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母親的生活歌謠
2011/07/07 21:56:21瀏覽2091|回應1|推薦13

﹝先母﹞

出生、成長、結婚於日據時代的母親,在日常生活中,遇上某些情境,口中常常會唸起相關的閩南語歌謠,以期趨吉避凶,如眼皮頻跳不歇,感覺不安,就捏捏眼皮,唸道:「目睭皮,目睭掣,好事來,歹事煞。」又如幼兒跌倒受到驚嚇,便在抱起小孩時,唸唸有詞:「無驚,無驚,驚對耳仔溜溜去。」縫補身上衣物,一邊穿針引線一邊唸著:「穿得綻,穿得縫,啥人賴我做賊嘴生蟲;一針長,一針短,啥人賴我做賊死娘嬭。」諸如此類,亦饒富趣味。

但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殺雞宰鴨的祝禱歌謠了。以前過年過節,一般家庭都由主婦親手宰殺雞鴨,母親在這方面經驗豐富,手法乾淨俐落。以殺雞為例,先燒好開水,然後將兩足已受綁的雞隻,交纏雙翅,以免翅膀狂烈揮動,接著坐在矮櫈上,用左腳踩住雞隻的雙腳,一手捏住雞首,扳起雞頸,一手拔除雞頸的雞毛,接著閉上雙眼,喃喃唸起熟稔的歌謠:「做雞做鴨無了時,趕緊出世有錢人子兒。」再迅速用菜刀往雞脖子一抹,鮮血隨即噴出,雞隻一陣掙扎抽搐,母親手腳捏踩更緊,使勁控制,否則雞隻一旦掙脫,四處逃竄,鮮血淋漓,到處皆是,將一發不可收拾。這當兒,母親早已在雞脖下方備妥放著生米的粗碗,承接由雞脖刀口汩汩注入的鮮血,等雞血流完,這碗中的雞血凝固,變成血餅,可蒸可煮,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算是一道可口的點心佳餚。下一步驟是用開水燙洗雞隻,拔除雞毛,開胸剖腹取出內臟,整個處理、清洗完畢,殺雞的工作才算大功告成。

佛家主張「生死輪迴」之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咸認此世既為畜生,必然是前世為惡的結果,若無特殊因緣,將世世仍為雞鴨豬牛,進不了上層的人界。婦女們受到善惡觀念和不殺生的心理影響,宰殺家禽時,就會一邊操刀一邊祝禱刀下的畜生脫離苦海,早日轉世為人,如此操刀者才得以心安理得,內無愧疚。母親不是佛教徒,逢節慶殺生之吟唸歌謠,其實非關迷信,而是出自內心對生命的敬畏。

如今,臺灣告別農業社會,現代婦女已不太可能親自殺雞宰鴨,於是祝禱刀下畜生的歌謠似乎成為絕響矣。不過先民流傳下來的這些歌謠,乃是庶民生活最真實的反映,表達了當時民眾的想法與情感,無論從社會學、俗文學或者語言學的角度觀之,這些歌謠都深具保存價值,值得我們多加重視。※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cpou&aid=5403158

 回應文章

老查居士新書4-明月依然在心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夜安
2011/07/07 23:19

兄長吉祥

讀到這些歌謠

特別親切

是應該好好保存  傳承下去

祝福如意


<鏡煙湖>
山水田園詩
詠物懷人詩
佛宗禪理詩
抒情憶愛詩
鏡煙湖的世界,沒有亂耳的絲竹,亦無勞形的案牘,只有不愧對美好時光的詩,靜靜相伴……
歐宗智(ccpou) 於 2011-07-08 07:13 回覆:
謝謝查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