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論語怪談之為政第二
2010/06/14 11:33:32瀏覽1887|回應3|推薦2

為政就是處理事情的意思,很單純,不是只有狹隘的【政治】而已,古代科舉可以讓人擠身廟堂之上,一瞬間功成名就,和大官們相牽連,而男人天生的毛病就是喜歡治理別人,我猜也因為這樣,論語內的【為政】就變成了政治,幾千年來都是這樣解釋,就連現代也不例外,總是脫離不了政治、孝順、葬禮、禮貌的牢籠。

當我們從政治、孝順、葬禮、禮貌這些角度看論語時,就會發現論語是一個不斷重複的老梗,甚至是牛頭不對馬嘴,也難怪中華文化教材會把這些重新剪貼一番,而我們在學這些東西的年紀偏偏是青春期,叛逆性正強,看到這些嚴重失真的教材,老是教訓我們不孝順、沒禮貌,誰受的了呢?

斷章取義的結果,【慎終追遠】變成了清明節標語,【溫故知新】變成了教室的標語,君子很可憐,君子是不准看A片的,【無友不如己者】,君子的朋友也不准看A片,也難怪古代某些儒者,李宗吾的厚黑學裡面有提到,為了鍛鍊不動心,在危橋上跑來跑去,結果把心練【死】了,還以為這就是不動心,明明是活人,卻成了石雕像。

道德人士也很可憐,都要擺個樣子,也是不准看A片的,當然我不是說要看A片才對,而是【道德】不但被斷章取義,還被嚴重的加油添醋,其實不只是道德,連【孝】也是,不知道是那個多事的人把它變成【孝順】,論語整本書是找不到【孝順】一詞的,如果順就可以了,那還需要【問孝】嗎?

論語要全篇一起看,我們的學校從不給學生完整的論語,這是最糟糕的地方,用篩選過的教材來教學生,掛上中華文化的招牌,有沒有篩錯也不知道,用分數來鞏固權威,這和科舉有甚麼兩樣呢?也難怪考完試後,中華文化只剩下『油飯、燒餅油條、粽子』這些吃的,『三國演義』電玩要玩的,『三太子、濟公、紙錢』拜拜要拜的。

學而第一解釋過了,該篇核心是【禮】,就是事物運作原理被你歸納出來的現象,簡單來說就是【你的見解】,不是禮貌,為政第二就是要以學而第一的本領,以這個為基礎展開應用,不是搞政治,有些注疏真的會害死人。

以下我就把為政第二,以我的認知解釋出來,當然不是說我講的是對的,只是一個偏見,甚至有可能是錯誤的見解,這是與非,就需要看的人用自己的智慧與經驗,好好的審思一番了。

1.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看北極星的時候,北極星就固定在那個地方,所有的星星都會繞著它轉,處理任何事物,當你能找到關鍵的地方,以適當的方法引導,你會發現此時就會像那個北極星,所有現象都井然有序,清楚明瞭。】

找到關鍵處下手就是【德】,【禮與德】這兩個字有從根本治之的意涵,論語全篇沒有【道德】一詞,道就是禮,道與德是兩碼子事,不管甚麼東西,當你希望這些事物能如你希望的方式運作,此時就要正確的見解與方法,就是【道與德】,所以道德和看A片是兩碼子事。

沒有正確的見解,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方法,先有道,才會有德。

要是有一個老學究看到我這種解釋,一定會罵我是異端邪說。

2.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詩經三百首,總而言之,都是純正的思想】

           這裡的重點是孔子的動作:【一言以蔽之】,就是【歸納出關鍵點】的動作,詩經三百首被孔子歸納後,總而言之,關鍵點就是【思無邪】。

        這裡是講歸納出中心點、關鍵點,不是叫我們思想要純正,別搞錯了。

3.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使用強制的法令規範,以刑罰來限制,這樣可以避免人民有無恥的行為;根據社會特性找出關鍵引導,並根據社會特性做出適當規則規範人民,這樣人民不但不會無恥,行為更可以做到堂堂正正。】

           這裡是說使用強制手法硬幹只能達到某個程度,一定要全面來看,找到中心、關鍵點來下手,才能發展到理想,就是你想要的地步。

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我十五歲立志向學,三十歲終於站的比較穩固,四十歲便不會被周遭事物牽著鼻子跑,五十歲就明白所有事情是怎麼回事,六十歲不管順逆都不會覺得有甚麼大不了,七十歲心裡想的,和實際發生的是一模一樣,不會有出乎意料的事發生。】

