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2/16 11:01:04瀏覽900|回應1|推薦32 | |
﹝武昌街城隍廟前﹞ 台灣人一向愛熱鬧,尤其在鄉下,喜宴常會安排豔舞表演助興,結果穿著暴露的妙齡舞孃往往喧賓奪主,吸引所有賓客的目光,以致是日真正主角的新人備受冷落、尷尬萬分。然而替子女辦「終身大事」的長輩們,以為這才夠熱鬧,不會顏面無光。 堪與前例媲美的是,熱舞女郎往往繼「五子哭墓」之後,大剌剌出現在殯葬隊伍之中,令人瞠目結舌,「為禮不敬」莫此為甚,主人卻因此洋洋得意。至於送葬者在喪宅飲酒作樂,亦屢見不鮮。這臨喪不哀的一幕,讓主張「喪,與其易也,寧戚」的孔夫子看見,豈不浩嘆! 比起來,西方社會在婚喪喜慶這方面,就中規中矩多了,一般而言,其儀式簡單隆重,氣氛莊嚴。其實,依中國古禮,迎娶、喪葬有一定規範,較諸西方社會更具文化氣息,可惜到了今日轉型期社會,原有的優良傳統文化卻蕩然無存,到底誰之過? 像中國古代,男子弱冠均舉行「冠禮」。加冠,對甫成年的當事人而言,代表獨立自主,顯示個體在身心發展各方面之初步完成,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只是,如今「冠禮」安在?政府何不擇定全國統一的冠禮日?這不正可使當代青年更懂事更有責任感嗎?近年來,欣見各地陸續辦理不同形式的「成年禮」活動,唯似乎未能形成氣候,一直未受到年輕人的關注與重視,足見其實施方式尚待研究改進,方能真正發揮其社教功能。 另外,國內城市的大街小巷,小廟處處可見,以經營廟宇維生者大有人在。居家附近如立有小廟,必然未蒙庇佑先蒙其害。因為無法無天的小廟,每每於街頭巷尾公然搭棚舉辦建醮活動,間或唱戲酬神,警局管區往往亦以「體恤」民俗為由而准予申請,教人無奈!這就是我們的民間文化嗎?怎不可悲! 以上種種怪現象,顯示當前社會價值觀念的混亂及民間文化內涵的貧乏。我們不禁要問,面對傖俗的民間文化現象,政府怎能不設法加以規範、匡正呢?※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