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2/27 18:07:30瀏覽9693|回應3|推薦16 | |
﹝得獎連連﹞ 好電影不必一定是耗費鉅資的大製作,只要能夠清楚敘述一個吸引人的故事,又具有深刻的主題意涵,加上盡職的演員,就足以令觀眾津津樂道,回味不已。榮獲2012年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伊朗電影《分居風暴》(A Separation),正是一個絕佳的例子。 《分居風暴》透過一對正準備分居的夫妻,剖析這個三代家庭的人生困境,進而反映伊朗的社會問題,人物鮮明,內涵豐富,觀後令人為之喟嘆、沉思。 此片第一幕,即結婚14年的夫妻納德和希敏在法官面前的一席對話,將此一家庭面臨的困境清楚的勾勒出來。妻子希敏希望11歲的女兒譚美在更好的環境成長,決定移民國外,卻被丈夫納德拒絕,原來納德放心不下患有阿茲海默症的父親,堅持不肯離開,希敏只得轉向法院訴請離婚。 基於家庭倫理,法官認為希敏訴請離婚的理由不夠充分,駁回其請求。妻子希敏於是離開丈夫與女兒,自己搬回娘家與母親同住。在銀行工作的納德只好經熟人介紹,雇用一名信仰虔誠的少婦羅芝照料自己的父親。 羅芝懷有身孕,仍每天大老遠帶著她年幼的女兒到納德家幫傭,並且瞞著失業的丈夫。幫傭之外,羅芝尚須照顧納德失智乃至失禁的父親,龐大的工作量令她體力不堪負荷。 某日羅芝中途出外就醫,怕納德失智的父親任意出門,竟將之綑綁在床上,結果父親翻落床下而失去意識,正好納德返家,赫然發現此事,雙方為此爆發激烈爭吵。納德盛怒之下,加以認為羅芝偷錢,乃將羅芝驅逐出門,然羅芝不甘被誣賴,且索求當日工資。經過一番爭執,羅芝還是被推出門外。 不幸的是,羅芝不慎摔落樓梯,懷胎四月的兒子流產了。羅芝失業在家的鞋匠丈夫個性急躁,行為粗暴,他堅持提出告訴,認為納德明知羅芝有孕在身卻推打她,於是納德遭以「蓄意謀殺」罪名起訴。 希敏顧念夫妻情分,出錢保釋丈夫,還因擔心女兒安危,居間斡旋談判,希與羅芝和解,但納德不認為自己有錯,拒絕出錢和解。經過幾番周折,納德態度終於軟化,同意付錢和解。和解書簽字之前,納德要求羅芝在可蘭經前發誓,確實是因納德推她才導致流產。信仰虔誠的羅芝怕因說謊的罪愆,將來會報應在自己心愛的女兒身上,這才說出了真相;原來前一天她車禍跌倒,肚子疼痛,是以流產的孩子早已是死嬰。羅芝的丈夫獲悉,大感意外,為失去了名譽及賠償金而自殘不已。 事件過後,納德和希敏還是簽字離婚了,他們被法官請到法庭外,等候女兒的決定,這一幕兩人之間隔了一道透明卻無法跨越的玻璃牆,深具象徵意義。至於女兒譚美是選擇父親或是母親,導演「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故意採開放式結局,留給觀眾自己去尋找答案,這是不落言詮、相當高明的手法。 此片劇情曲折,扣人心弦,片長二小時很快就過去了。《分居風暴》呈現了伊朗社會的老人照護和中年失業問題。特別是每個主要角色,都面臨難以排解的人生困境而無法自拔,比如納德的父親罹患阿茲海默症,生活無法自理,活得痛苦也活得毫無尊嚴;丈夫納德為盡人子孝道,不惜與愛妻分居離婚,他一邊替老父洗澡擦拭身體,一邊忍不住低聲啜泣的一幕,令人動容;妻子希敏長期照料公公,身心俱疲,急切希望轉換環境,卻難免招來自私、不孝的批評;女兒譚美無辜,成了父母的夾心餅乾,左右為難,最終仍得做出父母擇一的痛苦決定,電影最後一幕那臉頰的淚痕,令人鼻酸;懷有身孕的羅芝為了賺錢養家,冒著宗教禁忌出外幫傭,還因此釀成大禍;至於羅芝的鞋匠丈夫,長期失業,債台高築,同樣身陷生活的痛苦泥淖。《分居風暴》的主要人物,可以說沒有一個人是快樂的。 毫無疑問,《分居風暴》以主題內涵取勝,所謂「人生不如意者十常八九」、「佛曰苦海無邊」,此片充分反映了人人難以排解困境,這就是人生的真實,不是嗎?※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