正反映出這一特殊的墾隘歷史。(來源:叁山國家風景區) 

這段產業道路是供六寮居民出入之用,可惜我前後來了二次,竟不知古道還有六寮後代居住,這次又受限於時間不夠,只走了四分之一路程,未能一探先民開墾的遺跡,下次定要彌補此一遺憾。

雖然未能走完全程,只走一小段六寮古道也很精采:步道沿六寮溪谷而上,沿途樹蔭蔽空,聽溪流淺唱,蟬鳴鳥叫,多樣性的生命跳躍在山林之間,還有浪漫的桐花雪相伴,一路走來非常舒爽宜人,絲毫不覺山路的辛苦,倒像來踏青的。

六寮古道的坡度大致上相當平緩,陡峭處不多,走來不會太費力,很適合全家健行。

那天是母親節,許多家庭三代同堂出遊,不約而同選擇了老少咸宜的步道。

趁著春光好,桐花正美,走,走,一「桐」去郊遊!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蝶非妳飛去哪兒?
2011/06/08 22:02

好久沒見到妳的新作,真是想念!



古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桐花真美
2011/05/20 19:34

好美的桐花喔

令人心嚮往之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
2011/05/18 17:06
我也想跟他們一樣呢~~這麼的快樂放鬆~~呵呵   中信房屋 花蓮旅遊 花蓮民宿 網站設計

木頭...發呆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5/13 14:15
又看到蝶非心思之細緻

有時在市集或登山道上看到車輛進出
難免會覺得不耐  ( 或甚至鄙視 )
但似乎都沒有想到原居住之民眾
也因為我們的進入而感受到不便的地方

譚老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5/13 07:25
願“桐”心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