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店區地名的由來
2012/04/03 20:57:44瀏覽7918|回應1|推薦1

新店區地名的由來

「新店」地名的由來,一說是嘉慶、道光年間,由墾首陳合發、李詳記等十餘人合資,招泉州五縣佃戶逐泰雅族退入灣潭,在碧潭東岸今新東、新西二里興建店舖成街,為有別於大坪林「店仔街」而稱為「新店」。一說是道光年間泉州人林章存在今碧潭東岸墾荒形成店舖街,因山洪而沖毀街屋,重新整建後,為區分新舊乃稱之為「新店」。另一說是,光緒十一年,在上游屈尺設置撫墾支局,成為通往屈尺群原住民的出入口,漢人在此新設店舖與之交易而稱「新店」。

一、依地理原因命名

大坪林
新店溪右岸的大坪林地區
大坪林地區過去因為:1.地勢平坦2.森林密佈,所以將這塊土地稱為大坪林。從1740年代起,大坪林地區在漢人的陸續開發之下,共包含了五個區域,分別是七張、十二張、十四張、二十張、寶斗厝。此五個區域被通稱為「大坪林五庄」。

龜山
新烏路接近烏來鄉的南勢溪兩側
龜山,地如其名,有山岩形狀似龜,因此取名為龜山。這裡有全台灣第一座水力發電廠--『龜山水力發電所』,現今發電的功能已被桂山發電廠取代,功成身退。(今桂山發電廠涵括龜山、烏來、小粗坑發電廠)

屈尺
新烏路過伸仗板後右側至新店溪所包含的區域
早期稱為「曲尺」,從此地附近的新店溪,彎曲如一把尺而來。這裡一直是漢人開墾以來,漢原族群的交界地,不管是漢人入山、或是原住民下山,都需駐足此地。也因此,過去這裡亦是漢人和番族頻繁交戰之地,開墾困難。

康雅崙
青潭「養源佛堂」一帶
又稱為「康仔」,在此高地可見這種類似果子貍的動物,現代人取其雅麗語,所以改為康雅崙。

磺窟
磺窟溪匯入新店溪的溪邊上
磺窟城地名由來有多種說法(詳見單元八健行步道基礎篇P.140),然而經過鄉土學者考察的結果,因當地有鐘乳石,導致部分山洞洞口顯示硫磺顏色,過去人們誤以為那是硫磺,故稱之磺窟。在過去,磺窟是進入龜山地區的一條重要路線,為當時輕便車的必經路線。

大崎腳
北宜路二段青潭派出所附近的兩側
大崎腳位於大香山山坡下,因而得此名。大崎腳不僅是青潭地區的公車總站,也是登二格山系或直潭山系的出發點。

挖仔
安和路過挖仔橋到中和交界的區域:新店溪、安坑溪、南勢角山之間的區域
「挖仔」的意思,通常意指河流轉彎的地方,此地正處新店溪下游,河流沖積所形成的彎曲新生地,也由此離開新店。另一說,「挖仔」是指大船所附載的小船,而挖仔有一戶姓潘的人家,家長即是以製作小船為業的人,挖仔地名可能由此而來。再有一說,挖仔這兩個字,是取自於秀朗社分社的「挖仔社」。接近秀朗為「外挖仔」,往上碧潭為「內挖仔」。


出租出售 找賈大 0958-303-118 不用帶看 避免麻煩 不成免費
十年口碑 客戶多 成交快 更多請上官網 www.0958303118.com

二、依人文歷史命名

相傳道光年間,泉州人林章存等人,在昔日新店市「新東里」和「新西里」一帶開墾。並在山胞和漢人往來的大道邊,架設小屋,經營交換物品的商業行為。相對於「店仔街」是屬於新開的商店,乃名「新店」,爾後地方日益繁榮,於是成為今日新店市的地名。民生路86巷 店仔街是新店市區最老的古街。當年淡水帆船上溯新店溪,商人即在此停船卸貨,因此開店形成市集,店仔街的名稱就由此來;停船卸貨的地方就稱為店仔腳。

廣興
新烏路通往下龜山大橋後,廣興路的兩側
廣興原本稱為甲場埔,或較場埔,都是來自於歷史原因:過去這邊的原住民尚未開化,漢番時起衝突戰爭,戰況往往激烈不忍賭。當時漢方官府即以此為刑場,甲場埔或較場埔的名稱由此而來。廣興目前是龜山地區的農業地區,區域內培育相當多的花卉和植栽;這兒有一座出名的清水祖師廟,廟後方有幾間廣興地區的傳統民居,相當具有此地的原有特色。

寶斗厝
北新路、景美溪、寶橋路以北所包含的範圍
這一帶的房屋的屋頂形狀有如斗形,故取名為寶斗厝。寶斗厝內有「梘頭」的地名,因為此地處於梘公圳要越過景美溪的位置,「梘」就是指用木頭製成的大水槽,架在河上當做輸水的涵管,而位於新店的這一部分,就稱為「梘頭」;「梘尾」則是今日的景美。

