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10 09:51:33瀏覽803|回應2|推薦19 | |
小說反映人生,它也是人生的切片,我們藉由小說,體驗人生的喜、怒、哀、樂,從中尋找人生的答案,啟迪我們面對「生與死」的智慧,進而化悲愁為積極向上的力量。當然,這是指好的小說而言。 至於好的小說,可遇而不可求,臺灣文學耆老葉石濤於《臺灣文學的回顧》書中有以下頗為明晰的歸納:「第一,要看這篇作品是否反映了現實,反映到什麼程度。第二,要看它是否對廣大的民眾有深刻的同情心,以及同情心發揮到什麼程度。第三,要看它對人類未來的遠景是否有愛心,或遠大的抱負,也就是是否具備了理想的傾向。第四,看它是否挖掘了人性,挖掘到什麼程度。第五,才是藝術表達的技巧,看小說的佈局構想和它所要表達的是否契合得恰當。」綜觀之,葉石濤對於小說的評價,強調現實主義、人道主義、理想主義、挖掘人性,以及藝術技巧。其實,只要符合或達到前述之一或二項要求以上者,都稱得上是值得一看、也必定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小說。 小說的內容與表現形式,五花八門,小說園地才得以呈現花團錦簇的多元風貌,讓不同口味的讀者各取所需。不管是所謂嚴肅的純文學小說、通俗的大眾小說,或是介乎二者之間,兼顧藝術與商業的作品,無論軟硬新舊,只要讀完之後,心有所感,覺得有話要說,就是心目中的好小說。 由本書所評論與賞析的小說,可知我閱讀口味十分廣泛。我衷心感謝這麼多傑出的作家,深刻體驗、觀察、思索人生,殫精竭慮、焚膏繼晷地寫出精采的小說,讓我們閱讀、欣賞、感動,從中獲得人生的種種啟發。喜歡文學的讀者,在《透視悲歡人生──小說評論與賞析》(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的第一輯「西洋篇」,可以看到珍‧奧斯汀幽默的諷刺;杜思妥也夫斯基深刻挖掘人性;托爾斯泰苦苦找尋人生的答案;卡夫卡探詢存在的意義;西瑪‧拉格洛芙敘述頑皮少年的蛻變與成長;托瑪斯‧曼莫大的人生嘲諷;羅曼‧羅蘭帶來古典音樂的文學饗宴;褚威格小說的反戰反極權表現;吳爾芙開拓女性文學新領域;莫里亞克描寫親情的衝突與寬容;多麗斯‧萊辛低吟獨居老人的悲歌,莫不值得細細品味。 再者,第二輯「東洋篇」包括志賀直哉道德靈魂的痛苦與淨化;大岡昇平對於人性的極度試煉;佐多稻子勾繪原爆留下的陰影;松本清張推理小說與社會現象完美的結合;遠藤周作描寫代溝的衝突與悲哀;渡邊淳一在商業與藝術之間的文學表現;村上春樹的孤獨、失落與悲哀;石田衣良書寫街頭少年傳奇,不難看出日本小說的多元發展。以及第三輯「華文篇」,魯迅鞭撻中國人的劣根性;郁達夫揭露自己病創的靈魂;林語堂宣揚儒道互補之人生哲學;錢鍾書豐富的譬喻與犀利的諷刺;高行健自由的嚮往與實踐;蔡素芬書寫鹽田兒女的悲歡離合;侯文詠對教改的抗議與迷惘……等等,應是多采多姿、美不勝收吧? 但願本書這些以文學結構主義的角度去評論與賞析的篇章,不只是野人獻曝,更希望能夠勾起讀者的興趣,進一步去親炙原典名著,帶給自己心靈的養分,以及精神方面無上的享受。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