這裡不是孔子在吹牛讀書有多努力,而是在講當你嘗試尋找關鍵來面對事物時,從一開始的不知道怎麼辦,到達一切都能依照你想要的走,這其中的過程,反過來說,也是以關鍵點處事的必然步驟:

1.      開始面對新事物。

2.      站的比較穩了。

3.      不再被牽著鼻子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見招拆招。

4.      終於明白怎麼回事,找到原則了。

5.      建立起正確的系統模型,無論順逆,任何變化都在我的模型預測之中。

6.      化被動為主動,不只發生的變化在預測中,還可以任意設定模型,導向我想要的狀態,一切都不會出乎意料。

這裡有提到【天命】,這也是一個被解釋的亂七八糟的東西,天命就是物理學的【統一場】,它支配了原子、電磁力、強弱力、重力等等的現象,就是宇宙的真正根源,時空變化的源頭,也就是第一義、道、佛性、本體。

5.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懿子問孝要怎麼做?孔子說:不要違犯規則,後來樊遲幫孔子駕車,孔子說,小孟問我孝要怎麼做?我說無違,樊遲說是甚麼意思呢?孔子說,生、死、葬、祭等都依該有的規矩辦事就對了】。

生、死、葬、祭是一個人必走的一條路,換句話說所有的東西都要依該有的規矩應對,這裡的弦外之音是不管怎麼樣,都依前面的規則:【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或許是因為孔子的弟子老是問葬禮與孝的問題吧!導致孔子變的好像禮儀師一樣,還好子貢在後面問了一個很特別的問題,孔子不用再當禮儀師了。

接下來開始舉例了,教我們如何找關鍵!

6.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孟武伯問孝,孔子說,父母總是擔心子女身心方面有沒有問題】。

孔子的回答,是要孟武伯努力去消除他父母的那份擔心,所以我推測,孟武伯不是身體不好,就是常常面臨出包的危險,所以孔子才會這樣講。

注意孟武伯的狀態,就是【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

7.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游問孝,孔子說,現在所謂的孝,只要物質生活照顧到就可以了,至於犬馬,也都是以物質飼養他們,不恭敬的話,那有甚麼差別呢?】

到這裡能跳脫一般人【能養】的觀點了,不被一般人的認知牽著鼻子跑,到了【四十而不惑】的地步了。

8.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問孝,孔子說,和顏悅色才真是困難呀?有事情後輩替長輩做,有臭臭鍋長輩先吃,你真的以為這樣就是孝嗎?】

我猜子夏可能整天是張結屎面,子夏的父母可能看到子夏是這張臉,吃睡也都不太爽,惡性循環,所以孔子才會這樣回答他,孝順父母的關鍵是【色難】,無論是臭臭鍋還是燒烤,也不用忙東忙西,只要你能和顏悅色,就一切都搞定啦!

這裡是【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發現【色難】就是【知天命】了,當你產生【曾是以為孝乎?】的【見解】就是【耳順】了,腦袋瓜有一個確立的模型了,只要做到【色易】,孝這方面就會【從心所欲】,注意這裡是子夏的【從心所欲】,僅止於子夏的長輩,不是我們的,所以當我們發現有長輩死要錢,撐死了還要吃,就要從新開始【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不要死抱著【色難】不放。

9.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孔子說我整天在和顏回說話,顏回就像個傻B一樣不會頂嘴,私底下自己卻會反省所作所為,也能更進一步發揮我的想法,顏回這個人!他不傻呀!】

看了前面的例子,這裡是希望我們能自我研究,還要能更進一步的舉一反三。

10.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看他的目的,研究他的來源,觀察他現在的狀態,這樣看待一個人,他能隱蔽到哪裡去呢?】

當你能把事物的前後始末,發生的關鍵與原理都弄清楚,還有甚麼是無法確定的呢?

11.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能把發生過的事物,原理關鍵都歸納的清楚明瞭,並且能利用這些,推演出新事物的走向,能做到這步的,就有能耐當老師了】。

【溫故知新】與【慎終追遠】是兩個難兄難弟,溫故知新還好一點,可以到教室和年輕學生玩,慎終追遠就可憐了,看的都是死人!

溫故知新不是要我們溫習舊書,預習新書,也不是要你多看書吸收新知識,更不是要你參加早自習,不要搞錯了!

