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南庄老街》滿城盡飄桐花雪
2012/05/02 00:30:23瀏覽3359|回應2|推薦139

 

很多人都說三義的油桐花最美,我個人倒是覺得三義遊客太多,在車潮與人潮的擁擠中,失去了悠閒賞花的心情,也難以體會桐花的純白之美。去過幾次三義之後,再也不想去湊熱鬧了。

那麼,同屬於人氣旺盛的苗栗山城--南庄又如何呢?

在雙線道的環外道路中,乍見滿山桐花盛如白雪點綴山頭,原先預期中的不安,都已拋諸腦後了!

隨著山路蜿蜒,一個轉彎,又見山林覆上一層白色雪景。

 

宛如雪景般美麗的桐花,遠望如在天邊的距離,越讓人想去親近。

只是啊,未見冬季的靄靄白雪,何來暮春初雪未消?

 

未開發過度的山區,有比較多的空間和機會讓桐花生長,每年到了桐花盛開的季節,處處可見雪染山林的美景。

桐花染白一個又一個山頭,在客委會沒有納入的賞桐路線中,一樣享受了一場桐花春雪的洗禮。

 

然而,對桃竹苗的客家族群來說,桐花就是後院、山林間常見的植物,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沒有特別浪漫的想像。

 

 

桐花對農民的價值,還不如一畝稻田。

 

雖然稻子的收購價格奇差,仍舊是維持生計不得不的耕作。

桐花對農民的價值,也不如幾片筍乾。

35月盛產的桂竹筍,放在太陽底下曬成筍乾,可以延長保存期限。

桐花對農民的價值,更不如產值高的櫻花苗。

這種重瓣櫻花,稱為牡丹櫻,花期在四、五月,才有櫻與桐花對話的機會。 

 

公路上未見的車潮,原來全匯集到了南庄老街,好在停車場夠大,不至於塞成一團。停車場上方懸著一座吊橋,卻是以前不曾見過。

抬頭望,高達十幾層樓的吊橋,以視覺差而言,高度與桐花幾乎等齊,彷彿伸手能觸及。大詩人是「欲上青天攬明月」,小女子我是「欲登吊橋攬桐花」。

這座2010年啟用的康濟吊橋,在昔日舊橋原址興建,串連蓬萊溪兩岸的南庄老街與南江老街。

舊「康濟橋」建於民國42年,是鄉內當時惟一的水泥橋,在林業、礦業興盛年代,扮演重要的運輸功能;民國52年因「葛樂禮」颱風毀壞拆除,由南庄大橋取代。

康濟橋是老一輩鄉民的共同記憶,新建的人行橋也採用相同橋名。

南江村早年因林業、礦業物資匯流而發展迅速,比現今南庄鬧區更熱鬧,後因市區軸心移轉沒落。康濟吊橋串連兩岸老街,「延展南庄鬧區的休憩觀光範圍」,換句話說,把南庄的商機大餅做得更大了。

 

登上橋才知桐花攬不得,倒是多知道了一點南庄的過往,也算是不虛此行啦。

 

沿著蓬萊溪畔,設有觀景木棧道,遊客多了一個漫步賞景的去處。 

 

在棧道上遇見一位帶斗笠的阿婆,她帶自己種的蔬菜到南庄菜市場賣,再換些日常生活用品,現在要返家了。

  

對南江村的阿婆而言,吊橋連接了二岸的距離,不必大老遠繞道,大大縮短步行時間,這座吊橋真是功德無量。

康濟吊橋東岸,正對桂花巷的入口,也就是著名的南庄老街。

放眼望去,熱鬧的街道映著桐花雪景。

桐花祭工作人員的衣服,也是朵朵桐花。

老街依然人潮不斷,本來想快閃避開,忽聞到一陣陣筍香,忍不住湊上前去。

這一鍋燙熟的桂竹筍,在陽光下透著鮮嫩誘人的色澤。

桂竹筍肉質稍硬,適合用來作炒、滷等料理方式,是一道平民美味佳餚,媽媽和我都超級愛這一味,買了100元就好大一袋,帶回去慢慢享用。

避開桂花巷的擁擠,拾級往高處走。

居高看桂花巷,屋簷與屋簷密不透風,這條約兩米的小巷子,無關小說或電影,仍吸引無數遊客湧入,刺激了當地居民的價值觀,商業氣息濃得化不開,似乎又回到南庄曾有的繁華景象,難免也失去了老街的古意風情。

掠過層層屋簷,照面又見青山白了頭。

放眼望去,滿城盡飄桐花雪。

 

 

 

油桐最早從日據時代由大陸長江流域引進,四十年代開始走進客家族群的生活:栽植油桐主要功能為取種子榨油,做為木材防護用,是當時油漆工業的重要原料,加上桐油的防水性良好,也能做為油紙傘的防水劑。許多老一輩客家人的兒時記憶,就是結伴在林間撿拾油桐子,賣到油場貼補家用,和樟樹、香茅、茶葉一樣,都是早年客家尋求溫飽的經濟作物。

一朵朵雪白桐花,一片片白色雪景,鏤刻著客家人早年開山打林、勤奮耐勞的族群印記。

 

 

資訊來源:南庄鄉公所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永緣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五月雪
2012/05/03 12:59

山頭一簇一簇綻開桐花

彷如五月雪紛飛

蝶非(changerose) 於 2012-06-23 01:10 回覆:

桐花[五月雪]之名

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