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九份也有薰衣草森林?
2009/05/11 00:12:08瀏覽13824|回應16|推薦109

請教常去九份的朋友一個問題:上下二張圖片是不同時間在老街拍攝的,看得出有什麼不一樣的改變?

沒錯,上圖的水溝蓋坦蕩蕩地躺在地上,下圖的水溝蓋上面舖了一層塑膠布,此乃其中明顯的差異。

看倌,或許您要問:這層塑膠布有何用處?不說您不知,這是有特殊作用的。

話說水溝是台灣的衛生下水道,所有生活廢水直接排入水溝內,連知名風景區也不例外,空氣中時常飄散陣陣惡臭,尤其夏天悶熱無雨的時候,臭水溝味更是叫人不敢恭維,但老祖先說得好,入鮑魚之肆,久聞而不覺其臭,咱自己人聞慣了,倒也安之如貽,卻是日本和歐美觀光客個個掩鼻、皺眉、快閃,不僅把問題突顯得頗為尷尬,更嚴重的是影響店家生意,於是不知誰想出的方法,直接幫水溝蓋棉被,代替修築衛生下水道的緩不濟急。

看倌,或許您又要問:幫水溝蓋棉被有效嗎?

我只能這麼回答:那天我感冒鼻塞,沒嗅到鮑魚之臭,連芝蘭之香也聞不到啦!

據報載,九份郵局最近因租約到期,加上不符消防法規,急著搬新家。

廁身在熱鬧老街的郵局,一般遊客不太會注意到,卻是當地居民仰賴的「金融中心」,61日前找不到新處所,就要停業了。

一間郵局有可能永遠從九份老街消失,但是不屬於老街風味的商店和民宿越來越多,有的還費心裝飾一點「陳貓古老」,有的乾脆把夜市的那一套全搬了來,不倫不類、新舊雜陳之間,其實就像水溝蓋上面的那塊塑膠布,欲蓋彌彰。

商業化的基山街離古老的九份越來越遠,唯有往輕便路尋覓山城質樸的美麗。

滿佈歲月青苔的石牆,也附著石板菜,似乎暗示著九份是濱海山城的身世。

一間小小的紅色磚房,想讓人探一探:「牆頭紅杏暗如傾,檻內群芳芽未吐。

星星點點的綠意,著手回春一面略為傾圮的石板牆。 

一株杜鵑在五月盛綻,植根於舊屋牆壁間隙,盎然的生命力令人動容!

一間「琳瑯滿目」的花店,屋內、牆上、露台全掛滿了花,好不熱鬧。

我懷疑有多少人來逛老街會順道買花回去?但是我很高興在這條幽靜的小路發現一間花店,如同上次發現「樂伯二手書店」一樣高興。

輕便路走到路尾,荒廢的昇平戲院依舊還在,改變九份的《戀戀風塵》海報依舊高掛,執導電影的侯孝賢卻說他有深沉的罪惡感,因為他一手埋葬了九份質樸的美麗。

看到昇平戲院旁邊的紫色薰衣草森林,我完全能夠體會侯孝賢的自責絕非矯情。

先聲明:我對於薰衣草森林絕對沒有偏見,事實上我也喜歡在如茵的草坡上,看到一片紫花迎風舞浪,然而在懷舊的九份老街上,出現一間前衛的香草舖子,總令人覺得格格不入,甚至悵然若失:商業化的觸角無孔不入,連輕便路都失守了。

輕便路與直向的豎崎路相接,「悲情城市」大紅燈籠與「香草舖子」紫色氳氤對照。

吸引觀光客的是九份老街的茶館、燈籠和人文,當這些元素漸漸消失,甚至蕩然無存時,還有多少觀光客願意停留?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海報是"戀戀風塵"
2009/05/25 19:46

板主好,無意中闖進你的blog, 非常好奇你如何知道那麼多種花與植物。 I like your blog very much.

BTW, 那個電影海報是1987年的"戀戀風塵",不是悲情城市-- 雖然地點與導演都是九份與侯孝賢。

蝶非(changerose) 於 2009-05-26 15:07 回覆:

非常感謝您的指教

已修改錯誤

歡迎常來訪


鴻燕驚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無奈
2009/05/13 20:08
同樣的情緒,我也盡量不去淡水。老火車站前的那一座木桿的路燈,燈罩四周的那片暈黃,薰染圖繪了多少滬尾人的記憶。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神隱
2009/05/13 02:39

音樂十分的耳熟。好像是千尋和白龍在那條河上飛翔時的配樂?

每個時代的人記得的九份都不會一樣。年輕一代日本人心中的九份可能是宮崎駿的神隱少女的場景,而看侯孝賢電影的我們記得的九份,卻是悲情城市中的樣子。

不同的記憶餵養出不同的喜悅,在時間的長河裡,「變化」,無論是隨著經濟發展還是人文發展,都是人類文化的腳步。或許在剝削完九份的美麗後,這群人會留下殘破,還給九份原有的沉鬱。那時或許會再啟發一位導演,記錄這個過程,而製造出下一世代的「榮景」.....