有些教書的,開口閉口老師的尊嚴,老是要學生對你敬禮,還有些更莫名其妙的,可以站在樓梯口站一個小時要學生敬禮,吃太飽嗎?叼著香菸抓抽菸的,躲大便池抓抽菸的,有的學校把廁所門鋸一半就為了抓抽菸,把學生的鉛筆盒當足球踢的,把學生當沙包打的,大家交錢買禮物尊敬老師,怪現象一大堆,就是師的太隨便了,科舉廢了嗎?從來沒廢過。

孔子對老師的標準很嚴格,究竟是【溫故知新的老師】還是【照本宣科的教書匠】?要好好想一下了。

12.   子曰:「君子不器。」

【君子不會自我定型】

在找到宇宙的根源前,君子是不會停下腳步,故步自封。

13.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貢問甚麼是君子?孔子說,君子會先說這樣那樣,然後你會發現事物演變會和君子說的一模一樣】。

如果從政治、孝順、葬禮、禮貌這幾個角度來看,這句話就會解釋成君子是言行合一的人,要不就是君子心懷仁義,只要一講話,老百姓都會跟隨過來,滿腦子都是政治的儒者很喜歡往這裡解釋,都吃錯藥了。

君子本領很大,可能已經發現宇宙根源了。

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看事情是全盤考量,普通人看事情只衡量自己的身旁】

【比】這個字是兩個人排排坐,【小人】是普通人的意思,不知怎麼搞的漸漸變成了俗氣、沒水準、爛人的意思,會有這些怪解釋,歷代的儒者要負最大責任,以為讀了幾本四書五經,有沒有看懂也不知道,能寫幾篇滿嘴仁義道德的文章,拍皇帝馬屁就是忠君愛國,就和君子沾上關係了,差得遠了。

君子是看懂【宇宙根源】的人,也就是懂得【統一場論】的科學家。

15.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了不思考歸納就會迷網,只會思考卻不實際去學習的是非常危險的事】。

只做不想,等有一天換了東西,就完蛋了,思而不學的實際例子就是紙上談兵,其實例子很多,每天都發生。

16.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拿自己以為的尺去丈量自己不明白的地方,這樣會出大問題的】。

為了證明有勇氣,半夜跑去跳墳墓的就是攻乎異端,我們目前人類的知識範圍還滿小的,還是小心一點比較好;【男人用下半身思考】、【男人都一樣賤】、【男人都是豬】等等,也是攻乎異端。

古代某些大儒認為佛教是異端,也是犯了【男人都是豬】的毛病!

17.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說,小由,我教你的你真知道嗎?知道就知道,不知道的就認定不知道,這樣才是真知道】。

要怎麼樣才能避免【攻乎異端】的問題呢?這裡就是答案了。

18.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子張想學怎麼升官發財,孔子說,多聽聽,有疑問的保留,小心評論沒有確定的事,這樣就不容易出錯,多看看,有問題的地方保留,沒有確定的地方要小心一點,這樣就不容易做出後悔的事,當你言行很穩當,升官發財就在當中了啦!】

這裡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例子。

19.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哀公問,要怎麼做才能讓老百姓服我呢?孔子說,起用好的人才與政策,消除有問題的地方,這樣老百姓就會服你,當問題不斷出現,好的人才與政策卻從來沒出現過,老百姓一定不會服你】。

方法對了,自然會服服貼貼,亂搞一通,結果就會很糟糕。

20.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季康子問,要求老百姓要恭敬,並勸誡百姓們要忠誠,這樣怎麼樣?孔子說,當你這個人發自內在就非常莊重,你接近老百姓的時候他們自然就會對你恭敬,當你這個人孝慈,老百姓自然會對你忠誠,有本事把好的事物告訴別人,並且能教導別人不會的,這樣自然能達到勸誡的目的】。

前面有提到有的老師會站在樓梯口要求學生敬禮,就是典型的【使民敬、忠以勸】,這種逆推答案的行徑,就是學而第一提到的【知和而和】,以為這樣學生就會發自內心的拍你馬屁,別做夢了,已經幾十年了,我還是發自內心認為你是白癡。

台灣的軍隊這類的毛病就很多,花很多時間把皮鞋銅環擦亮,槍擦的油亮這樣可以黏上更多沙子,我還看過把鋼盔擦亮的,這樣可以方便敵人射擊,悍馬車磨亮,這樣可以方便敵人雷達偵測,怕出事,放假不准開車騎車,就為了要表面上的軍容壯盛,可是骨子呢?。

例子太多了,很多情人夫妻互相都是【使民敬、忠以勸】,規定你要這樣你要那樣,沒頭沒腦的付出也一樣,父母子女也是差不多,長官下屬也是,還要裝可愛的說:【總經理生日快樂】!Email還會加上令人反胃的笑臉(.^_^.),媽的!我現在想到這個頭皮都還會發麻!

