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12 20:37:15瀏覽1317|回應1|推薦18 | |
﹝中元燈篙﹞ 目前臺灣各地的中元節慶典活動,咸認以基隆中元祭最受矚目,其中又以「放水燈」獨具特色。而我是基隆女婿,所以對此民俗活動更有另一番的體認與親切感。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初一至三十,按古俗,日皆有祭,街衢巷道多輪流延請僧道登壇施食,以祭無祀孤魂,又曰「盂蘭盆會」。盂蘭盆會一詞,源自佛經「目蓮救母」的故事,即目蓮發現母親於阿鼻地獄日夜受苦,乃置食物於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終使母親脫離苦海。由於盂蘭盆會及七月十五日中元普渡都深具孝順、博愛之義,如今二者已融合為一矣。 基隆(古稱「雞籠」)早期荊莽叢生,瘟疫肆虐,移民拓墾者在缺乏醫藥之下,客死異鄉而成無主孤魂者眾多;加以海盜、倭寇侵犯,外夷佔據,致被殺害犧牲者亦不少。迄清代中葉,漳、泉兩地移民大量湧進臺灣,由於早期移民祖籍觀念較重,所以形成了不同聚落;又因土地界限及灌溉問題爆發衝突,雙方常有械鬥發生。基隆地區,於咸豐年間再度爆發激烈械鬥,死亡百餘人,慘不忍睹,後由雙方有力人士出面調解,共同處理喪葬事宜,並沿襲中原風俗,議定七月舉行普渡醮祭,以慰亡魂幽靈。基於此一特殊之歷史因素,以及地方有心人士的推動,基隆中元祭乃逐漸發展成為極具規模及特色的觀光活動。 雞籠中元祭最鮮明的特色是,各項活動長達一整個月,包括農曆七月初一老大公廟開龕門、七月十三日迎斗燈遶境祈福、七月十四日放水燈遊行及燃燒奉送水燈頭、七月十五日祈安法會普施孤魂、八月一日關龕門,皆由該市二十六個宗親會(含四十餘個不同姓氏)依抽籤輪流負責,分成十五個主普單位,依序為張廖簡、吳、劉唐杜、陳胡姚、謝、林、江、鄭、何藍韓、賴、許、李、黃、郭、聯姓會,每一主普單位每十五年才有機會再次榮膺重任,所以當年輪值之主普單位無不絞盡腦汁,戮力以赴,期能把活動辦得有聲有色,圓滿成功。 雞籠中元祭活動所呈現的內涵是悲憫孤苦,普施孤魂幽靈,緬懷先民,促進族群融合。循例由老大公廟開龕門儀式揭開序幕,即俗謂「開鬼門」,值年主普執事準備果品牲肴祭奠,各姓氏宗親會派代表陪祭,啟墓扉、放鬼魂,使幽冥餓鬼、無緣鬼、孤魂(俗稱「好兄弟」)等,來到陽間饗用酒食,至八月一日關鬼門止。開鬼門之後,隨即展開一連串祭典及藝文活動表演,重頭戲則是中元前夕的放水燈遊行及燃燒奉送水燈頭,參加遊行的各姓氏宗親會、機關團體,莫不在花車藝閣上挖空心思、爭奇鬥妍,使得這一天的港都基隆,洋溢著嘉年華的歡樂氣息。 當晚整個基隆鑼鼓震天,夜空煙火不斷,居民與遊客萬頭鑽動,爭睹一年一次的水燈花車遊行。遊行隊伍以各姓氏宗親會作成房屋形狀的傳統水燈和藝閣為主,近年則加入電子音樂花車,尤顯熱鬧喧囂。水燈花車不時會對路邊民眾噴灑香水或是拋擲糖果,這都代表著保佑平安。各姓氏宗親會遊行隊伍之間,穿插機關、學校或民間團體的才藝表演,如舞龍舞獅、宮燈舞、車鼓陣、採茶舞、跳繩、扯鈴、山地舞、騎獨輪車、樂儀隊、爵士舞……等,古典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兼容並蓄、五花八門,讓人目不暇給。隊伍停頓時,有些團體當即街頭表演,夾道民眾也不吝於報以熱烈的掌聲與喝采。 各姓氏宗親會水燈花車在市區遊行告一段落,便直奔八斗子望海巷。接著,登場的是「燃燒奉送水燈頭」。輪值主普宗親會先在岸上擺設三牲祭品,各姓氏宗親會水燈依序排列,於祭拜後將紙錢放入水燈,道士隨即誦經、燒紙錢、放鞭炮,繞行各姓氏水燈。深夜十二時,在道士引領下,水燈一一施放入海,點燃水燈內的紙錢,照亮水面,讓水燈在海上漂流,招引無主孤魂返回陸上陽間接受供奉。長久以來,人們相信水燈的火苗燒得越旺,漂得越遠,引渡的孤魂就越多,象徵此姓氏子孫的運道會越加興旺,也因此各姓氏宗親莫不努力將水燈往大海送遠。海邊施放水燈固然壯觀,正是愛好攝影者不輕易錯過的鏡頭,但因已是凌晨時分,一般民眾較少至現場圍看。 妻是土生土長的基隆人,婚後,全家人一起回娘家看放水燈遊行,親身體會中元普渡的真諦,成為每年的重要家庭儀式。我們通常趕在實施交通管制前由臺北回到基隆,吃過晚飯,放水燈遊行開始了,看一陣子,飽足癮頭,再登上中正公園,欣賞燈火輝煌、在黑夜裏尤顯光耀奪目的「主普壇」,順便俯瞰基隆港美麗迷人的夜景,或者繞道愛三路的廟口品嚐美味小吃。若隔天是假日,我們就可以玩到交通管制結束,才心滿意足地回臺北。※ ﹝中正公園上的主普壇﹞ ﹝放水燈遊行舞龍表演﹞ |
|
( 在地生活|基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