伸丈板
伸丈板之名起源於日語的翻譯名詞。過往人們從新店溪上游渡口處,挑擔上山頂,邊挑邊休息,半途中於此停留片刻之後,喝杯水、吸口氣、伸伸懶腰,人看起來就會像伸長的板子,所以就把這個地方稱為「伸丈板」。

柴埕
安坑溪支流五重溪和南勢角大山山腿延伸的平原間
此地位居山麓,地多森林,1790年左右漢人開始進入此地開墾山林時,伐柴為薪,並堆積在這個地方,柴埕的名字即由此原因而來。1959年在柴埕的豬肚山遺址,發現了內打剝製石鋤、有肩長形石鏟及磨製石鋤刃端殘器,足見過去人給「柴埕」這個名字的由來。

公館崙
安康路上的小山崙,早年是本地大地主賴家的土地,於此建有收榖物租金的公館,因而得名。另有一說,因為公館崙是舊日安坑庄的中心,日據時代有許多公家機關,如安坑庄役場、安坑公學校(後來的安坑國小)、信用組合(今日的農會)皆設於此,所以稱為公館崙。安坑的聚落可以安坑一帶的公館崙為界,概分為內五張和外五張。以三城廖家為中心的車子路、頭城、二城、三城與四城是「內五張庄」;公館崙下游的安坑溪流則稱為「外五張庄」。


出租出售 找賈大 0958-303-118 不用帶看 避免麻煩 不成免費
十年口碑 客戶多 成交快 更多請上官網 www.0958303118.com

「張」是泉州人墾拓時所使用的計算單位--『犁』。『一張』代表一條圳溝流過,一張等於五甲地,後來「張犁」成為面積的代稱。多少張就是指此地在開墾之時,合股的共有幾人,而每人持有一股。如七張,即相傳是在乾隆年間,有泉州人來此開墾,於開墾之初,有七個人合股,每人各有犁一張,故名「七張」。由此類推二十張、十二張和十四張名稱的由來,因此多少張也意味著面積大小的不同。
新店地名中有『張』:七張、二十張、十二張、十四張

七張
北新路和寶橋路以南所包含的範圍
捷運新店縣經過此:七張站、新店市公所站、新店總站;再加上區域內的中興路,是大坪林地區連上南北交通大動脈的樞紐。

十四張
環河路、中正路、中央路包圍的區域
如果你想要了解新店地區的宗族、社會環境等生態文史,十四張是你絕不可忽略的重要地點。十四張的區域包含有:(1)新店最龐大的家族:劉氏(2)新店地區最古老的古碑:十四張土地公廟的捐獻碑(3)眾多古厝:劉厝、陳厝、連厝、林厝等。

十二張
中央路、二十張路、中華路、北新路所包含的區域
此地區為新店的精華區:新店地區最熱鬧的街道和重要的住宅區都位於二十張內。原本的二十張路,現今改名為中正路,沿途商店林立,為新店市民生活消費的主要路段。

二十張
中正路和北新路間
二十張以北的區域,是新店地區靠近景美溪及新店溪匯流口的地方。

備註
大坪林地區共五區:七張、十二張、十四張、二十張、寶斗厝。


出租出售 找賈大 0958-303-118 不用帶看 避免麻煩 不成免費
十年口碑 客戶多 成交快 更多請上官網 www.0958303118.com



地勢低凹且狹長的地方
新店地名中有『坑』:安坑、小油車坑、員潭子坑、過橋坑、大粗坑、小粗坑、瓢仔坑、樟荖坑、薏仁坑、闊水坑、稻子園坑、湖閃坑、雙坑、大楠坑、打鐵坑。

小油車坑
油車,是從「油坊」而來:相傳開發之初,泉州蘇姓在此建立製麻油坊,因而得名。

安坑
原名「暗坑仔」,因河谷林木蓊鬱而得名,後「暗」字不雅而改為「安」字。

隘寮坑
漢人在附近山上設隘(防禦工事),以圍堵烏來泰雅族的威脅。

員潭子坑
該地有潭,再加上四週山谷圍繞,故取其名。

大粗坑
粗,指「粗澀的路」,亦即路很難走的意思。早期尚未開發時,這裡沿五重溪支流而上的溪谷,堆有許多大石頭,路面崎嶇凹凸不平,難以行走,大粗坑之名因此而來。

小粗坑
泰雅語是『ka shuan』,意思是坐船過水。小粗坑發電廠出水口下方的新店溪河道,從前就是小粗坑渡的位置。

瓢仔坑
音近「肥仔坑」,肥仔--瓢瓜成熟後,挖空裡面的瓜肉,拿去曬乾後作成杓子;因為此處坑谷形狀有如一個朝外的瓢杓,故取此名。此地原本無住家,20多年前呂輝璧先生買下經營錦鯉養殖場,後感念於生態保育之重要,改建為「安康蝴蝶生態教學園區」,回饋社會保育自然生態信念令人感佩。