一個地方要存在一百年、兩百年,而我們只是其中短暫的過客。我們腦海中的「建設」,在一百年後的九份人看來,或許是值得保存的「原始」?

蝶非(changerose) 於 2009-05-13 13:59 回覆:

野米耳力真好的確是神影隱少女的配樂

野米的見解不俗,見人所未見,我也希望能做如是想,但是,相較於日本妻籠宿、高山、會津若松大內宿等各地百看不膩的優雅老街,九份的美麗卻不能被妥善的規劃和珍惜,實在可惜了,因為我們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九份,也難保九份被蹧蹋殆盡後,還能留給下一代一個美麗的九份。


㊣ 蔡老師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商業考量?
2009/05/12 20:27
現在的老街都整理的太新了,

九份、內灣、集集…都快長成同一個樣了,

連賣的東西也都快一樣了!

附一張民國78年去九份時,純樸的九份街景。

(相片翻拍,效果不佳,敬請見諒)
蝶非(changerose) 於 2009-05-13 13:49 回覆:

對啊

全部長得一模一樣的老街

賣一模一樣的商品

讓人興味索然


一隻名叫Iris的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09/05/12 09:30

您點出了事實:

文化活動與商業活動~~往往是背道而馳,

如果沒有審慎規劃~~只要差了一點點就全走了味!!

蝶非(changerose) 於 2009-05-13 13:46 回覆:

商業總是凌駕於文化之上

店家做生意賺錢無可厚非

但當老街的風味越來越淡薄  甚至走了味

失去了九份之所以吸引人的獨特性

實在是很可惜


crystalsu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沒辦法! 審美觀出問題!
2009/05/12 00:11
那些鮮紫色的東東看起來太搶眼了,完全不搭調。

要蓋水溝至少也得找同色調的塑膠布,再不然,塗成黑色的也行,偏偏放個橘紅色的,真的是欲蓋彌彰!!
蝶非(changerose) 於 2009-05-13 13:38 回覆:
便宜行事哪顧得了美觀不美觀

從容自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當地的文化主管機關是有責任的~
2009/05/11 23:52

經濟發展與文化產業相衝時~

應該有跨部會跨單位的機關共同商議~

只是最後總會淪為地方利益團體與勢力的妥協品~

蝶非(changerose) 於 2009-05-13 13:37 回覆:

說得極好

所有的協商到最後總會淪為地方利益團體與勢力的妥協品


梅子綠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re
2009/05/11 21:58

許多觀光地方太過開發,也越難保留原有吸引人之處,漸漸的,幾乎每一個地方似乎都變的好像,本身的特色好像都越來越淡......

想起小時候到九份的感覺,再看看現在,我也幾乎不會想去了......好可惜的一個地方

蝶非(changerose) 於 2009-05-11 23:36 回覆:

九份歷經幾年觀光熱潮後

近來已露出疲態

不再吸引人的因素

如同您說的

每一個地方似乎都變的好像,本身的特色好像都越來越淡......


中等生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應該不會在乎
2009/05/11 18:41
我想這些商人比較在意有沒有人去那邊花錢, 至於是台灣人 外國人 還是外星人, 他們應該不會在乎吧 
蝶非(changerose) 於 2009-05-11 23:31 回覆:

其中還是有差別的

根據店家自己透露

來九份泡茶 吃飯 購物的以本國人居多

外國觀光客大都只看不買

真正具有消費實力的是本國人

商店導向以迎合本國人為主

所以也像夜市


ffds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幾家歡樂
2009/05/11 16:08
九份變成觀光區,不妨從幾個不同的方向來看。
樸實的景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工佈置。
寧靜的氣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潮洶湧。
貧困的環境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財源滾滾。
人才外移的因素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力注入。

不同的角度總會得到不同的答案與感受,當我們覺得沮喪時,可能另一組人馬卻天歡喜地,反之我們的擁護也可能使許多人毫無生趣,嘗試用別人的角度來看自己。

當我們去國外觀光時,會不會去注意街角的花朵與磚瓦?會不會鑽到最不起眼的角落做深刻的觀察?當我們只注意那些名勝古蹟時,要如何要求來九份的人做不同的事?商業氣息帶來了俗氣,卻也帶來了希望,否則以傳統的九份風貌,像不像一個行將就木的老者?除了極少數的人有興趣觀察研究,大部分的人都不做這個選擇,九份的原住民在貧困、沒有未來的日子中,能不能希望有改頭換面的一天?許多文人、藝術家的憧憬,極有可能是墊基在其他人的惡夢或無奈中。

其實台灣還有很多樸實未開發的角落,有興趣的人隨時都找得到,但當九份選擇另一個角色時,放他一馬吧,不見得每一個地方都要拿著傳統終老一生。
蝶非(changerose) 於 2009-05-11 23:25 回覆:

您的見解極是

我也贊成適度的商業活動帶來工作機會

讓外移的人才回流  讓在地人生活好過

不過弔詭的是 在老街開店做生意的大都不是本地人

那些拿著雄厚資金的外地人努力消耗九份的天然資源

等到賺飽了銀子或是沒有利基就離開了  

留給九份的還剩什麼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