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7/10 16:48:42瀏覽838|回應1|推薦18 | |
搖頭麵線
我們故里有間中學,學校不偏不倚建在一片池塘上.當初為了興建這所學校,縣政府選擇一處寧靜樸實的鄉村,看中了那一片周圍被稻田擁抱的池塘.於是填土造地建起了簡單的校園,我便是就讀那所“池塘中學”. 由於學校原為農漁用地,而一般的農家都有在稻田附近設置土地公廟的習慣,所以很自然地,在我們學校的門口不遠處,也有一半大不小的土地公廟.它所在的位置正好緊鄰通往學校的主要道路旁.然而以往的土地公廟,並不引人注目,它和路旁的波蘿樹相掩成林,看不清楚.學生們上下學都會經過那間土地公廟,沒有人記得它的存在.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土地公廟不再是土地公廟,它成了土地公小吃店.這小廟竟然被人搭起攤子,作起了生意.學校方圓百尺內沒有半間小吃店,學生們中午時間都衹能吃自己帶的飯盒,或是褔利社裡食而無味的油膩麵包.沒想到土地公廟也能變成小吃攤,這可是學生間的大消息,大家紛紛傳頌著.不少人上學開始注視著它,許多人引著頸子東瞧西望,想看看它的葫蘆裡倒底裝的什麼藥. 幾個好奇的學生,便在中午時分,到土地公小吃攤探底,據消息回報,那裡專賣麵線,而賣麵線的有二人,一個年紀較長,負責端麵,另一個則守著灶子,低著頭舀著一碗碗的麵線.依照年齡及長相判斷,二人應為母子檔. 而那名探底的同學,也不負眾望,親自品嚐了他們的麵線,她邊說邊翻眼,並不是氣喘發作,而是太過陶醉,她說那味道好極了,吃了直想飛天.大家圍著她,聽得頻頻嚥口水,頓時家裡帶來的鐵飯盒都變得無味,不過她又說了,那端麵的老婦人可是一直搖著頭,什麼原因,不得而知. 隔天,很巧,許多同學都忘記帶飯盒,便嚷著要去土地公廟,吃那搖頭麵線.我也正好沒帶,大家便不約而同地,齊聚土地公小廟,在那裡沒別的選擇,衹能吃麵線,老闆又在低頭盛裝麵線,我們翹首望著,不一會兒,老婦人果然搖著頭端麵線出來,是正宗的台灣蚵仔麵線,麵線濃而多,蚵仔肥而大,滿滿的一碗,絲毫沒有減料.當然碗裡放些香菜和辣椒,風味更好.蚵仔麵線是許多台灣人的最愛,它那鹹中帶酸,微辣微甜的滋味可是拴住了許多人的胃. 由於土地公小吃攤賣的麵線,料好實在,高貴不貴,加上搖頭老闆娘的特殊招牌,“搖頭大飯店”的封號,不脛而走.而店裡所賣的麵線,順理成章為“搖頭麵線”.從此搖頭大飯店成了地方上著名的小吃,土地公廟不再冷清,每天中午休息時間,總有一大堆的學生擠在小廟前,人人坐擁一方,抬頭話家常,低頭吃麵線,好一幅國泰民安的景像.從此我們一有機會,中午就往小廟鑽,貼近土地公,享受美味的麵線.三年來,搖頭麵線,填補了我們無數空虛的正午時光, 經過多年,我再回到那裡,昔日的校園依舊,衹是校園外有了一些變遷,周圍的稻田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新式的建築,那裡也形成了一些小商圈,許多小吃店應運而生,其中不乏新潮的西式速食店,校外的繁榮簡直讓我看花了眼,然而就是不見“搖頭大飯店”,連那土地公小廟也不復存在. 一直很懷念記憶中的搖頭麵線,記得當年初離開池塘校園的時候,還會不時回去尋舊,在校內隨便晃晃,每回總不忘在校門口附近的搖頭大飯店裡,好好地吃上一碗搖頭麵線.後來隨著學業及工作的遷往,沒有機會再訪搖頭大飯店,衹好四處遍嚐蚵仔麵線,從大街吃到小巷,再從小巷吃回家裡,為了吃一碗蚵仔麵線,乾脆買材料,在家自己煮,雖說自己煮得的一定比外面大碗,可是總好像少了點什麼. 現在可好,每天我家樓下都有一流動蚵仔麵線車定時叫賣,衹要遠遠聽到它的廣播聲,我都會立即抓了錢包往下衝,它的味道和搖頭麵線十分相近,讓我充份享受那份熟悉的滿足.每當從老闆手裡接過麵線時,搖頭大飯店的熱絡,似乎又浮現眼前,我低著頭深深地嗅著那透明誘人的煙,心裡輕嘆著,就是這個味! --稀客.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