樟荖坑
原名「樟腦寮坑」,因為過去山區有許多樟樹,移民拓墾採樟製腦,就近在此建有樟腦寮,而此得名。

薏仁坑
溪谷沿著安坑溪西側兩小支流,形成左支的大坑,及右支的中坑,合成薏仁坑。在移民合墾年代,在坑谷中有許多野生的薏仁,因得此名。安坑焚化廠興建於此,除坑口形成小集村外,大坑、小坑皆為散村,部分居民於安坑焚化廠興建之時已遷出。


出租出售 找賈大 0958-303-118 不用帶看 避免麻煩 不成免費
十年口碑 客戶多 成交快 更多請上官網 www.0958303118.com


溪水中兩瀨之間的深水;瀨,指的是有石頭分佈的淺水區域。
新店地名中有『潭』:青潭、直潭、灣潭、塗潭

青潭
北宜路和新烏路交界處
大坪林圳設竹葛欄水,潭水的顏色如玉,所以稱之為青潭。青潭是漢人和原住民(泰雅族)在新店地區最早相遇的地點。

直潭
直潭社區和直潭淨水場區域
直潭的潭形筆直,因而得此名。

灣潭
新店街區對岸的區域
灣潭為往日通往烏來的要道。舊時人們要去烏來的路線為:(1)新店a灣潭:搭渡船(2)灣潭a小粗坑:搭渡船(3)小粗坑a伸仗板a曲尺a景美:走路。

塗潭
新潭路一段的路左側
塗潭聚落地處新店溪河道多曲折的地段,地處不平,河流時有轉變,昔日潭水,即為浮洲,因有似潭非潭之現象,所以稱做塗潭。


出租出售 找賈大 0958-303-118 不用帶看 避免麻煩 不成免費
十年口碑 客戶多 成交快 更多請上官網 www.0958303118.com


指村莊的防禦設施:『刺竹圍』(由刺竹林所形成之一道天然植物所形成的藩籬)。安坑的地名中有「城」字的地方,皆代表過去的移民為了防範抵禦原住民(泰雅族)而設的自衛措施。乾隆末年,詔安籍官埤廖家移民台灣,在安坑通谷建立農墾聚落,然而當時原住民泰雅族三峽大豹社的勢力很強,墾民常常面臨被出草的危機,再加上獅仔頭山山區的土匪,所以墾民往往會在村莊外圍遍植刺竹林以防禦。
新店地名中有『城』:頂城、下城、頭城、二城、三城、四城

頂城、下城
安康路一段的南北兩側
頂城和下城取相對為名,頂城的位置居於上勢,下城的地勢則較低。早年漳州移民渡過新店溪之後,為了防禦原住民侵擾,在溪畔建立的這兩個墾庄。頂城和下城是在乾隆六年,漳州人林、廖、張、吳、曾、賴、游八姓人家合股開闢,六年後眾人集資興建主祀開漳聖王的太平宮,以開墾附近的大坪頂、頂城、下城、大湖底共四庄的田園作為廟產,並且以合資的八股均分,所以這四庄合稱為八股四庄。

頭城、二城、三城、四城、五城
位於安坑通往三峽的安康路三段兩側
前面的數字(頭、二、三、四、五)代表開墾路線的先後順序,頭城即是墾民從五張庄南進時,所建立的第一個防衛性墾庄,第二個墾庄即是二城,由此類推。


出租出售 找賈大 0958-303-118 不用帶看 避免麻煩 不成免費
十年口碑 客戶多 成交快 更多請上官網 www.0958303118.com


依台灣舊地名命名原則,「分」是指拓墾時組織成田,墾成後分配土地,每股所持的股份。多少「分」就是指一開始有多少人共同開墾。如十四分即是清代此地開發時,有十四人共同開墾,開發完後土地分配成十四份。其他地名如六分子、十分子…等,都是由此類推而得名的。
新店地名中有『分』的地方:四十分、十六分、十四分、十分子、六分子

十四分
西起安坑溪,北界石頭厝,南企久甲三
本區是日據時代的舊小字(日據時代行政區域單位),地勢低平,屬於地緣性的散村,在過去屬於永豐圳的水田灌溉區。現今在龍建新村一帶,已發展成都會型聚落,東側安和路仍保存農村景觀。

 

資料來源 新店市公所圖書館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ccstudio&aid=6292818

 回應文章

batu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2/25 21:14
伸丈板:板或為坂之誤,在中文指坡,常引伸為山口!日本人也用這個字取地名。