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5/28 09:16:28瀏覽2720|回應0|推薦15 | |
.被譽為1970年代臺灣現代文學傑作的王文興小說《家變》(臺北:洪範,1978年11月初版,原於臺大外文系《中外文學》發表),寫出年輕一代對老一輩的心理變化,其文字之「創新」乃一大特色,試看,「他一直希望能避免跟牠會逢。現在他固已漸白報投警所已呈勢不可免,但他仍闇冀有甚奇跡生出,轉化這情境,他猶握著這根茅草伸頭漂露激湍中」。小說中諸如類的例子不勝枚舉,學者指出,作家王文興使得已死的文字產生新生命。 .《家變》特異的文字運用,讓讀者不習慣,諸如「但見該河水並不憂傷,而乃新清,閑靜」、「在和靜中時有許多沒意義的事和言語重複呈顯著」、「他乃也懼也會有人來強搶及他」、「還是覺得一種已有人侵進的感應,時房中有一種失闕安意的知覺」、「但見校房都空了,窗戶也幽烏了。他心都虛无地走回去」……等,但隱隱然可以感受到字裏行間某種特殊的詩意,毋怪乎小說家朱西寗會說,讀者應該試著去習慣王文興,而不應該要求王文興來習慣讀者。 .《家變》第99節,描述主角毛毛對母親俗豔打扮的不滿,短短不到500字,出現了「大恚」、「觫哆」、「騃住」、「忿激」、「捶楚」……等小說罕用字詞,恍如在上中文課,豈不怪哉! .《家變》第137節總共只有一行:「他底父的經常侵害到他獨自閱書時的他父親所發出的屢屢種聲雜。」這文字風格的確獨一無二。 .關於王文興《家變》文字之「橫征暴歛」,以第151節最具代表性,此節只有二長句,分別為53字和68字,共121字。作者應是事先取得編輯充分信任,才能夠如此為所欲為吧?! .以小說《家變》享譽文壇的作家王文興認為,文字是作品的一切,任何文學作品的讀者,理想的速度應該在每小時一千字上下,一天不超過2小時。如此這般,一百萬字的大河小說就須閱讀一千小時,分成五百天才能夠讀完。夠誇張吧! .王文興《家變》刻意扭曲做作的文字,適巧脗合小說中父子衝突的主題與家庭氛圍,就創作實驗言,堪稱成功。但這樣特異的小說,畢竟可一不可再。 .繼《家變》之後,王文興第二部長篇小說《背海的人》,費時25年完成,通過現代寓言形式,以一個人的挫折遭遇和困頓突破,反映人性和社會的根本問題;此書所展現的文學風格,比《家變》更前衛,可以說是「反情節」、「反人物」、「反語言」的作品,只是這樣的實驗並未讓讀者接受。 .關於小說語言及其音樂性的掌握,王文興自己說:「到了《家變》才好轉,甚至於《家變》都還是束手縛腳的,大概到了《背海的人》才開始自由。」結果,《背海的人》當年在中時人間副刊連載未久慘遭「腰斬」。《背海的人》畢竟還是公開發行了,只是讀完者幾希?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