不要把精力用在【知和而和】,看清楚現實,從根本下手,是這段的意義

21.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有人說孔子的風涼話,你那們會講,怎麼不出來搞搞政治?孔子說,書裡有提到,『對該盡到孝的地方都做到了,也能友愛兄弟,一切該做的都做得妥妥善善』,這樣也是為政,誰說一定要像他們認為的『搞政治』才是為政呢?】

這裡要我們不要太固執,不要認為別人說的一定對或一定錯,當然也不要認為自己的一定對或一定錯,要放下成見。

22.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人如果沒有信用,就沒辦法確定到底是行還是不行,車子沒有連接器,要怎麼走得動呢?】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可以改成『火車無連接器』,火車沒有連接器,車頭和車廂就要分開了,怎麼拖得走呢?

火車頭就是我們自己,自己的人生,車廂就是我們會面臨的事物,連接器就是【禮與德】,一定要有正確的見解與方法,才能把車廂,拖到我們要的地方。

23.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子張問,有可能知道十代的變化嗎?孔子說,商朝的制度基於夏朝而來,所以商朝的損益是可以知道的,周朝的制度基於商朝而來,所以周朝的損益也是可以知道的,周朝以後的朝代,如果他們接續周朝的制度為之,縱使百代之久,損益也是可以推測出來的】。

這裡沒有要我們效法古代制度,為政第二的極致是【從心所欲不欲矩】,與【百世可知也】的關係是甚麼?原因是甚麼?體會一下,我想很明白了。

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不是你的祖先卻跑去祭拜祂,這不就是諂媚嗎!看見事物的關鍵點卻不敢執行,這不是沒有勇氣嗎!】

        這裡也是論語的千古奇案,為政與拜祖先有甚麼關係?看了許多所謂大儒的解釋真的會無言以對,有的認為論語分錯了,要重分章節,有的認為要心存仁義而拜,所以與為政有關,哇塞!真能扯。

        意思很簡單,要注意【弦外之音】,為政第二整篇是連貫的,這裡要你不要亂拜祖先,意思是說【關鍵搞錯了就不要硬做了啦】!祖先就是關鍵點,是根本,沒確定就不要亂來。

當你發現了關鍵的地方,發現了【禮】之所在,還不願意下手,這不是沒有勇氣嗎!

***為政第二解釋完畢。

上了幾千年的當,結果論語的【學而第一】與【為政第二】講的是一門科學原理,教我們如何找原因,解問題,避免陷阱,直到有一天能夠【從心所欲】,甚至是宇宙的萬事萬物都能【不逾矩】,這樣雄偉開闊的內容,卻被發揮成禮俗教條,甚至這些教條還呈現了一些人類的醜態,就是嘴硬,能拗就拗,不清楚的地方死不承認,都賴給天命,『反正你們俗人不懂啦』,以為程朱為高,結果閉門造車,難怪清末民初儒學被打的一塌糊塗,自許【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結果都是鬼話連篇。

有道的大儒們,要好好想一想是怎麼回事了。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chahacaptain&aid=4127460

 回應文章

精囊王
你精囊大果然是有原因的
2010/06/28 09:28

關公與關興母女兩個,帶著LV逛街,看到張飛與張苞兩母女,就七嘴八舌起來,說昨天看到展昭,牽著錦毛鼠上MOTEL,真不要臉那

彼得鄧(cchahacaptain) 於 2010-06-30 11:32 回覆:

那你想演三國演義還是七俠五義?


三國迷
很多女人的三國志
2010/06/23 13:00

是啊!有一個三國game叫X鳳三國的,關興張苞都變女人了,乾脆爸爸關公和張飛也一起變女人好了!

昏倒!

彼得鄧(cchahacaptain) 於 2010-06-24 09:33 回覆:

哎呀!這就是復興基地寶島台灣的好處!

我以前還看過開封府的A片,七俠五義+包大人都是女人演的,只有展昭是男人,展昭還跟錦毛鼠搞起來,我還把這種好東西報給我的朋友,結果他認為我唬爛,直到他自己到錄影帶店才知道我沒有亂講!

我也看過神鬼奇航的A片,還有海戰哩!

我是好康逗相報的人耶!


總經理
總經理生日快樂.^_^.
2010/06/17 10:03

哈!真是心有同感....

彼得鄧(cchahacaptain) 於 2010-06-24 09:21 回覆:

隨便講講的而已

其實我也想當總經理!

可是當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